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被一部电影感动――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51140470
  • 上传时间:2022-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1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被一部电影感动――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被一部电影感动――记韩国电影《鸣梁海战》文/潘慧莹被一部电影感动,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今天,我被《鸣梁海战》――一部韩国爱国电影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导演出色的编排,戏剧矛盾冲突集中,层次分明,因为演员出色的演出,演员与角色无论在年龄上、气质上还是心理的理解上都是高度吻合的,也因为共同的国仇家恨――南京大屠杀77年纪念,国家公祭日未久,正如李舜臣在影片结尾说的一句话:如此深仇大恨,如何是好!这部电影确实让人热血沸腾、民族豪情陡升,给和平的子孙们以难以忘却的纪念就像海战结束后,船舱里的船工们说,我们的子孙能知道我们曾经吃了这么多苦吗?另一个不知姓名的人说,要是不知道,那才是狗娘养的是啊,忘记屠杀的历史,等于第二次被屠杀此片确实如广告所言,全程无尿点,节奏紧凑,舒缓相间,福祸转换,充满哲理,让人与影片中人同歌同哭,如此精妙,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当然,更多的是对爱国情感的渲染,堪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完美结合!我们国家也有这样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还有更多不屈不挠的爱国故事,例如甲午海战、鸦片战争之类,编排精彩的话,未必不如它啊!但是,这部电影究竟是如何把一场不可能打胜的战斗编排得合理,如何把一场以少胜多、起死回生、救国民于水火的传奇战役拍摄得既惊心动魄,又合情合理呢?我也是看了三遍以上,才于激愤的心情外有点理性的思考,或者说,才刚刚看懂。

      第一遍看完后纯粹是感动,回去补习了一下历史背景知识,第二遍搞懂了人物关系,第三遍才能感受这场战斗两次大场面、两次个人特写的舒缓相间的节奏,这两段高潮、两起两伏的故事编排支撑起了整部影片的合理性我想,本文大概算是戏剧艺术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一次解读吧《鸣梁海战》讲述的是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12艘军舰,击败了数十倍于(三百三十多艘)自己的日军水师的传奇故事更传奇的是,电影着力表现的是主舰,也就是指挥舰以一敌百的传奇这从人的常识来看,基本是不可能的,且看戏剧艺术如何塑造电影海报上写的是:非死即生绝命一战勇者胜!三十六计: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龟船突现,所向无敌!三十六计之诱敌深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借天时,仗地利,漩涡之海必是倭寇葬身之地三十六计之乘胜追击《鸣梁海战》胜利的理论指导是我们中国的《三十六计兵法》,指导“鸣梁大捷”取胜的“必生即死,必死即生”,颇有中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气,这就是中国“否极泰来”,从一个极端转化为另一个极端的哲学这些在《鸣梁海战》的海报中进行了表现集中的展示三十六计之连环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公元1597,倭寇大举来犯,李舜臣计出连环,立不世奇功,创海战神迹。

      ――可谓是对“鸣梁大捷”一役的最好概括,“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为将者,军心之所系,擒而杀之,一战功成!万军中,李舜臣刀斩倭首,撼敌军心!三十六计之出奇制胜: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龟船突现,所向无敌!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为将者,军心之所系,擒而杀之,一战功成!万军中,李舜臣刀斩倭首,撼敌军心!三十六计之乘胜追击:犯我家园者,虽远必诛!得胜之际,李舜臣宜将剩勇追穷寇,群倭溃散三十六计之破釜沉舟:夫战,勇气也!大敌当前,众寡悬殊,绝境何以求胜?惟置诸死地而后生!三十六计之诱敌深入: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借天时,仗地利,漩涡之海即是倭寇葬身之地!三十六计之连环计: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公元1597,倭寇大举来犯,李舜臣计出连环,立不世奇功,创海战神迹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爱国传奇故事电影一开场,是李舜臣被严刑拷打、遍体鳞伤、风烛残年,胸口被烫了一个烙印,满头灰白的蓬发,一声惨叫电影开篇即十分揪动人心电影的时代背景是这样的:1597年,丁酉年,日军出动14万兵力,水陆并进入侵朝鲜,准备借道朝鲜,攻打大明李舜臣的背景是这样的:在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闲山岛大本营被日军占领的情况下,李舜臣应强烈的舆论力量起复未久,临危受命三道水师统制使,人称统制公。

      在我的心理期待中,李舜臣是一个民族大英雄,至少也应该是一个身材魁梧、身在壮年的人来演可是,刚出场的李舜臣是一个老爷爷,百病缠身(因为日寇巧施反间计得逞,李舜臣被撤职、严刑拷打,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灭)、头发花白,又满面慈祥,看上去就像是中国传统儒家的父母官,不说话的话,就是一张中国脸事后,我查了一下,演员崔岷植已经52岁了,鸣梁海战1957年,李舜臣出生于1545年,时年也是52岁,距离1598年12月16日露梁海大战阵亡还有一年看来电影就是要表现悲壮啊!情况十分危急,不对,应该说是十分悲壮,电影层层渲染:日军首领胁坂安治奇装异服,戴着牛魔王面具、画着黑色眼线、满面黑色杀气、神秘出场的来岛通总,被枪杀并悬首的李舜臣副官裴洪锡,老百姓的四散逃窜,到处渲染的日军残暴传说,内奸燃烧龟船、刺杀李舜臣,陆军大帅的冷漠和不支援,忠心耿耿的年轻将领一齐来劝谏――此战必败,万万不可战,逃兵也不断出现,抓回来的逃兵说的话也句句在理――一起并肩作战思念的兄弟们都死了,我今天埋了他们的尸首我好怕!我想现在应该是轮到我了,我们都要像他们一样死去吗?朝鲜内部恐战的矛盾更甚于日本内部妄图瓜分战利品的矛盾,主张不战而降的人从平民到军人,甚至上层领导人。

      我想,甚至是君王,也不相信此战会赢吧?恐惧的气息不说弥漫在当时的朝鲜,就是电影院里也遗忘了爆米花、咖啡看上去,李舜臣是必败的,朝鲜是必亡的此乃烘托手法,民族英雄屹立于这样的混乱背景中,英雄气概才能更好地得以彰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铁肩担道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一向是英雄的选择!李舜臣力排众议,杀逃兵,明军纪,命人焚毁军队辎重给养仓库,破釜沉舟,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气概,号召部下与倭寇决一死战此时,李舜臣分明不再是一个慈祥的老爷爷,而是露出军人本色、将帅之决断儿子代观众问父亲李舜臣:为什么不就此隐退呢?这是个好机会,不是吗?告诉陛下,你身有重疾,已不堪重任他想杀了你,你不寒心吗?我们只有十二条船,我们现在还能称自己是水师吗?就因为这场仗,我们连祖母都没有带回家李舜臣母亲新丧,此刻,他已抱着必死之心郑重拜别母亲灵位这些都是观众们想知道的李舜臣回答:为忠诚而战将必从君,而君必从民无民则国不在,无民亦无君这样的回答是苍白的,他没有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输了这场仗还能活吗?弱国的子民是没有生存保障的用中国一首很好的诗来回答:《假如我们不去打仗》(田间)“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哪,这就是奴隶!””这才是现实。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同一回事所以,有那么多仁人志士,手无寸铁,在正规军消极怠战的时候,老百姓小米加步枪,抱着“人民必胜,正义必胜,中国必胜”的信念,全民皆兵地掀起了抗战高潮,乃至胜利当然,胜利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不过,收复的是正义和民族信念真正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信念是千秋万代的事情!两场战争真乃异曲同工啊!继续转到电影上――形势并不会因一个人的努力而发生改变,恐惧还是弥漫在朝鲜上空,寡不敌众的常识大家都有,而且这个“寡”与“众”也太悬殊了深夜,李舜臣跟随老伯勘察地形:在鸣梁和珍岛碧波亭之间,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峡这海峡既窄又浅,过半日水流就会转向,而且会变成强流,满潮时听起来就像百姓的呜咽……那里时常会有一个巨大的漩涡,两日之内就会有满潮出现――这就是鸣梁的得名李舜臣趁退潮时派人设置了铁索与木桩战前,儿子再次发问:父亲,您打算怎样利用恐惧呢?李舜臣没有回答他深深伏地拜别母亲灵位,久久未起,脸上的表情特写是凝重的,充满了深思熟虑之后的慷慨和坦然。

      之后,他用自己的行动答复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率先垂范,视死如归,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慷慨就义,舍生取义,置生死于度外,用自己的生命来激励将士们其实,他并没有把握此战凶险,筹码是生命,在战争面前,生命是脆弱的,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能重返故里,风险是极高的,但是,将帅不怕死的榜样示范作用效应也是无穷的!我想,中国的抗日战争能胜利,也是同样的道理呀!大战当前,激扬音乐四起,李舜臣身先士卒,亲率旗舰战船孤军迎战,电影院里弥漫着视死如归的凝重气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百姓悲凉迁徙鸣梁海峡辰时,十二艘战船一字排开,阵型稳定,暂时还是压得住阵脚的那里黑压压的一片是什么?”当那位带领李舜臣勘察地形的老伯惊呼,电影里已经显现出密密麻麻像大黄蜂一样的敌军敌舰阵营你应该能想象的,电影嘛,擅长做出那种壮观的效果,从视觉上,从心理上,真的很震撼人心故事的结局是,你从电影的宣传上也能知道,一艘主舰对阵百艘敌舰,并且还胜利了这也太神奇了!按照常理,就算把所有的炮弹都打光,就算所有的炮弹都瞄准,也不见得能打赢三百三十多艘敌舰啊!导演究竟是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把不合理变成合理的呢?况且,这是战争,是性命交关的事情且看电影艺术如何变不可能为合理!第一战,李舜臣下令把锚放下,固定主舰,准备火铳,大炮铁球一阵乱轰,敌舰全体中弹,两两相撞,互相残杀,有如神助;第二梯队弓箭手马上补充,点燃火药的箭“嗖嗖”往前冲,射得敌舰纷纷着火爆炸,敌人屁滚尿流。

      敌舰第一营就此顺利OVER!看得人心大爽,此刻,电影的节奏是明快的,让人目不暇接一场恶战还在后面敌军贪婪之心不死,这么容易死也不是大和民族了日军第二营毫不怜惜地冲破第一营残骸出击朝军副将汇报:将军,水流把船晃得厉害,火铳难以瞄准看来,鸣梁潮水将起熟悉当地水势的李舜臣命令砍断锚绳,顺流退向血岛连来岛通总都明白,水流在平时看来是温顺的,但是,当大潮涨起来的时候,漩涡也会变成武器,那时候,谁夺了血岛,谁抢占了有利地形,谁就赢了!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在同一时空,天时对双方是一样的地利,真的,我刚看过钱塘江大潮,八月十五的大潮和平时的小潮不可同日而语,大自然的伟大我们不得不佩服,顺势而为是聪明人的选择,逆流而上的阻力不是凡人可当人和,双方对于战争都是同样恐惧的,朝鲜虽然占据着正义的舆论力量,但是战争是用实力说话的,哀兵必胜的神话真真是传奇中之传奇!电影的神奇就在这里,把不合理变为合理李舜臣此时手握的只有地利和哀兵,百姓的支持稍后电影会创造另一个神话回到电影镜头:船工誓死大呼:“用力划!不要让船撞上去(血岛礁石)!”他们用生命誓死撑住竹篙,才能不让主舰没有撞上血岛礁石背靠血岛,此乃此战的重要转折点。

      敌军猛攻,敌军指挥官来岛通总咬牙切齿:“李舜臣,你完了!”挥手发起第二次猛攻朝鲜副将惊呼:“将军,我们必须升旗叫他们(十一艘副舰)过来,否则,我们撑不了多久!”情况是如此危急,四艘敌舰已经把指挥舰团团围住,残暴的敌人纷纷用铁锚钩住指挥舰,争先恐后地搭跳板,跳上甲板,野心勃勃地挥刀攻来!指挥舰的甲板被敌人的汽油弹烧着,一片火海,连和尚也上了战场,指挥官李舜臣都亲自走下指挥台,挥刀亲自肉搏,甲板上顿时哀声遍野、血肉模糊,呼吸声慢而惨重,气氛一时哀痛,电影的镜头是慢而模糊的,给人以同情的伤感敌人是如此残暴,而被侵略的人民实力又是如此悬殊守战眼看不保,败局似乎已定李舜臣于危急中一面挥刀以拖延时间,一面马上命令副将将炮弹换成散弹,把甲板上的火铳全部搬到船舱里去,瞄准敌舰船舱猛轰自己下令准备白刃战这么快就准备白刃战,说实话,作为观众的我,还是颇为震惊的因为通常白刃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