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课件: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时.ppt

51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1
  • 文档编号:127332692
  • 上传时间:2020-04-0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9M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时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 变化趋势 由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逐渐向美观 适体 方便 平民化转变 2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 男子服饰 长袍 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 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辛亥革命后 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 中山装 2 女子服饰 向合身适体 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 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 特征 中西合璧 旗袍 3 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 1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以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2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 式样 颜色趋于单调 军装和 盛行 蓝 绿 黑 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3 改革开放后 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和向穿得好 穿得时尚 穿得个性过渡 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 列宁装 干部服 开放 预习评价 1 判断 中山装和改良旗袍都体现了中国近代服饰中西合璧的特点 2 思考 结合课本知识 概括我国近现代服饰演变的趋势 试答 由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逐渐向美观 适体 方便 平民化转变 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 款式新颖 从封闭走向开放 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 传统菜系 鲁菜 粤菜 川菜 菜四大菜系得以在近代发展和最终形成 2 西方饮食 1 传入 从19世纪40年代起 2 西式饭馆 最初由外国人经营 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馆 3 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 淮扬 西餐 3 中西区别 烹饪方式 食品种类 就餐环境 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区别 4 重要影响 1 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 2 西菜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点 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 传统住宅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 西式住房 1 出现 鸦片战争后 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 2 影响 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 成为典型特征 3 欧化住宅 1 出现 20世纪30年代前后 在京 津等地开始出现 2 西式家具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四合院 中西合璧 预习评价 1 判断 近代中国住宅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趋势 2 判断 近代西餐开始传入中国并逐渐被国人接受 出现中西餐并行于世的局面 3 思考 方方正正 封闭而严谨的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北方最为常见 也是最为典型的一种民居样式 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试答 封闭式住宅是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心态的体现 严格的住房安排是封建家长制 尊卑有序的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 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 原因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以及 等的影响 2 表现 1 婚姻风俗 古代 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近代 开始主张婚姻自主 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现代 恋爱自由 成为一种时尚 改革开放 婚姻自主 2 丧葬风俗 近代 丧礼趋于简化 并出现西方色彩浓厚的新式丧礼 现代 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3 其他风俗 民国成立后 开展了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 破除神权 反对迷信等活动 公历得以实施 点头鞠躬 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 4 思想观念 旧道德 旧礼教遭到批判 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 开始步入社会 预习评价 1 判断 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根本原因是西方文明的影响 2 思考 提倡女权 倡导妇女解放成为近代社会的重要潮流 试举例说明 试答 由裹足到迫令放足 由媒妁之言到自由 自主恋爱 由家庭妇女到走向社会 图示巧记 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 易错防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区域发展不均衡 中国近现代 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 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 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 加剧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转型 推动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步伐 但也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易错防范 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 1 这些地区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 西学东渐 的影响较早 也较为深入 2 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 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 3 这些地区人员流动性较强 家族 宗教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 个性比较自由 图示巧记 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易错防范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的政治色彩 1 断发 和不缠足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 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 促进了中国人思想的变化 2 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 迫于形势 中国政府也不断进行改革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3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 不仅是移风易俗 还带有反清色彩 易错防范 近代社会以来 戊戌变法志士们对剪辫放足具首倡之功 辛亥革命对剪辫放足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 以及剪辫放足的艰难实现 体现出剪辫放足对中国人冲破封建束缚 迈向近代的伟大意义 易错防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随着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的政治 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 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文明化 民主化 主题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趋势 史料探究 1 近代服饰的演变史料 思考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 衣着的变化是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缩影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趋势和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案特色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趋势 走向西化 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 走向近代化 主要特点 中西合璧 新旧并存 土洋并存 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2 现代服饰的演变史料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服饰变化 注 列宁装 是文革时期的服装 以军装和蓝 黑 灰 黄的单色调为主流 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 并成为革命 时装 思考 1 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 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 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 2 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服饰变化的什么特点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 图一反映了中苏关系的友好 或学习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图二反映了改革开放后 人民生活富足 审美观念的改变 2 服饰变化由简单朴素到五彩缤纷彰显个性 原因是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史论形成 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四个时间关键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2 变迁原因 欧风美雨 的影响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的推动 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建国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经济发展是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3 变迁规律 随着近现代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 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 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4 变迁影响 政治上 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解放思想 总之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5 运用史观整合 运用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生活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 食 住 行 通讯 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 拓展延伸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 1 近代特征 中西合璧 新旧并存 2 改革开放前的特征 政治性 保守性明显 朴素单一 3 改革开放后的特征 新颖款式层出不穷 与国际接轨 主题近现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探究 1 近代礼仪的变化史料 注 抓住三幅图的时间 晚清 民国初 1922年 思考上述图片体现了近代礼节发生了什么变化 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变化 由晚清时的跪拜礼到民国初期的鞠躬礼和握手礼 问题 反映了中国社会由封建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 2 现代礼仪的变化 史料新中国成立后 同志 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 随着时代的变化 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 从 同志 到 师傅 从 先生 小姐 到以职位相称 再到上级都被叫做老板 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思考建国初期 同志 的称呼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 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时代特征 人民当家做主 追求社会平等 认识 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 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 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 史论形成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1 特点 1 发展历程 与中国社会经济 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近 现 代化进程相伴相随 2 演变趋势 由传统保守走向现代开放 平民化 文明化 个性化明显 3 变化特征 既有新旧观念的冲突 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 4 地区分布 地域发展不平衡 农村和内地明显落后于城市和沿海地区 2 影响 1 政治上 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 经济上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 思想文化上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革除弊端 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 又日趋科学合理 名家论史 观点 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 不符合时代潮流 非改革不可 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 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 谁就是文明 开化 属于新派人物 王文泉主编 中国近代史 导读 反映了近代民众开始普遍接受西方社会生活 甚至成为革命运动的重要体现 1 2016 北京学业水平测试 竹枝词 京华咏俗 写道 衣裳时样年来瘦 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种情况表明 A 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 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 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 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 年来瘦 渐仿洋装显细腰 这体现了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 答案B 2 2016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辛亥革命后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 中山装B 列宁装C 长袍D 马褂 解析辛亥革命后 中山装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 故A项正确 列宁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流行的服饰 故B项错误 长袍 马褂是清代民间的传统服饰 与题意不符 故C D两项错误 答案A 3 2016 广东学业水平 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 A 断发易服B 婚丧仪式简化C 穿着洋装D 白话文风行 解析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革命色彩 故A项正确 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彩 故B项错误 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故C项错误 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风行 故D项错误 答案A 4 2015 浙江学业水平测试 在某年的上海 舞厅中流行的 交际舞 遭到禁止 一些中学里 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 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 这一年可能是 A 1912年B 1945年C 1950年D 1979年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 政治和外交关系影响人们的生活 女生衣着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 答案C 5 2016浙江学业水平 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 反映了 A 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 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 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 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答案A 6 2015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1905年 端方等出洋考察宪政官员回国 奏请官员剪发之折 两宫深滋不悦 1910年清政府下达了一道谕旨 凡我臣民 均准自由剪发 清廷前后态度的变化反映出 A 近代化发展是大势所趋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传统的习俗理念被颠覆D 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辛亥革命之后 民主共和观念才开始深入人心 排除B 传统的习俗理念有些变化 但还没有被颠覆 故C错误 民众心理发生本质变化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D 清政府对剪辫子的态度 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趋势 故A表述正确 答案A 7 阅读材料 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光绪年间上海黄浦江畔的街景 房屋多为西式 轩敞华丽 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 烟囱如林 入夜则灯火辉煌 明如白昼 大厦商铺 中西邮局 洋行 海关 银行 电报局 丝厂 船坞 轮船公司皆在焉 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 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和小教堂 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 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 蕃菜馆 面包房 咖啡店 出现 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选取任意角度 指出上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