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百忧集行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说****
  • 文档编号:268161990
  • 上传时间:2022-03-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1.5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百忧集行 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原文百忧集行唐代杜甫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译文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当梨枣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至少千回可又想现在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一生不甘俯首低眉, 老来却勉作笑语, 迎奉主人 不禁悲从中来, 忧伤满怀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 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注释心尚孩:心智还未成熟,还像一个小孩子杜甫十四五岁时已被当时文豪比 作班固、扬雄,原来他那时还是这样天真犊:小牛健:即指下二句少行立:走和站的时候少,是说身体衰了强:读上声强将笑语:犹强为笑语,杜甫作客依人,故有此说不出的苦处真是: “声中有泪,泪下无声” 主人:泛指所有曾向之求援的人依旧: 二字痛心, 尽管百般将就, 却仍然得不到人家的援助, 穷得只有四壁。

      此句是说老妻看见我这样愁眉不展也面有忧色古时庖厨之门在东这二句写出小儿的稚气,也写出了杜甫的慈祥和悲哀1他自己早说过: “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但也正是这种主活实践,使杜甫对人民能具有深刻的了解和同情鉴赏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同时看到他少年生活 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全,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 勃所谓“健如黄犊走复来” ,就是生动的写照清杨伦称此句“形容绝倒,正为 衬出下文”(《杜诗镜铨》卷八)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当梨枣 成熟之时,少年杜甫频频上树摘取,一日千回所谓“千回” ,只是夸张的语气,喻其多也 少年杜甫 “心尚孩”, 这个尚字用得非常贴切, 说明了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在十五岁时,仍在持续跳跃着一个“尚”字,就概括了杜甫由童年到少 年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诗人抓住了少年的气质、性格特征,以跳动的笔触把 它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这里并非没有目的地表现少年自我,也不是用喜悦的心情颂扬少年自我,而是以忧伤的心情去回忆少年自我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因而就深深地蕴含着悲痛、 愤懑的感情。

      杨伦对这首诗开头的眉批是: “聊以泄愤, 不嫌径直 ”(《杜诗镜铨》卷八)“即今倏忽已五十, 坐卧只多少行立 ”诗人虽用 “倏忽”二字, 然从 “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由于年老力衰,行动不便,因此坐卧多 而行立少体弱至此,却不能静养,因生活无着,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察言观 色,养活一家老小一生不甘俯首低眉,老来却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内心痛苦 不言而喻不禁悲从中来,忧伤满怀,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此为 全诗之诗眼,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它不仅因老而悲,也因贫而悲, 更因依附别人、 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 尤可悲者, 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 而是悲其一生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 “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是全诗主线,它与诗题相呼应,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 在结构上可谓承上; 由此出发, 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 可谓启下 “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 叫怒索饭啼门东 ”写家 中凄景一进家门,依旧四壁空空,家无余粮,一贫如洗老夫老妻,相对无言,满面愁倦之色只有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 吃,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其忧伤痛苦之状,如在眼前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2慨, 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 强化悲的情怀 例如, 诗中以 “十五” 比 “五十”,就划分了自我的 . 两个时代以“八月”果熟, “一日”上树“千回”,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天真烂漫用“四壁空”写“百忧集” ,就充实了忧的 内容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 ,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 ,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尤其令人心酸的是,诗人还将 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不愁吃穿,却 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啼叫怒索在诗人笔下,不仅如 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非常 富于人情味杜甫在《进雕赋表》中,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 。

      这也表现在《百忧 集行》中它“悲愤慷慨,郁结于中” , “沉郁苍凉,跳跃动荡” (陈廷焯《白雨斋 词话》卷一) 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 感流它回旋激荡,悲愤呼号,久久不息创作背景《百忧集行》这首七言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 761 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百忧集行 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