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东寺头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8页2022年山西省长治市东寺头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B.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C.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参考答案:D 2. 右图是周王家庙布局示意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下列有关昭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题文】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材料体现了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核心信息:“德”政优于“力”政类似于儒家思想的“仁”“教化”“以德治国”,故答案为C项ABD项无法体现,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概念类选择题备考应注意掌握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的核心主张及其特点考试时精准而简约概括出材料核心信息,将新信息与旧知识关联和比较即可。
3.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一战对世界的影响有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B4.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孔子不是天生圣人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参考答案:B【详解】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因此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B项符合题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孟子的主张,不符合题意,A错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为顾炎武的主张,C错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朱熹的主张,D错误5. 君主专制从秦到清有不断强化的趋势,下列选项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①秦国统一后秦王改称皇帝,设三公 ②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③明成祖朱棣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制 ④清朝设置军机处,助理军政事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6.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正确的理解是①表明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内政和外交④台湾的前途台湾人民自己决定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7. 我国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主要是通过( ) A、兼并战争 B、变法运动 C、国家统一 D、发展生产 参考答案:B8. 仅在2008元旦前后三天,欧美亚报刊上就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
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① 民为贵,君为轻 ②人性本善 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D9. 对于罗马帝国来说,罗马法最重要的作用是( )A.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法制建设发展到完备阶段 B.缓和了奴隶与平民之间的矛盾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参考答案:D10. 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经济成分1978年1987年全民所有制企业77.6%59.7%集体经济22.4%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05.6%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②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③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参考答案:A 考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的和对外开放时期,排除 ④,通过图标变化,则主要体现所有制的变化及外商资金的变化,主要是城市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故①②,符合题意,选A11. 有学者认为,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兼顾公平”的同时,也注重“效率优先”。
下列施政措施体现克利斯提尼注重“兼顾公平”的是( )A.按地缘部落进行选举(改革五百人议事会)B.组建“十将军委员会”C.制定“陶片放逐法”D.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参考答案:考点:46:克利斯提尼改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雅典城邦著名政治改革家.公元前509年联合平民推翻贵族统治,并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实行社会改革:划分十个地区部落取代过去的四个氏族部落;以五百人会议代替梭伦创立的四百人会议,它日后成为雅典最重要的国家行政机关;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前者各部落各选1人组成,轮流统帅军队,同时在政治上起重大作用.后者用于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防止僭主政治再起.改革肃清了氏族制的残余,标志着雅典一个多世纪以来平民与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解答:B项体现的是“效率优先”;陶片放逐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别有企图的野心家而设的制度,与“兼顾公平”无关,故C项错误;向公职人员发放津贴是伯利克里时期的施政措施,故D项错误.故选A.12. 在下列国际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东盟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社会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盟,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最高的”,排除。
点睛:“一体化程度最高”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3. 最能充分说明袁隆平的成就的是A.首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二号”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为外国培训技术专家参考答案:C14.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卢梭的认识反映出A.他对理性主义的否定B.他与伏尔泰没有思想共性C.资本主义文明的危机D.启蒙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理性是感性的压抑”可知卢梭不仅关注理性,还关注人的情感,这表明启蒙运动的深化,故D项正确卢梭并没有否定理性主义,仍然崇尚理性,与伏尔泰有一定的思想共性,故AB两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卢梭的认识使启蒙思想的内涵进一步深化,C项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15.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应该是指A.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C.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抓住“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A、B、C、D三项分别出现于14世纪、18、17世纪后半期、19世纪中期。
从时间上判断,B项符合,牛顿的经典力学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及其深刻的影响故A项正确考点:近代以来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影响16. 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如果没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是 A. 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 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C. 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 希腊文明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参考答案:B17.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参考答案:C18.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参考答案:D晚清时期中国人的“天朝上国”和“夷夏之防”的观念仍然强烈,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开头一篇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是为了防止出现针对西学的反对和批判,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
故答案为D项A项不是郑观应的目的,排除;B项不能说明郑观应如此安排的原因,排除;C项不符合郑观应的思想,排除19.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实质是A、帮助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樊篱 B、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进步探索C、介绍西方地理历史,开眼看世界 D、抵御外国侵略,寻求强国之路 参考答案:D20. 有人考察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说:“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上述材料可以观察的视角不包括( )A.经济发展 B.社会分化 C.环境污染 D.阶级斗争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和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曼彻斯特“创造了文明的奇迹”体现了A项经济发展;“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