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山东大学史略.pdf

52页
  • 卖家[上传人]:缘***
  • 文档编号:322125302
  • 上传时间:2022-07-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65MB
  • / 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东大学史略从封建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山东大学应运而诞生( 1901 1928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 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同忖也使中国人民真正从睡梦中惊醒, 逐渐认识到中国要救亡图存, “ 不妨以强敌为师”, “ 取而鉴之”, “ 举而行之”,效法日本,实行变法而要变法自强,关键在于兴学育才康有为认为: “ 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 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同样, “ 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干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梁启超也认为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学校不兴也”,主张维新变法的根本所在是兴学育才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在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支持下,发动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维新法令,推行新政在文化教育方面,光绪皇帝发布了书院改学堂的上喻上喻下达后,全国不少省份都积极行动起来,纷纷遵旨改书院为学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书院改学堂的高潮山东省第个官办大学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办的。

      光绪皇帝有关书院改学堂的上谕发布时,山东巡抚袁世凯正在家里休假,看到皇帝的谕诣后,回济南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试办山东大学堂的奏折及暂行章程, 于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奏光绪皇帝, 认 为 “ 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原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以今日世变之殷,时艰之亟,将欲得人以佐治,必须兴学以培才”奏请先在省城设立大学堂,分斋督课,其中专斋相当于专门和大学,正斋相当于中学,备斋相当于小学尤为重要的是,他还拟订了 山东大学堂章程,分学堂办法、学堂条规、学堂课程及学堂经费4 章,共计96节,对于如何创办省城大学堂作了十分详尽的规定光绪皇帝于十月初六 日 石 朱 批 :“ 知道了政务处暨各该衙门知道单侪发”奏陈得到清廷的照准, 于是山东首先办起了一个官立山东大学堂,十月正式开学这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 在各省最早兴办的官立大学堂官立山东大学堂开始设在省城的济南源源书院内, 第一批招收了 300名新生 第一任校长 ( 当时称管理总办)是后来被誉为北国工业巨子的周学熙聘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 即现在的教务长),另有清末进士宋书升等30余人任经学教习,回国留学生沙庆、孔祥柯等任科学教习,还聘有外籍教习8 人。

      1904年 ( 光绪三十年)在济南杆石桥路北购地140余亩,修建了 2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和900多平方米的操场,同年冬季迁入新址学校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在 “ 藩库税契项”名下拨白银八万两,作为常年经费学生分为正科一、二、三类,学制三年1906年 ( 光绪三十二年)将原来的正斋、备斋改称预科1910年 ( 宣统二年)又增设附属中学,学生来源由各中学转入,同时附属中学也招收小学毕业生1911年( 宣统三年)再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把高等正科作为大学预科1912年民国成立,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新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平,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因等正科两班结业,至 1914年始行停办学校停办后,部分师生分别转入清末民初陆续成立的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几个专门学校杆石桥的校舍也为法政专门学校使用1901年创始的山东大学堂至此先后办了 14年山东大学堂创始于清末光绪年间,因而它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不少封建的东西如当时的师生不仅长袍马卦,还在脑后拖一条辫子校长称管理总办,1904年又改名为监督,直到民国元年才称校长,教员称教习当时还不能男女同校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开设的第一门课就是经学。

      还是尊孔读经在礼节上打躬作辑,如遇祭孔等大典则行跪拜礼这些糟粕的存在并不奇怪,几千年的封建意识,想要在短时期消灭它的影响,那是不现实的但是,山东大学堂同私塾和科举制度比较起来,己经有了质的区别,而且那些封建的东西,也在逐渐被淘汰着首先,它已经具备了近代正规高等学校的体制和规模, 学堂有校长等管理人员八十人,各种教师一百一十多人,还有美、英、德、日籍教师八人其次,那时虽然还不象现在这样划分专业,但也分了本科和预科,学制定为三年,并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不及格的不能毕业第三,除了经学外,开设了二十多门课程,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这些课程有:文学、历史、地理、法制、理财、兵学、格致、心理学、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地质矿物、英文、德文、法文、日文、图画、音乐、体操等等上述课程虽然大多数是基础课,但在清末已经是较为先进的,比起科举时代的八股文,确是别开生面,具有时代气息了山东大学堂的创设, 尽管它还带有时代的烙印,却是近代山东高等学校的开端,是山东省内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府,也就是今天山东大学的前身它不但培养了一批人才, 提高了山东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且也提供了办学经验,促进了山东教育的发展山东大学堂建校的十四年中,共培养了 7 7 0 多名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并选送了 5 9 名留学生,其中到欧美留学的H 人,到日本留学的4 8 人。

      特别是在辛亥革命中,由山东大学堂选送去日本留学的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口本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为山东同盟会的负责人武昌起义后,徐、张回国联合山东大学堂师生和各界人士,派代表与清廷山东巡抚孙宝琦谈判,迫使其宣布山东独立,为推翻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二 . 私 立 青 岛 大 学 1 9 2 4 1 9 2 8 )1 9 2 4 年初,当时的北京政府由直系军阀吴佩孚执政,直系健将高恩洪出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是山东蓬莱人,曾任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交通总长等职,对教育事业尚为热心同年五月,青岛富绅和教育界人士刘子山、孙广钦等,向高恩洪建议创办青岛大学,高恩洪欣然同意即由高恩洪、邵筠农、宋传典、傅炳昭、张德纯、刘子山、王子雍、宋雨亭、丁耀西、孙炳炎、孙广钦等十一人组成校董会,负责筹备工作校董会公推孙广钦为筹备主任,邵筠农、孙炳炎为副主任另推举青岛知名人士王西园、王总卿等二十九人为董事还聘请国内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颜惠庆、顾维钧、罗家伦等二十四人为名誉董事校董会成立后,即积极进行筹备工作高恩洪捐款一万元,刘子山捐款二万元,作为筹备经费校址选定德国人占领青岛时所建的俾斯麦兵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青岛被日本占领,改称万年兵营),但青岛驻军出面拦阻,坚持该处仍留驻兵。

      双方争执不下, 官司打到直系军阀首脑吴佩孚面前, 双方各派人去洛阳请就任直鲁豫三省巡阅使吴大 师 ( 佩孚)定夺吴佩孚也是蓬莱人,与高恩洪同乡,又系北洋政府同僚,私谊甚笃且吴佩孚本人是秀才,尊崇孔孟,素以儒将自负,懂得教育是立国之本的道理,遂毅然决定该兵营不再驻兵,专作办大学使用高恩洪胜利后,即赶修校舍,添置器材由胶澳商埠督办行署每月拨款一万元, 胶济铁路局每月拨款六千元,青岛士绅富商捐赠四千元,作为学校经常费用校董会公推高恩洪任校长,聘请孙广钦为校务主任,李贻燕为教务主任,接收刘子安出资创办的私立青岛中学为附属中学报请山东督办府备案,私立青岛大学于1 9 2 4 年 8月正式成立私立青岛大学成立后,学校确立“ 以教授高深学术、培养硕学宏才,应国家之需要”为办学宗旨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身条件,决定先设立工科,以适应工业的兴起、机械的制造;设立商科,以适应贸易的发展、经济的竞争1 9 2 4 年 8月中旬,学校在青岛、济南、北京、南京四个城市同时招生由于当时全国高等学校为数不多,且青岛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名遐中外,故报考学生极为踊跃,除本省本国学生外,尚有南洋华侨和朝鲜的学生( 录取的学生中有朝鲜贵族子弟帕尔克等)。

      限于学校的条件,本届只录取工科新生四十人,商科新生四十人9月 1 5 日新生入学,宣布学校法规,9月 2 0 日正式上课,1 0 月25日补行开学典礼工商两科所开的课程除专业课外,国文、数学、英日语为必修课,另有法律学、逻辑学、世界史等选修课,教材大部分靠教师自编学制一律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授予某科学士学位私立青岛大学的校舍,座落在汇泉角的南海边,避去市区的喧闹,环境安雅清静大学路和鱼山路环绕校舍周围,两旁刺槐繁茂,紫藤累累,林荫夹道,充满生机门前靠近波平如镜、细沙铺底的海水浴场,东有风景秀丽的中山公园,西有嵌入海中的海滨公园( 解放后改为鲁迅公园),是青岛游览的好地方院内有八幢楼房,它依山设计,布局工整,灰砖红瓦,格调协调楼内宽敞,空气流畅,院中开阔,舒展适人按其房舍条件,可办成千人的大学原计划陆续增设文科、法科、理科、农科、医科,以促进山东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料1 9 2 5 年 5月,奉系军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引起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果吴佩孚败北下野,校长高恩洪被逼去职,学校无人负责,濒于倒闭为了使学校不致夭折,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维持残局学校经费,原来全靠高恩洪拨款和士绅捐赠,高恩洪倒,经费无着,教师辞职的不少,学生也走了很多,形势顿趋逆转。

      奉系军阀得势后,由张宗昌督鲁, 温树德任胶澳商埠督办 温树德是一介武夫, 对教育事业不但缺乏热情, 且横加摧残当时温树德对私立青岛大学的校舍,垂诞欲滴,本拟恢复兵营,继续驻兵,因有宋传典鼎力维持,学校在苟延残喘中继续上课且兵营改为青岛大学校舍早成事实,温树德害怕遭到舆论的谴责,故一直未敢贸然强行驻兵( 部分空闲房舍经学校同意暂借给军方使用)学校此时每况愈下,自 1 9 2 5 年以后再未招生. 1 9 2 8 年初,蒋介石的北伐革命军进抵山东,张宗昌败逃,学校经费也断绝来源,教师学生散去大半,学校在不得已中停办,学生均按大学结业处理私立青岛大学自1 9 2 4 年 8月建立,至 1 9 2 8 年初停办,在时局动荡、政权更替、经费枯竭中维持近四年时间,确非易事,实赖一部分热心教育的开明士绅,给予鼎立赞助的结果私立青岛大学的创建, 既为后来国立山东大学提供了理想的校址和校舍, 而且她的革命传统和良好校风, 也给国立山东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所以她在山东大学的校史中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三 . 省立山东大学的建立( 1 9 2 6 1 9 2 8 )1 9 2 6 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他虽是封建腐朽势力的代表,但为顺应潮流,装扮开明,于同年6月 3 0 日下令在省城济南重建山东大学。

      山东省教育厅于7月 2 4 日发出指示, 决定将山东省立工业、农业、 矿业、商业、医学、法政六个专门学校合并,改建为省立山东大学并将山东省第一、第二、第六、第十等四个中学高中部学生,拨给省立山东大学作为附属中学山东省督办府委派当时的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8月 5日王寿彭到职视事,启用校铃,挂出校牌,省立山东大学正式成立省立山东大学建立后,根据其具体条件,对原来六个专门学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合并学校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 那时称科),共有十三个系( 那时称分科)学制文、工、农三院为四年,法医两院为五年,实行学分制文学院设中国哲学、国文学两个系,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商学三个系,工学院设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四个系,农学院设农学、林学、蚕学三个系,医学院设医学系院长统称学长,系称主任学校筹备就绪后,于1926年8月进行招生由于当时学校风气大开,报考的高中毕业生较多,结果共录新生95人,连同六个专门学校合并的年级学生共达1088人其中文学院240人,法学院228人,工学院220人,农学院222人,医学院178人报考的学生除本省外,尚有江苏、河南、安徽、河北等省学生同时把两所附属中学的高中学生,按照要求分为一、二、三部,做到在教学中各有侧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大学本科输送学生,并制订学校规程和教学计划,建立了各项制度。

      9月5 I I举行开学典礼,校长王寿彭在会上发表了“ 读圣贤书、做圣贤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