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13页页眉.页脚..页眉.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民族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民革 XX市委今年3月,组织部分党员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XX市是地处太行山的一个山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 特色和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丰富文化资源目前,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分为六大类: 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竞技与杂技主要有武术社火、故事火、牛斗虎等二是历 史悠久、盛传全市的民间民俗 主要有平定风秧歌、跑马、平定城柏井古庙会上会迎驾与祈 雨等二是传统手工技艺主要有刻花瓷制作工艺、平定砂货制作工艺、珐花瓷制作工艺等 四是道具简单、轻便灵活的说唱艺术 保存至今的说唱艺术主要有阳泉评说 五是源远流长、 内容丰富的民间舞蹈主要有文迓鼓、武迓鼓等 六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学,主要有赵氏孤 儿传说、浮山女娲补天的传说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咼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开发利用并重,通过各种活动大力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全面普查整理,精心申报保护名录2006年以来,我市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 将搜集整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记载下来 同时按照国家、省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 遗产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编辑出版了各种资料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对市内的非物质文化2008年10月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申报第二批省级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此基础上,平定武迓鼓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保护计划,确定了保护单位,明确了项目普查、申报责任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深入有序地开展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积极传承民间艺术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文化, 采取集中培训骨干的方式,多次举办培训班,培训民间艺人三是举办多种活动,壮大民俗文化队伍为了进 一步发展壮大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队伍, 每年春节,都举办社火汇演、评说展演今年元宵节期间,还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各类民俗文化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二、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多分散存留或流传于民间, 由于岁月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 使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 民间文化的继承后继乏人, 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 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 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目前我市掌握一定传统技艺 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 或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在消失 如平定的制糖工艺、传统平定菜的制作工艺等正在消失,麻糖、黑豆糖、 拐棍糖已完全在市场消失,其制作工艺已经失传,平定传统菜的风味已不再正宗现在会耍社火、 马尾猴的人已不多了,年轻人没人能独立表演 喜欢并会唱平定民歌的民间艺人基本上都在七十岁以上, 而且基本都没有传承人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提高有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消亡的现实,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足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需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一门新的学科,而目前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不 专”,都是从其他专业抽调过来的,这种情况就会导致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
4、机构、编制、经费困难的问题一是没有专门工作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开发和保护工作量大,需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来负责 二是普查设备落后 近年来,我市先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普查, 但普查手段落后,缺少先进的摄录设备, 导致普查中文字性的多, 图像、声音等有形的资料少 三是经费紧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 由于经费紧张,使应征集的资料不能完全征集回来, 对编辑出的相关资料不能出版发行,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三、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建议1、 加强宣传,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通过开展具有阳泉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节会等节庆活动,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发挥非遗项目在彰显遗产价值、 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作用 二是要利用新闻媒体、 网站的宣传教育和信息交流功能,加强对非遗保护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市民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性认识 三是开展阳泉评说走进中小学校园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2、 理顺管理体制,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构设立 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设在市群众艺术馆,与市群众艺术馆合暑办公 同时应理顺体制,明确其职能, 增强行政管理和指导协调功能。
3、建立高效完备的保护机制市有关部门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保护计划对每个项目要按照其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 使保护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要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 要对传承人进行登记、 建立档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形式,提高现有专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大力培养专门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5、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办公经费要逐年提高 除财政拨款外, 还应通过宣传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6、 在保护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新路子要进一步挖掘砂货制作、刻花瓷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的潜力, 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大胆创新, 使传统手工技艺从自给自足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7、 市政府要研究设立市、县(区)非遗保护专项政府奖励资金市、县(区)应建立相应的专项奖励资金,对各级各类获奖的非遗作品和扶持项目, 实行政府奖励和资助 8、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鼓励家族传承 可通过命名、颁发证书提供资金扶助及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解决继承人的困难和后顾之忧,拓展非遗保护的传承方式,使其代代相传。
同时研究制定继承人的吸引和培养制度 针对现在继承人后继乏人的状况, 市政府要提供优惠条件和政策,实行师带徒的工资待遇和补贴标准, 把传承项目成效与奖励挂钩,激发更多的年轻人参与非遗传承工作 随着麒麟科创园建设的逐步推进, 麒麟人民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要求与日俱增为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 麒麟街道自成立以来, 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并积极推广使用根据区文广局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普 查及调研工作的通知》安排,麒麟街道对全街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开展了专 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前期普查统计及调研工作开展情况根据4月21日区文广局会议要求,麒麟迅速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及使用情况普查统计及调研工作街道领导对此高度重视,随即成立了街道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具体负责人及专门普查人员调研中,对街道 8个村(社区)逐一上门核实情况,重点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的数量及管理使用、各重大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等情况进行了解, 广泛征求基层工作人员、 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调研中,普查人员还通过口头宣讲、集中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麒麟科创园的建设规划, 以增强广大群众对麒麟美好未来的信心,争取每一个麒麟人对科创园建设的支持。
二、 麒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情况目前,建有近2000平方米的影剧院及约 1500平方米的社区影剧院;约 2500平方米的 文化综合楼,楼内共设有 7个公益性服务项目,即综合展示厅、多功能厅、老年活动室、少 儿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培训室、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等各项硬件设施配套到位,多 功能厅内近200张桌椅,电子阅览室有 12台电脑,乒乓球室有 2张乒乓球台,健身室有 8 套体育器材文化综合楼旁还有约 4000平方米的室外休闲广场,配有音响设施和 9套固定的室外健身器材8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总面积达 900平方米,16200册藏书;室外休闲广场18处近2000平方米,每个社区一个篮球场(锁石还有 1个标准网球场)三、 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成效1、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经常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讨制定工作规划,并将文化工作与经济、党建同等考虑,纳入年度考核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文体服务中心和各村 (社 区),具体抓落实和督促经费保障到位自去年街道成立以来,公共文化服务投入资金 30 多万元,各项文体活动均能实报实销2、 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麒麟街道面向群众、服务群众,通过开展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节街道专场演出”、纳凉晚会”、送 戏下乡”、电影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带动群众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有效提高了文化活 动的普及化程度。
目前,随着麒麟地方经济的发展、 文化阵地的完善和群众文体队伍的壮大, 麒麟的群众文化活动还呈现出普及化、 多样化趋势,例如,群众已自发组织开展了诸如交际舞、打腰鼓、唱戏曲等一系列活动文化活动街道影剧院由于 06年的区划调整,一直未能及时维修,加之拆迁在即(目前已丈量过) ,影剧院已是危房,机器设备已老化为了满足群众的看电影需求, 我们与区影剧公司达成协议, 送电影进社区,确保每村每月至少播放一场电影同时充分利用文体服务中心的阵地资源服务群众 图书馆设有专人管理、 登记,共有注册会员300多人,每周借阅量约 20册,全年约1200人次;电子阅览室的12台电脑,每周 对外开放6天,年接待660人次上网;乒乓球室常年对外开放, 管理人员随叫随到, 尤其是晚上,每天都有七八名爱好者,有机关干部、学校老师和普通群众;舞蹈室于每周六、周日 开展国标、拉丁等舞蹈培训3、 扶持培育群众文体队伍,迅速发展群众自我文化服务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扶持和群众文化意识的不断增强, 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从以前个别或部分人参与到现在的普遍参与,从以集镇为主到现在的遍地开花, 群众文体队伍发展势头强劲街道文体服务中心共有 5名工作人员,各村(社区) 都有一名副书记或副主任分管,并配有一名文化信息员。
相应成立了群众文体队伍 4--6支,参与人数2万多人包括交际舞、健身舞、太极拳、太级剑(刀)、扇子舞、门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保健操、拍手操、 象棋、围棋等十余种项目 这是我街道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既是街道文化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民间艺术的保护者,更是健康生活的实践者、文明风尚的传播者群众性文体队伍的发展, 促成了农民从文化传播对象向文化建设主体的转变, 极大地带动了街道文化活动的开展, 而且对于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