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文化专题(课件整理).docx
6页泰山文化专题(课件整理) 1.请描述岱庙坊的建筑特点?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3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竖立双柱,柱下侧是滚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狮两对:雄者戏耍绣球,雌者嬉闹幼狮,姿态各异,生动可爱坊的梁、柱、额板及滚墩石上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及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图案设计采用对称手法,构图和雕刻技术变化多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坊的内柱阴阳面均有刻联南面是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意思是高峻的泰山与天齐,它辅助天地化生万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显赫的威灵镇慑东方。
北面是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题联并书:“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大意是:泰山为五岳之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它的雄伟气概,它那化生万物的德泽恩惠谁能超过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纵着群神仙界,天下都听从其命,它那保佑苍生的功劳广大远博,谁能与之相比?双联精辟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墓为泰山花岗岩石砌成,傍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墓壁正上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骨灰盒在墓壁中央的洞穴内,外嵌冯先生侧面铜浮雕头像以封穴黑色头像衬以白色花岗石底,周以黑色花岗石镶边,庄重朴素头像下又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冯先生于1940年5月30日隶书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爱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2.参观冯玉祥将军墓,其墓地设计有何含义?并请简要叙述冯玉祥将军在泰山的活动? 墓阶四层,共66级四层标志着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20级,象征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是14级,标志着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着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而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
66级象征着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著名爱国将军冯玉祥因与蒋介石政见不一,屡遭排斥,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隐居泰山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办了许多有益于当地贫民百姓的好事,为人称道半个多世纪前,经周恩来提议,冯玉祥先生的骨灰安葬于泰山 建造大众桥: 1933年8月,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前往泰山南麓的五贤祠居住——这是他第二次隐居于泰山了他常去五贤祠西约三里多远的小王庄学校,有时看学生活动,有时在学校开辟的“核桃园”、“蔬菜园”里剪枝除草有一天,他从五贤祠去学校途中,经过从百丈崖流下来的一道小河的时候,踏着流水里的石块涉水,稍一不慎,滑倒在河里流水虽然不深,却也湿透了全身衣服,冯将军的膝盖也被碰伤他当时对跟随他的人说:“路过此地,我们空身人尚且滑倒,那些挑柴过河肩负着百多斤重的担子的人,又怎么办呢?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桥于是,冯玉祥派人去济南请来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方案,就近取用泰山石料,请工匠凿石,立即施工两个多月后,桥建成了,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名“大众桥”,以取方便大众之意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为爱国将军冯玉祥在泰山修建纪念墓园几位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利用这座石桥作为墓道。
这不但使“大众桥”增色,而且也多了一层更为深远的意义 兴办山区小学: 冯玉祥因出身贫寒,自幼读书甚少,深感没有文化、缺乏知识的苦痛为贫苦百姓的子弟办学,是他的一大心愿,他非常钦佩武训行乞办义学的精神1933年8月,冯玉祥第二次隐居 1.请描述岱庙坊的建筑特点? 遥参亭与岱庙之间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3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坊顶是歇山式仿木结构,螭吻凌空,斗拱层叠,檐角飞翘,脊兽欲驰正脊之中竖立着宝瓶,两侧有四大金刚拽引加固中柱小额枋上透雕着二龙戏珠,龙门枋上浮雕着丹凤朝阳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竖立双柱,柱下侧是滚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狮两对:雄者戏耍绣球,雌者嬉闹幼狮,姿态各异,生动可爱坊的梁、柱、额板及滚墩石上分别雕有铺首衔环、丹凤朝阳、二龙戏珠及群鹤闹莲、天马行空、神牛角斗、麒麟送宝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兽瑞禽图图案设计采用对称手法,构图和雕刻技术变化多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坊的内柱阴阳面均有刻联南面是当年的创建者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撰书:“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
意思是高峻的泰山与天齐,它辅助天地化生万物;主宰宇宙的泰山神,显赫的威灵镇慑东方北面是山东巡抚兵部右侍郎赵祥星题联并书:“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与京大意是:泰山为五岳之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瞻仰它的雄伟气概,它那化生万物的德泽恩惠谁能超过呢?泰山之神把持操纵着群神仙界,天下都听从其命,它那保佑苍生的功劳广大远博,谁能与之相比?双联精辟地概括了泰山的神威 墓为泰山花岗岩石砌成,傍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墓壁正上方横镌郭沫若手笔:"冯玉祥先生之墓"七个金色大字骨灰盒在墓壁中央的洞穴内,外嵌冯先生侧面铜浮雕头像以封穴黑色头像衬以白色花岗石底,周以黑色花岗石镶边,庄重朴素头像下又嵌黑色磨光花岗石方碣,上刻冯先生于1940年5月30日隶书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爱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2.参观冯玉祥将军墓,其墓地设计有何含义?并请简要叙述冯玉祥将军在泰山的活动? 墓阶四层,共66级四层标志着他一生走过的四个阶段,第一层20级,象征从出生到弱冠从军;第二层14级,代表从青年到成年;第三层是14级,标志着由一个旧军人转变为坚定的民主战士,第四层18级,记述着他坚持抗日,反对分裂,为祖国的民主与和平而奋斗不懈的战斗生涯。
66级象征着一生渡过了66个春秋 著名爱国将军冯玉祥因与蒋介石政见不一,屡遭排斥,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隐居泰山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办了许多有益于当地贫民百姓的好事,为人称道半个多世纪前,经周恩来提议,冯玉祥先生的骨灰安葬于泰山 建造大众桥: 1933年8月,冯玉祥离开张家口,前往泰山南麓的五贤祠居住——这是他第二次隐居于泰山了他常去五贤祠西约三里多远的小王庄学校,有时看学生活动,有时在学校开辟的“核桃园”、“蔬菜园”里剪枝除草有一天,他从五贤祠去学校途中,经过从百丈崖流下来的一道小河的时候,踏着流水里的石块涉水,稍一不慎,滑倒在河里流水虽然不深,却也湿透了全身衣服,冯将军的膝盖也被碰伤他当时对跟随他的人说:“路过此地,我们空身人尚且滑倒,那些挑柴过河肩负着百多斤重的担子的人,又怎么办呢?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桥于是,冯玉祥派人去济南请来工程技术人员制定方案,就近取用泰山石料,请工匠凿石,立即施工两个多月后,桥建成了,冯玉祥将军亲笔题名“大众桥”,以取方便大众之意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为爱国将军冯玉祥在泰山修建纪念墓园几位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利用这座石桥作为墓道。
这不但使“大众桥”增色,而且也多了一层更为深远的意义 兴办山区小学: 冯玉祥因出身贫寒,自幼读书甚少,深感没有文化、缺乏知识的苦痛为贫苦百姓的子弟办学,是他的一大心愿,他非常钦佩武训行乞办义学的精神1933年8月,冯玉祥第二次隐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