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秦皇岛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末复习教案.doc
8页期末复习学习目标:八年级期末总复习 知识点1:物理学史及单位(选择题3分)思维导图:例题:例1.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物理学家及其研究成果,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自己从实验中得出的 B.阿基米德不仅在浮力方面有很大贡献,也发现了杠杆平衡原理C.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量出大气压强的数值D.帕斯卡的裂桶实验得到了液体压强的规律2.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焦耳”作为单位的是()A.密度 B.功 C.功率 D.压强知识点2:力学基础(基础,6分左右)思维导图:例题: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成熟的苹果质量为15g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C物理课本重20N D中学生重力约为500N2.一本物理课本放在水平面上,文具盒放在该课本上,则()A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小亮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关于弹力的问题,同学们提出了下面几种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同一个物体受到的弹力越大,它的形变就越大 B.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弹力C.平时我们所说的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D.先有形变,然后才有弹力4.下列作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A. 铁锁生锈,可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就易打开 B.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拉起来顺畅C.将笨重货箱在地上铺的圆木上滚动 D.冬天马路上结冰,在冰面上撒些细沙知识点3:力学应用思维导图: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车把可以看做一个轮轴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利用锤头受到惯性的原理C.注射器吸取药液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D.利用滑轮组,即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2.下列列举的杠杆中,都是省力杠杆的的一组是( )A.独轮车、钢丝钳、缝纫机踏脚板 B. 铡刀、扳手、剪铁皮的剪刀C. 瓶起子、汽车方向盘、镊子 D.钓鱼杆、夹煤饼的火钳、理发剪刀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利弊说法正确的是( )A.机车启动时,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力是有益的 B.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C.骑自行车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是有害的,毫无益处 D.人走路时,鞋底与路面间摩擦是有害的,越小越好4.下列所示工具中,使用时不能省力但能省距离的是( )A.动滑轮 B.订书机 C.羊角锤 D.镊子知识点4:浮力和液体压强思维导图:例题:1.同一正方体先后放入a、b、c三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 B.物体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相等C.液体的密度ρa<ρb<ρc 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2.潜水艇悬浮在海水中。
如果此时向水舱内注水,使潜水艇下潜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 B、海水对潜水艇的压力逐渐减小C、海水对潜水艇的压力差不变 D、潜水艇的下潜速度逐渐减小3.(多选)14.木块用细绳系于水中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木块所受重力为6N,细绳对木块的拉力为2N,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6N; B.木块受到的浮力为8NC.当剪断细绳木块再次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6ND.当剪断细绳木块再次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83.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伟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所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物体全部浸入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2)根据图A、B、C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3)根据图_________实验可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4)根据图A、C、D三次实验可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塑料杯子的质量不计,向杯中倒入200g的水,水深20cm;再轻轻放入质量为40g的木块,木块静止后漂浮,水面升高了4cm(水未溢出,g=10N/kg).求此时:(1)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多少?(2)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少?(3)杯子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多少?知识点5:杠杆思维导图:例题:1.如下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A处的钩码组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要使杠杆重新恢复平衡,则必须( )A.在B处钩码下再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 B.在B处钩码下再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并移到C处C.在B处钩码下再加挂一个同样的钩码并移到D处 D.把B处钩码移到C处2.如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硬棒悬于O点成竖直,现在下端施一水平拉力让棒缓慢转过θ角,在棒转动的过程中( )A.动力臂逐渐变大 B.阻力臂逐渐变小 C.动力逐渐减小 D.动力逐渐变大3.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 (合理/不合理);原因是: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知识点6:机械能思维导图:例题:1.在下列情况中,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重力势能的是( )A.海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 D.拉开的弓2.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从静止由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3.如下图所示,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用质量不同的A、B两个小球()碰撞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纸盒。
实验中控制小球的高度相同,是为了控制两球到达低端时_________相同;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推动的距离的大小,可以比较A、B两个小球____________的大小2)将(甲)与(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_有关将(甲)与(丙)两实验比较可知,小球动能的大小与小球的________有关3)本次实验采用物理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知识点7:机械效率思维导图:例题: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省力的机械,其机械效率越高 B.做的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C.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D.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A,已知A物质的密度是,底面积是0.3m3,重力为600N物体A在F=10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了2mg取10N/kg)求:(1)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物体A的体积是多大?(3)若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阻力是多少3.小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30s内把90kg的物体提升3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是400N,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10 N/kg)求:(1)求拉力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动滑轮的重力.4.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无关。
2) 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如图是盛有水的杯子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小球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2)用线代替绳子,将两个滑轮连成省力滑轮组,要求人用力拉绳子可以提升物体,请画出绳子绕法答案知识点1:1.A 2.B 知识点2:1.D 2.B 3.C 4.D 知识点3:1.A 2.B 3.A 4.D知识点4:1.D 2.C 3.(BC) 4.(1)0.8N (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A、D、E (4)物体浸没液体后,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无关知识点5:1.D 2.D 3.(1)左 (2) 不合理 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3)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知识点6:1.B 2.D 3.(1)速度 动能 (2)速度 质量 (3)控制变量法知识点7:1.D 2.(1)物体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2)已知A物质的密度是,重力为600N,由可知,物体A的体积 (3)拉力F所做的功,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物体A受到的阻力3.(1)物体在30s内被提升3m,,所以, 拉力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因为,所以4.(1)17 、15、、物体上升的高度(2)拉力的方向 相同、理由是: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都相同,所以机械效率 相同。
5.(1) (2)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