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战精典淮海战役.docx
3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百战精典淮海战役 战役背景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稳定,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头,国军开头实施重点防卫,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4] 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役过渡到正规战役,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5] 战前态势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忍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卫筹划的失败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6] 新华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多数[7] 。
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7]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8] ,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踌躇,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强烈举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举行淮海战役[9] 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10] 战役打定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 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梦想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战役、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7兵团、李延年第9绥靖区,为夺取徐州做好打定这一筹划符合中共歼敌于长江以北之指导思想,随即得到批准[11] 这就是中共原来预定举行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中共占据主动决战权 此后,关于战役部署的议论一向在举行,1948年10月11日,毛泽东电告华野,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第一歼灭黄百韬兵团,占领新安镇,枣庄,临沂等地,同时,中原野战军应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元良兵团,以减轻华野阻援的压力[12] 。
中野以微小代价占领郑州,开封后,对战役的部署产生重大影响,同时,刘伯承李达等牵制张淦三兵团、黄维十二兵团,迟滞了华中国军向徐州战场的东调1948年10月27日,中野主力四个纵队由郑州东进进入徐蚌战场,相机行事,此时,原来设想的淮海战役已经进展为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共同合作的战役,小淮海进展为大淮海故此,粟裕提出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13] ,次日,毛泽东回电称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14] 国民党军队 在济南失守后,1948年10月,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开头收缩兵力,国军集结了4个兵团(第2、第13、第7、第16兵团)和4个绥靖区(第3、第4、第1、第9绥靖区)部队25个军共约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利用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线,组成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蚌埠之一点两线防卫阵线,加强防守中原和华东地区,采取战略守势 10月底,共军中原野战军进击郑州,国军忧虑其可能会与华东野战军在江淮地区会合,为稳定江淮,屏障南京,1948年10月29日,国民党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国防部长何应钦在国防部召开作战会议,按照华中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指导思想,提出两种作战方案: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徐州、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两侧,做战略防卫;当共军南下时,即集中全力,寻机与共军决战。
郭汝瑰回忆录 ,二是放弃徐州,退守淮河举行河川防卫同时,为解决兵力缺乏,将辽沈战役后驻留葫芦岛的第三十九军、第五十四军转至蚌埠,支援徐蚌战场尽管这次会议商定采用第一种作战方案,但直至徐蚌会战开头,国民党仍没有确定作战部署[15] ,蒋介石更倾向于其次种方案,在淮河一带击破共军主力,来争取其次线战略配置的时间[16] 至11月5日,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等开会,方确定部署按第一案,主力沿津浦路排开 在指挥官人选上,蒋介石梦想白崇禧承担总指挥[17] ,但白崇禧认为国军布阵完全陷入被动,于是坚决推辞[15] 在前方指挥机构人选方面,蒋又梦想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杜聿明能指挥这场战事,但杜聿明已于1948年10月15日被紧急调往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蒋一时无信任人选可派,于是以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来指挥这场战役从白崇禧拒绝指挥,到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只有6天时间 参战部队 人民解放军序列 (两大野战军,23个纵队,63-66万人加40万民兵[18] ) 总前委: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向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 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陈士渠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后勤部长刘瑞龙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一、其次、第三师) 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其次十二、其次十三师、二十四师)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其次十八、其次十九师)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炮一、炮二、炮三团、工兵团、骑兵团、坦克大队)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师) 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 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政委潘复生(独一、独三旅) 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独立旅) 山东兵团 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 政委谭震林(兼) 副司令员王建安 参谋长李迎希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七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十九、其次十、其次十一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治、政委刘浩天(其次十五、其次十六、二十七师) 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政委张雄(未参战)(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新一、新十一师) 苏北兵团 司令员韦国清 政委陈丕显 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参谋长覃健 其次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四、第五、第六师)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 司令员刘伯承 政委邓小平 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 副政委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第一、其次、其次十旅) 其次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第四、第六旅)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七、第八、第九旅)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其次十二旅)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 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其次十六、其次十七旅)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独立旅) 豫西军区司令员 曾希圣、政委张玺(独立旅) 陕南军区司令员 刘金轩、政委汪峰(独立旅) 国民党军序列 主要将领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其次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参谋长:李汉萍 副参谋长:董熙 下辖: 第五军(熊笑三) 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 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 第200师(周朗)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 第32师(龚时英) 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 第139师(唐化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 第34师(陈渔浦) 第122师(熊顺义) 第233师(李芝、徐华)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 第51师(王梦庚) 第57师(冯寄异) 第58师(王奎昌) 第十二军(舒荣) 第112师(余一凡) 第238师(徐有成) 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 第287师(李芝) 第288师(陈元良) 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 骑兵旅(陈陶、张荣甲) 备注 一、黄宗颜原为暂编14师师长,拨归邱清泉指挥,邱将其与第46师合并,取消暂编师番号,将黄调为第五军副军长。
二、第七十军第96师曾配属战车等部队编为快速纵队,师长邓军林兼任纵队司令,周志道为副司令 三、第181师米文和部是刘汝明系统曹福林第五十五军建制,临时归邱清泉指挥,在马牧集牛王崮邻近被歼 四、济南战役开头时,第七十四军奉命空运济南增援,1948年9月19日济南机场被解放军炮火操纵,仅运去第57师7个连,运去片面在济南战役中被歼灭 五、第122师原为第十六兵团第四十一军建制,第十六兵团单独突围被歼灭后,收容残部编成第122师 六、第十二军第238师驻灵璧地区整训,在解放军攻占灵璧时被歼灭 七、第一百一十六军是在包围圈内编成,实际上是一个空番号,余锦源筹划以第七十二、第一百一十六军编成一个新兵团,第一百一十六军人员均由第七十二军抽调,未编好即被歼灭 第六兵团 (增援黄维的部队) 司令:李延年 参谋长:梁栋新 下辖: 第三十九军(王伯勋) 第103师(曾元三) 第147师(张家宝) 第五十四军(阙汉骞) 第8师(周文韬、施有仁) 第198师(张纯) 第291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