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徐燕丽.docx
6页“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徐燕丽 Summary: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然不能满足城市健康发展的需求海绵城市”是面对我国城市出现的诸如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水资源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本文通过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Keys:海绵城市;关键科学问题;建设引言中国城市建设历经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这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同时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针对生态环境恶化这一问题,国内相关专家积极展开研究,并在政府部门引领下相继提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城市建设概念其中,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是目前政府部门倡导且呼声最高的城市建设模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南中明确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相关建设技术要点,并于同年4月确定了嘉兴、镇江、厦门等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使海绵城市这一概念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1海绵城市规划理念海绵城市理念是在市政工程设计中加强宏观调控,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格局,对各系统进行详细规划,合理配置资源。
规划设计前要先调查城区原有的河流、湖泊、溪水、沟渠等,规划设计中主张保留原有生态水域和城区渗水性好的道路部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主张利用城市原有生态水系,避免破坏城市生态循环系统,少建或不建非渗透性地面道路市政工程建设中,需明确设计理念,结合城市具体开发策略、设计思路、重点工作等,在实际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城市供水系统、绿地系统和道路系统等建设上,这些系统内容丰富,在具体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时,应细致规划,确保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市政工程设计建设中城市供排水系统有给排水、节水、排污、泄洪等功能引入海绵城市理念设计的城市供排水,可以实现节能环保,并增强城市供排水系统的顺畅度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市政工程中,通过将雨水引入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用雨水浇灌绿地系统中的植物,起到节约城市用水的作用城市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防止强降水引起的冲刷、破坏非渗透性地面,并降低雨水被地表污染物污染的几率,确保降水的再利用,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压力的功能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林地、草地等内容,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城市居民的审美、娱乐、生态、景观及休闲需求,同时重视其实用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供水系统、道路系统形成良好的关系,三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各部分无法脱离其他部分单独存在海绵城市设计建设的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供水各系统能相互协调运行,确保整个城市正常运转2关键科学问题与建设思考2.1“海绵城市”的科学研究从目前海绵城市概念与内涵、实践案例等研究来总结,“海绵城市”的主要理念可以归纳为一个核心指导思想、三大建设途径、三大雨水系统、四大关键目标核心指导思想是低影响开发理念;三大建设途径是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低影响开发建设;三大雨水系统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传统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系统;四大关键目标是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城市的实现大多数研究倾向于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来代替“海绵城市”建设,而“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系统工程,与多个部门的统筹规划、设计、建设等密切相关,并且受到人口、经济、自然等多种要素的影响,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研究2.2“海绵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最终的目标CostanzaR研究表明,解决城市水问题,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
城市水生态系统在城市圈内与各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之间相互以水为中心,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并且大部分与湿地生态系统相连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淡水资源、生活及生态景观用水等供给服务功能;提供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及地表水、补充地下水、水质净化、固碳等调节服务功能;提供休闲娱乐,生态教育等文化服务功能;还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支持功能然而,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湿地不断被破坏,严重损坏了城市的“海绵性”,导致了如今的“城市看海”现象因此,要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对各类“海绵体”的结构、生态过程、功能及其机理有明确的研究和修复目标,进行长期的定量评价、监测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增强生态系统的整体服务功能,提高其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2.3“海绵城市”的评价指标与管理体系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方法》中的评价指标和要点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等六个方面,包括18项指标从生态系统角度看,现行的评价指标不能全面反映海绵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强弱,需要综合的水生态系统评价与针对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评价相结合,建立不同空间尺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文地貌分类(HGM)、湿地快速评价法(RAM)、生物完整性指数法(IBI)、湿地评价技术(WET)等生态功能评价方法,是根据水文、地形、生物化学、生物栖息地等生态要素来进行评价的而且RAM评价方法还包括洪水储存与控制能力、侵蚀控制、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栖息地功能、水质保护与改善能力、美观与文化娱乐等生态系统服务作为评价指标,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与恢复但对于不同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服务功能评价是有缺陷的,还是要有客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相关管理方法较为分散,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必须改进城市各类设计、建设工程、标准、指标和管理规范,加强海绵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研究和评估模型研究,整合多尺度生态基础设施管理研究,健全海绵城市评价与管理体系2.4“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框架我国地理位置与季风气候决定了多水患,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集中在夏季,占到全年的60%—80%,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带来了暴雨洪水频发、洪峰洪量加大等风险,导致每年夏季成为内涝多发时期而且快速城镇化也带来了水资源过度开发、水质严重污染和水资源严重紧缺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解决这些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考虑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和空间格局,统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水循环利用,考虑其复杂性、多样性和长期性结语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较妥善的实现了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城市水源污染、改善城市水体建设、完善道路水循环建设落实海绵城市理念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全局入手分析和规划,在各工程项目中细致规划,保障城市工程建设项目能够发挥海绵城市的预期作用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会成为重要部分,海绵城市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Reference:[1]伍业钢.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技术、案例[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2]王国荣.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3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