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教案.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50591867
  • 上传时间:2018-08-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41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一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 教案教案专题一中国古代史【XX 年考纲要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原表述为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2.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原表述为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增加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主要经济政策: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增加“闭关守国” )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子与老子的思想;(增加老子的思想;删除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原表述为董仲舒的儒学主张) ;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宋明理学:朱理学;陆王心学 (增加陆九渊的内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汉字与书画: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复习指导】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先秦即起源奠基时期、秦汉即形成和发展时期、隋唐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宋元继续发展时期、明清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把握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一、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农耕经济的雏形;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即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商鞅变法) 、经济形式(小农经济)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 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小农经济的产生,儒家思想的形成,商鞅变法【教学安排】两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中国古代历史大系原始社会:约距今 170 万年前至公元前 2070 年前奴隶社会:公元前 2070 年至公元前 476 年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封建社会:公元前 47 年至公元 1840 年包括战国时期、秦、西汉和东汉;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和南宋、元;明、清(前期) 二、夏、商、周(三代)(一)重大事:公元前 2070 年禹建夏;启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 1046 年武王伐纣建周;周公辅佐成王平叛;武王和周公两次大规模分封;公元前 770 年平王东迁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②特点:以宗法血缘关系的主要基础;层层封受;地方分权2)宗法制:①规定宗族内部嫡庶关系的制度,由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嫡长子为大宗,余子为小宗②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在同姓宗族中实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具有政治制度性质③作用: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三)夏商周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实行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具体反映在西周的井田制上特点是:通过分封制受田;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无权转让与买卖;需交纳贡赋2 官府手工业和官营商业在手工业和商业中占垄断地位,春秋战国时这种局面被打破,出现民营、家庭手工业和私商(民间商人) 3 商朝出现青铜农具,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世界稀有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织出斜纹提花丝织品商人善于经商,以贝为货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商朝时已造出木板船,推动了水上交通的发展三、春秋、战国时期总的特点: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公元前 770-476,公元前 47-221 年)(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①农业:铁农具的问世和使用范围的扩大,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成为私田,耕地采用“垄作法” ;②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出现,冶铸、纺织、漆器、造船成为主要手工业;③商业:私商的涌现打破了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④科技:算筹记数法、 《石氏星表》和人工杂交的应用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2 生产关系的变化:(1)管仲在齐国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公元前 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土地私有得到承认2)私田主人采用地租剥削方式经营土地,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产生,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级形成3)小农经济的形成: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模式,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④低生产力下的精耕细作;⑤具有不稳定性,易于两极分化二)战国时期的变法风潮兴起的背景:(1)春秋以来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发展封建经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2)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使各国需要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以求生存发展3) “士”阶层的兴起和法家学说为各国变法提供了人才和思想理论条2 变法的情况:(1)魏文侯任用李悝的变法:①内容:“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 ,制定《法经》 ②作用:使魏国率先强盛起来2)楚悼王任用吴起的变法:①内容:限制贵族权力,裁撤冗员、奖励军功、禁私门请托②作用:使楚国一度成为强国3)商鞅变法:①背景:a、b、同上(二)1 兴起背景(1) 、 (2) 、 (3) ;d 具备改革的有利条: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旧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民风质朴,讲求实用、功利和尚武,易于接受法家学说;三家分晋,力量削弱;各国人才的流入。

      ②概况: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从公元前 36 年开始推行变法,公元前 338 年秦惠文王即位,处死商鞅,变法结束③内容:a 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b 军事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推行县制;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制定秦律文化习俗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 ;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④目的: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七雄争战中取得优势根本目的是废除旧制度,创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即用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⑤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⑥作用和意义:a 废除了旧制度(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 ,创建了新制度(土地私有制,户籍制、县制、秦律、重农抑商、二十等爵制) ,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初步实现富国强兵b 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对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⑦局限性:严刑苛法轻视教化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后来秦朝的暴政3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作用: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封建制度得以确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①定义:“百家”指“诸子百家” ,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流派主要有道家(老子、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李悝、吴起、商鞅、韩非子)等 “百家争鸣”指上述学者、学派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问题进行争论、彼此融合的局面②背景:a 春秋战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b“士”阶层的兴起和受到各国的重用;私学的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d 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局面尚未形成③历史地位:①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的发展;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①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爱人”和“为政以德”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他重视礼,主张用礼来规范人与人的关系,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他提出中庸思想,用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使对立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仁、礼、中庸思想成为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并渗透到后代的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一统②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他开创了私学,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他还总结出包括“因材施教”在内的一整套教育理论。

      为中国后来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③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者他整理编撰了古代文化典籍《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 ,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④世界影响:汉朝以后,儒家进入了越南、朝鲜、日本等国明清以后, 《论语》被翻译为拉丁文和英文儒家,特别是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3 战国时期儒家的发展:孟子:提出“仁政” 、 “民贵君轻” 、 “性本善”等主张荀子:提出“仁义”和“王道” 、 “君舟民水” 、 “性本恶”等主张,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份,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成就(1)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成熟的重要标志,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2)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楚辞” (又称骚体) ,并写出《离骚》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到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已演进到篆字的成熟阶段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4)战国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也已从萌芽走向成熟,帛画《人物龙风图》等表现出很高艺术水平。

      教学反思】二、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秦朝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成立和巩固;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文化上,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造纸术科技成就领先世界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初步认识中华民族在制度上的优越性教学重点和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影响【教学安排】两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四、秦汉时期总的特点: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公元前 221-公元 220 年)(一)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的统一: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情况:①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北击匈奴,收复河套;③征服百越,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形成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南至南海、北至长城的疆域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