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经营的信用建设研究本科毕业论文.doc
32页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昌豪公司经营的信用建设研究 昌豪公司经营的信用建设研究摘要诚信经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最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手段,而这也正是我国企业在企业信用状况方面所缺失的在市场经济的运营发展过程中,企业信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如何进行企业信用建设,处理好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树立企业信用意识、维护企业良好信用关系、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以保证企业竞争力成为众多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昌豪公司的信用建设为例,从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大环境入手,结合信用的相关理论,对昌豪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及自身的信用经营情况展开调查分析,集中讨论企业信用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并尝试根据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关键词:信用;信用建设;信用管理;信用风险Research on Chang Hao Company's Credit ConstructionABSTRACTIntegrity managemen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for establishing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credi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the market economy, good credit relations are the best advantages for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ve means of the enterprise. These are exactly what Chinese enterprises lack in credit conditions of enterprises.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enterprise credit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s a result, how to construct enterprise's credit, deal with the problems exist ing in enterprise credit management, establish the idea of enterprise credit, maintain good credit relationships and reduce business credit risk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mpetitiveness, all of these problems are wildly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hat demanding prompt solution.This article will use Chang Hao Company's credit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environment of enterprise credit construction in China first. Then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y of credit, it will explore and analyze Chang Hao company's economic condition and credit management condition, among which great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a range of issues of the enterprise's credit construction. And lastly, attempt is made to analyze in term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and solutions are made accordingly.Key words: Credit; Credit Construction; Credit Management; Credit Risk目录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2 文献综述 11.2.1 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1.2.2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1.3 研究方法 41.3.1 调查法 41.3.2 文献资料法 41.3.3 归纳法 42 信用概念及相关理论 52.1 信用 52.2 企业信用建设的理论依据 52.2.1 科斯定理 52.2.2 马克思信用理论 62.2.3 产权制度 62.3 信用在企业经营中的影响与作用 62.3.1 降低交易成本 72.3.2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功能 72.3.3 规范市场秩序 83 昌豪公司的企业信用状况 93.1 昌豪公司基本概况 93.2 昌豪公司经营中存在的信用问题与分析 93.2.1 信用意识薄弱影响销售回款 93.2.2 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方法 103.2.3 财务失真以及缺乏回款管理 114 昌豪公司信用建设的对策建议 124.1 加强内部信用工作 124.2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 124.3 强化信用评级 134.4 实行恰当的信用政策 144.5 有效的信用控制与回款管理 144.5.1 落实合同签订 154.5.2 收款责任落实到个人 154.5.3 确定合理的回款程序 155 总结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 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目的诚信经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最好的发展优势和竞争手段,但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都面临企业信用危机,在企业信用状况方面有所缺失,造成这种企业现象的原因一是企业本身缺乏信用观念,二是企业未曾在经营中进行信用制度建设。
本文结合昌豪公司在信用建设,就如何进行企业信用建设,增强企业信用观念、维护企业良好信用关系、维持诚信经营意识、避免企业遭遇信用风险等众多企业发展和建设关注的焦点进行讨论,对我国企业诚信营销的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调查研究我国企业诚信营销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出对策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关于企业信用的研究,最早是西方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入手,认为企业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相适应的,运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某种道德支撑,而信誉或信用则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关于企业信用的研究,最早是西方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入手,认为企业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相适应的,在很早以前就十分重视信任的作用,开始探讨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问题,认为运行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某种道德支撑,而信誉或信用则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最早在理论上涉及到企业信用问题的应该是现代西方经济学鼻祖、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dam Smith,其早在1759年就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指出经济活动是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的,脱离社会习惯和道德,交易活动就会受到影响,交易基础就会动摇。
之后他又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谈到经济行为动机的自利性,认为出于同情、仁爱动机与出于自利动机的行为同样具有道德价值,既论证商业促进文明进步,又认为商业蕴涵了互助友爱、自由平等、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等美德1879年德国经济学家Bruno Hildebrand提出了信用经济的概念,将人类经济发展分为三个不同时期——实物经济时期、货币经济时期和信用经济时期,认为在前两个时期的交易活动中,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和履行是同时的,而“信用经济”阶段是以信用作为媒介的交换,商业交换的结果是信用信息的转让,而不是黄金与现金转让20世纪初叶德国社会学者Max Weber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无数次强调恪守诺言是资本主义获得成功的重要信条,认为信用就是金钱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Ronald Harry 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中谈及交易成本理论,从交易费用方面论证制度与信用的关系,认为当交易费用大于零时,法定权利的初始安排必将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企业不讲信用会引发和增加交易费用,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而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是构建一个经济人讲诚信的收益大于不讲诚信所付出的成本的制度。
美国学者David J Fritzsche在其著作《商业伦理学》中写到,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上讲,道德的行为都是商业长期成功所必须的,从宏观上讲,不道德的行为会扭曲市场体系,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微观上看,不道德行为导致企业长期经营成果下降日裔美籍学者Francis Fukuyama则在其所著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出发,分析到社会团体中人们之间的彼此信任、蕴涵着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更明显的价值,认为以信用为代表的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2.2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旧中国,信用在民族文化方面只有诚信守信一说,即使到了近代也无较大发展,我国对于企业信用的研究明显晚于国外,且滞后于我国企业信用发展的实践在新中国之后,国家经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信用的作用就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我国对信用的理论研究几乎为零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对企业信用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开始了对企业信用文化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95年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其著作《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中认为“企业产权决定了企业所有者的风险态度”,阐述了企业之间信用的建立是在企业产权明晰基础之上的,只有产权明晰、权责分明,企业之间的信用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来,才能有效地抑制企业的失信行为并使失信行为受到相应的惩处。
之后他在2001年出版的著作《产权、政府与信誉》中进一步论述这个观点,认为产权问题是造成我国企业失信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2001年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郑也夫在其著作《信任论》中谈及信任、理性和习俗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人类信任行为的生物学根源、心理根源、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2003年国内学者王良出版《社会诚信论》一书,介绍了西方国家建立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以及诚信监督约束机制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具体建议,形成了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2006年西安财经学院教授李颖出版《企业信用文化》一书,详细介绍了企业信用文化的相关理论,把企业信用文化分为信用物质文化、信用行为文化、信用制度文化和信用精神文化等,提出要培育企业家的儒商人格来提升企业信用理念,在构建企业信用文化时,提出要建立企业学习型组织2006年国内学者叶陈毅在其著作《企业信用制度论》一书中从经济学、行为科学和管理学等视角对企业信用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理性思考,并明确提出要培育以诚信为本的企业信用文化就整体来说,欧美国家因为产权私有、法律完善,在信息传播上透明迅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严格遵循市场规则,难以脱出信用体系的制约,信用程度较高,守信度较好,一般很少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