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康有为环球旅游花了16年.docx

13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67539873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28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98年9月21日,戊戌变法失败,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躲避追捕逃出北京城,自此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  16年间,康有为效“耐苦不死之神农遍尝百草”,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游历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在当时,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像他这样足迹遍布全球他开公司、办实业、做股票、炒地产……经营的生意五花八门,为的只是筹措经费,“保救大清皇帝”,实现他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  然而,时代在悄悄改变历史的量变,积累到了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上那已是辛亥革命前夜  十一死中求一生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宣布重新垂帘听政至此,刚刚实行了103天的维新变法仓皇落幕  在囚禁光绪皇帝的同时,慈禧调集三千兵马,关闭京师九门,停运京津铁路,发誓要把维新派一网打尽其中最让她恨之入骨的就是始作俑者——康有为可是,当步军统领崇礼率兵踢破康有为的寓所南海会馆大门时,却不见了他的踪影  其实几天前,康有为早已悄悄离开了北京这并非康有为有什么神机妙算,而是得益于光绪皇帝的一纸诏书。

        戊戌政变发生的前四天,身为工部主事的康有为接到光绪的上谕:  工部主事康有为,前命其督办官报局,此时闻尚未出京,实甚诧异……诚以报馆为开民智之本,任职不为不重,现筹有的款,著康有为迅速前往上海,毋得迁延观望  光绪皇帝的上谕看似寻常,其实别有深意当时康有为只是一个区区六品官,皇帝下发明诏,说的又是出京办报这样芝麻绿豆大的事明眼人一看便知,身陷政治漩涡中的光绪皇帝已感到形势紧急,宫闱之变恐怕就在眼前了为了保存维新力量,他不得不有违常理,发明诏催康有为出京  果然,次日一早,军机章京林旭便拿着光绪皇帝的“衣带诏”来见康有为密诏中写道:  朕今命汝督办官报,实有不得已之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外出,不可延迟汝一片忠爱热肠,朕所深悉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将来更效驱使,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  虽然自始至终光绪皇帝只召见过康有为一次,但对他的倚重之情跃然纸上康有为读罢“衣带诏”伏地大哭,当晚便离开了北京  当荣禄带着大队人马风风火火追到塘沽码头时,康有为已经乘“重庆号”起航了  康有为不知,此时慈禧太后的缉拿令已一路从北京追到天津、烟台,直至上海  在塘沽码头,荣禄派航速比“重庆号”快一倍的快艇“飞鹰号”出海追赶,但“飞鹰号”起航仓促,追至中途便因燃料不足,无功而返。

        密令发至烟台,恰好手握电文密码的道台不在衙门里等道台回来,“重庆号”早已从烟台出发了而茫然不知的康有为竟还优哉游哉地在烟台海滩捡了一袋彩石,买了6篓烟台苹果  不过,上海的情形就没那么乐观了政变当天,缉拿密电便传到了上海道蔡钧手中蔡钧买了许多康有为的照片,发给捕快,只等着“重庆号”一靠岸,就上船抓人  可“重庆号”是一艘英国客轮为保险起见,蔡钧决定照会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白利南,请求英方配合缉拿钦犯可没想到,白利南却以涉及外交主权为由,一口回绝了其实,白利南早就收到康有为的朋友、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电报,请他无论如何要保护这位中国维新变法的领袖白利南一边拒绝上海道的照会,一边秘密派出通晓中文的手下濮兰德乘快艇到海上营救康有为当濮兰德拿着照片找到康有为时,他尚不知已危在旦夕,正在与一名浙江贡生高谈阔论呢!  自以为布下天罗地网的蔡钧扑了个空康有为却在英国人的保护下,顺利逃到了香港  后来,康有为在回忆这段逃亡经历时,曾将其总结为“十一死里逃生”:  吾先到上海办报,则上海掩捕立死皇上无明诏、密诏之敦促,迟迟出京必死荣禄早发一日,无论在京在途必死无黄仲韬之告,出天津必死从仲韬之言,出烟台亦必死。

      搭招商局之少晏船,英人欲救无从必死是日无重庆之轮开或稍迟数时行,追及必死飞鹰快船不因煤乏还,必死莱青道非因有事往胶州,则在烟台,必死上海道不托英人搜,则英领事不知,无从救必死英人不救亦必死凡此十一死,得救其一二,亦无所济,而曲线奇巧?曲曲生之,留吾身以有待其兹,中国不亡,大道未绝耶?  死里逃生的康有为,从此开始了他的海外流亡生活 “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1899年4月中旬,康有为一行到达加拿大域多利(今维多利亚)故国已远,流离有日,但码头上只有一名当地华人前来迎接等候,康有为不禁大失所望  逃出中国后,康有为本想到英国避难,但英政府却不想招惹他这个是非之人无奈之下,康有为转而求助于日本可刚在日本住了半年,支持中国维新的大隗重信内阁又倒台了新上任的山县内阁认为康有为在日非但无用,反而会妨碍对华外交,不久便对他下了逐客令  带着不多的门人弟子,康有为经过了半年的颠沛流离和20天的海上飘流,已汲汲如丧家之犬  可没想到,这名迎候的华侨一通,一下子招来数百华人原来,当地华人组织早知道康有为要来加拿大,但由于通讯不便,不知道船具体哪天到港为了不错过迎接康圣人,他们专门派了一人在港口死等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华侨,前呼后拥地把康有为迎到中华会馆。

      此时,会馆中已聚集了上千人  流离多日后在几千里外的加拿大受到同胞如此礼遇,康有为的激动之情难于言表在《游域多利、温哥华二埠记》中他描述道:  (华侨)咸言沦落海外、不能齿列国之齐民,西望宗国,睊睊忧悲故闻维新而蹈跃大喜,闻政变而忧愤交作,闻吾被逮而忧念惴惴……咸虑无国可归,无家可归,其情至可悲也  漂泊海外的华人身处异乡,因为祖国衰微而受尽了洋人的歧视他们是最希望祖国变法自强的华人群体,对于康有为也就愈加热情康有为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刚刚登上加拿大的领土,就开始宣传自己变法维新的思想  从文献记载中看,不得不承认康有为是一位极具魅力的演说家  他先是说到光绪皇帝被困瀛台的窘境:“(皇上)所(索)鸡粥而不得,珍妃冬月单衣华侨们听后都唏嘘流泪说到西太后迫害变法时,他说:“三十年来之积弱,我四百兆同胞兄弟之涂炭,皆由西后一人不愿变法之故华侨们听后无不切齿痛恨而说到未来前途时,他说:“外之合海外五百万人为一人,内之合四万万人为一人,其孰能凌之?”华侨们又感到无比振奋  在当时,即便是漂泊海外、见识过西方民主政治的华侨,也摆脱不了忠君的思想他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皇帝的中国而康有为正迎合了这一思想保华侨先要保中国,保中国一定要救皇上。

      康有为把远在海外的华侨与瀛台中受困的光绪皇帝,紧紧联系起来  演说最后,康有为起立高呼:“愿齐心发愤救中国否?愿者拍手与会数千人无不应声鼓掌他又问:“大众愿齐心发愤,救我皇上否?”听众中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会场上的气氛被推至顶点面对这热血沸腾、万众一心的场面,就连在场的外国人也忍不住鼓起掌来  在加拿大,康有为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追捧此时,他感到应该建立一个组织把华侨们团结起来  1899年7月20日,康有为联合加拿大华侨领袖李福基、冯秀石等人,携手创立了“保皇会”  康有为之女康同璧后来回忆,“保皇会”的定名颇费周折起初他们想为这个组织取名为保商会,因“华侨十九皆商,保商即保侨”但有人说:“保皇乃可保国于是定名为“保皇会”而保皇会的全称令人忍俊不禁——“保救大清皇帝公司”  既然叫“公司”,就说明它不单是一个政治组织,还是一个经济组织在“保皇会条例”中明文规定,凡入会者须缴会费2元,作宣传、通讯、办报之资,并集资开矿、兴办工商  随后,康有为派遣门人弟子分赴美国、墨西哥、南美洲、澳洲、东南亚,甚至南非,共建立总会11个、分会103个,会员多达百万之巨保皇会总局设在香港、澳门,康有为任正总会长,梁启超、徐勤任副总会长。

      可以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保皇会  海外华人们参与保皇会的热情颇为高涨梁启超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  自己亥年此会设立以来,至今蒸蒸日上,温哥华入会者十而六七,域多利则殆过半,纽威士绵士打几无一人不入会者会中章程整齐,每来复日必演说,每岁三埠合同大叙集一次近集数万金建总会所于温哥华,俨然一小政府之雏形也  对于“保皇公司”如何运作,康有为有着详细的计划在一次演说中他对听众说:  若海外五百万人,扯算计之,每人能以烟酒之余,人捐美洲银五圆,合中国银十圆,则有五千万矣先开银行,印银纸行之,可得一万万零二千五百万矣以三千万办轮船,以三千万办铁路,以三千万开矿,以五百万办杂业他日矿路轮船有股份者分利无穷以三千万办一切救国事,以养才能之士、忠义之人,立国体以行之,则中国立可救矣  同时,康有为还许诺:“苟救得皇上复位,公司中帝党诸臣,必将出力捐款之人,奏请照军功例,破格优奖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  对当时的海外中国人来说,康有为的承诺有极大的吸引力许多经商成功的华人富商一方面基于爱国心,一方面也基于渴望成为开国元勋的投机心理,往往对康有为一掷千金而那些靠卖苦力艰难度日的劳工华侨,也希望能通过投资康有为的“保皇公司”,获得红利。

        当时,孙中山为首的兴中会也在海外华人中活动,但革命思想显然不如保皇主张在华人中有市场,兴中会的力量明显逊于保皇会据说就连孙中山的哥哥孙眉都曾向保皇会捐过款  1903年,康有为又发起成立了名为中国商务公司的股份制公司,总局设在香港,在广州、上海、横滨、旧金山都设有分局,并先后开办了十余家企业  不过,康有为本人并没有投入到具体的商务操作中,而是漂洋海上,开始了他绕地球3周的环球之旅16年绕地球3周  1913年12月,当康有为结束了16年的海外生涯回国时,曾请好友吴昌硕刻了一枚印章,上书“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这枚印章生动地反映了康有为十几年间周游世界的经历  戊戌变法时,康有为虽然主张学习西方,但他从未出过国,也不懂洋文,对西方的认识全都从国人的翻译作品中来,不免存在诸多误读和想象流亡海外,正好为康有为提供了一个了解世界、观察世界的机会  在16年间,康有为曾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后到过英、法、意、日、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缅甸、巴西、埃及等4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国家他都多次出入在当时,没有哪个中国人能像康有为这样,足迹遍布全球。

        1908年6月22日(阴历五月二十四)半夜11时,康有为在女儿康同璧的陪同下登上了北冰洋那岌岛夜半时分,太阳本已呈下沉之势,但忽又重升见到这样的奇景,康老夫子写下了《携同璧游挪威北冰洋那岌岛颠,夜半观日将下没而忽升》一诗,并在序中记下了所见奇景  “时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  通过这段序言,曾赴北极考察的极地专家高登义教授相信,康有为是第一个探险北极的中国人康有为到北极看到的午夜太阳如正午的现象,就是极地特有的极昼现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是很难描述出来的  高登义告诉记者,康有为到过的那岌岛位于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中斯瓦尔巴德群岛位于北纬74度至81度间,在北极圈内  诗中,康有为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仰观诸天阅劫余,壮观山海荡目眦”的句子,并在诗中怆然兴叹:“寄此怀抱何区区”  康有为周游世界当然不是旅游观光他在《欧洲十一国游记序》中把自己比做“耐苦不死之神农”,游历世界是为了“遍尝百草”,寻找能够医治中国的“神方大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