
【步步高】2011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检测卷(七)课件.ppt
45页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被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 ③鉴定还原糖时,要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1 mL,摇匀后再加入乙液3~4滴 ④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洋葱根尖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⑤鉴定蛋白质时,要用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各1 mL混合,现配现用,结果溶液呈紫色 ⑥观察洋葱根尖临时装片,发现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专题检测卷(七),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 蔗糖是非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叙述①错误;斐林试剂中的甲液与乙液需混合后才可使用,叙述③错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A液和B液分开使用,叙述⑤错误答案 B,2.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含有35S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B.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说明了假说和生物模型的 发展性 C.用标记重捕法进行某鼠种群出生率的调查 D.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 上的假说 解析 DNA中不含S元素,不能用35S标记DNA;由单位膜模型到流动镶嵌模型,说明了假说和生物模型的发展性;标记重捕法可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于种群出生率的调查;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B,3.“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时期染色体形态和数 目的变化规律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地证明了CO2是光合作 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 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用15N标记核苷酸不能区分DNA和RNA用18O标记H2O和CO2达不到区分的作用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DNAC,4.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良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 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为有光和无光正常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幼苗应是对照组(即②④⑤),故实验组(接受了实验变量处理的组)应为①③⑥。
B,5.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低温诱导能抑制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固定和染色 C.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95%酒精 D.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纺锤体的结构 解析 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改良苯酚品红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染色,固定细胞形态的液体是卡诺氏液,固定后用95%酒精溶液冲洗;解离后用清水漂洗;该实验目的是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机理A,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 观察减数分裂 B.可以用玻璃纸做成的透析袋装入高浓度的蔗糖溶 液放入清水中模拟生物膜的透性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来予以确定 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枝条,其生根效果与生 长素处理枝条时间长短成正比 解析 一般用蝗虫精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应用是否产生酒精来予以确定,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不成正比。
B,7.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下面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A.实验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B.1号试管设置正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C.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为8~9D.蛋清液和酶液应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解析 该实验可用于探究温度、pH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表格中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为8~9;1号试管为对照组,根据实验的无关变量的等量原则,应向1号试管添加1 mL的胰蛋白酶蛋清液和酶液应单独进行水浴,当达到所需的实验温度后再混合C,8.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 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 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有关本 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用NAA处理枝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B.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C.银杏插条上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D.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 解析 分析题图中NAA浓度超过c时,插条平均生根数目仍在增加,所以不能从本实验中分析得出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NAA最适浓度为c。
B,9.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组实验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装置乙中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段时间再与Ⅲ连接 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解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装置甲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其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通进空气中的CO2;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确保只进行无氧呼吸,应让Ⅱ先放置一段时间再与Ⅲ连接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在装置乙Ⅱ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答案 C,10.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 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 设计后,提出了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1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B.2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 mL蒸馏水C.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D.1号试管应加入2 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解析 本题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淀粉被分解的程度,无关变量如新鲜唾液、稀淀粉糊、蒸馏水要保持一致。
表中1号试管应加入2 mL新鲜唾液,而不应加2 mL蒸馏水答案 A,1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 述,正确的是 ( ) A.“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 在黑暗密室中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吡罗 红或派洛宁染色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无菌培 养液培养酵母菌,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 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解析 “探究水族箱中的群落的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龙胆紫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线粒体需要染色 答案 C,12.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解析 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而影响实验结果实验中为了力求测量数据的精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答案 AC,1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共6组;②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枝条,均分为6组,将扦插枝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分钟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③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枝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A.促进桂花枝条扦插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11 mol/L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 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枝生根的 作用相同,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4-D浓度为0~10-11 mol/L范围内,随着2,4-D浓度的增大,枝条生根数目增多,说明在此浓度范围内的2,4-D有促进生根的作用从题干中不能获得与A、C、D相关的信息 答案 B,14.下图所示为某同学设计的土壤小动物收集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D.利用该收集器进行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的方法属 于样方法解析 由于该装置同时提供了热、光条件,而土壤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的习性,所以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的习性;利用该装置不能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若放置土样充满漏斗,则土壤小动物无法全部感知热、光等条件,影响实验效果;由于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答案 A,A.该收集器设计的原理之一是土壤动物具有趋暗、 趋 湿的习性 B.利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全部土壤小动物,保证调查 结果的准确性 C.在放置土样时最好让土样充满漏斗,15.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解析 该实验装置可研究同一水体的四个水层所分布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但无法判断这些生物间的能量流动情况C,16.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 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 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 准确的,解析 本题是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实验方面的试题,考查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异同。
在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样方法而对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中,常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即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答案 B,17.(09·广州4月)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来探 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B.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 活性的影响 C.用绿光作光源来探究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D.用排除了微生物的土壤作实验组来探究土壤微生 物的分解作用,解析 探究种群数量变化时可将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过氧化氢本身不稳定,易分解,且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增强,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绿光几乎不吸收,应该用白光作光源来探究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排除了微生物的土壤是对照组答案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