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必修一化学《钠》教案 人教版.doc
3页11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是碱金属中的代表元素,而碱金属又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册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以及碳酸钠、氧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知识为学习钠的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钠这一节在高一化学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为以后学习卤素这章作了学习方法的铺垫,使接下来学习卤素相对比较容易些本节教材以实验为主,重视通过实验给学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识,并重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章在复习初中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以及碱的有关知识后,在章前言简单介绍了钠等称为碱金属的原因,再从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导出钠的性质本节还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即通过实验和观察,将实验现象和数据等资料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这种模式进行卤素等章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材的重、难点分析本节教材所要探索的主题是从钠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
重点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钠的还原性及用途确立依据:学习元素知识有两条线:结构——性质——用途,性质——存在——制法而元素知识的主要内容是性质: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所以抓住两条线的同时突出性质这一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把两条线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获得系统规律知识,使学生从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改被动的描述学习变为主动推理式的学习3、教学目标①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②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质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尽可能地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创造条件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密切联系旧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旧知识上得到知识的增长点,并将所学知识及时加以运用三、说学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方法1、让学生学会分析: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综合运用2、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结构——性质——存在和用途”这条线。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具体体现,性质又决定其存在和用途四、说教学程序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课安排了前提导入、导学达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前提导入提出问题:①什么是碱②什么是金属③什么是碱金属解释了什么是碱金属、碱金属元素包括Li、Na、K第二环节:导学达标首先介绍碱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系统规律地学习碱金属这一族元素,也为以后的元素周期表知识打好基础通过结构决定性质,从钠的结构出发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决定了他的性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学习通过例表格一)钠的物理性质色态光泽密度硬度熔沸点导电传热性银白色固态金属光泽小小小良好(二)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启发性教学实验2—3):解释了钠能与水反应的同时也解释了钠的一些物理性质,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实验2—4):解释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这个实验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请学生用双线桥法表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2—2):讲解钠的又一化学性质与非金属氧气的反应同时解释不能用手去拿金属钠的原因是手有汗水。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三)钠的存在和用途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自己总结选代表发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附加实验]:Na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联系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用途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存在决定决定通过结构 性质 钠的原子结构最外层一个电子决定了性质:强还原性决定了用途:作还原剂制取某些金属单质,因为强还原性,所以一般以化合态存在培养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总结分析能力第四环节:布置作业书本31页 第四、五题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