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生态学特点.doc
2页狭义的景观:是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广义的景观:没有地域空间范围的原则性限定,包括从微观到宏观不同空间尺度上,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尺度 通常指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或时间维,是对某一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标志着对所研究对象细节了解的水平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或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成为景观要素空间异质性:是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霍普金斯定律:在其他因素相同时,北美温带地区纬度每向北移动一度,经度每向东移动五度,或海拔上升122米,植物的发育时期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迟4天,在晚夏和秋天,则正好相反,提早4天物种流:即动植物穿越景观的运动评价:即评价主体在对价值客体属性、本质、规律等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价值客体能否满足并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需要作出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性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景观: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基本特征: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景观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研究目的:掌握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关系,通过调节景观结构,优化景观功能景观生态学特点:宏观性、异质性、强调空间分异、注重人为活动植被区划单位为四级:植被区划,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尺度分为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组织尺度或微观尺度域、中观尺度域、宏观尺度域、超级尺度斑块:分为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起源于中欧和东欧萌芽阶段是地理学的景观学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从各自独立发展逐步走相结合的时期;形成阶段 借助景观概念的综合特征解决生态学研究出现的新问题;发展阶段景观要素: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称为景观要素。
景观形成因素:(1)地质地貌因素:内营力,地球内能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地震,世界上巨型和大型地貌主要是由内营力作用造成的外营力,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作用力,外营力在内营力形成的地貌基础上发挥作用,使其简化或者复杂化2)气候因素:首先从岩石的风化过程到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要受气候的控制,其次,气候影响土壤过程,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贮存、运输和转化过程,从而也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最后气候影响植被及其生产力,包括植被的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和演替,以及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过程3)土壤因素:土壤的发育变化等动态过程是尽管变化的重要驱动力4)植被因素:一个地区的植被就是该地区所有职务群落的总体,是景观酚类的重要依据及景观生态研究的重要内容地标覆盖的植被类型是景观的主要特征,植被是景观基本外在表现形式之一5)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干扰状况:指的是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定立地上某种干扰因素各种参数(干扰发生的规模、强度、频率、分布和周期等)的综合。
干扰规模:被干扰的面积干扰强度:从干扰因素本身来看,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面积上,该事件的物理力干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发生干扰事件的次数干扰的空间分布:指干扰在不同空间的分配与组合规律包括与地理的、地形的环境的一级群落梯度的关系景观变化表现形式: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森林和其他天然植被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廊道按起源分类: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环境资源廊道、种植廊道、再生廊道;按结构分类: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功能:将景观分离又将景观连接(双重作用)属性:连接度:廊道的连续程度,由单位长度上的间断数表示;曲度:廊道的弯曲程度结构特点:曲度、连通性、间断和结点、廊道宽度、廊道结构景观异质性: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重要特征形成机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 生物多样性类型:遗传、物种、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分为空间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相互促进;森林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景观空间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景观要素空间分布随机性判定;景观要素空间格局规模或尺度分析;景观要素斑块空间相互关系;景观要素空间分布规律或模式景观格局量度划分为三类:基本空间格局指标、景观空间构型指标、板块特征指标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 扩散、重力、运动尺度 通常指研究客体或过程的空间维或时间维,是对某一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标志着对所研究对象细节了解的水平尺度推绎 是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景观生态系统分类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遥感影像翻译,结合地形图和其他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结果,选取并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构建初步的分类体系第二步,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确定分析结果,逻辑序化分类体系第三步,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土地分类的途径 ⑴属性分类途径⑵土地景观分类⑶土地能力分类景观评价 是对景观属性的性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景观评价的特点 ⑴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⑵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⑶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⑷评价指标的可控性景观评价的程序 1.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2.收集资料,构建景观信息系统,划分景观类型3.构建景观景观平的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4.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评价及等级区划5.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包括流域上游景观格局及其变化与下游的关系、流域高低与河谷的关系、流域高地和河岸植被空间格局的水文效应和其他流域生态学效应、流域生态安全保障和流域生态安全格局等2)湿地:包括湿地功能、湿地景观格局与湿地功能调控、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途径、湿地保护与恢复等3)文化景观:文化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的关系、文化景观保护、土地利用方式的社会经济基础景观生态学背景、土地多项利用4)城乡过度带和生态脆弱带:城市化过程的景观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景观要素的科学配置、景观的宜人性等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包括重点和关键性自然景观的景观价值,重要的物种栖息地,绿洲景观,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的静观,对维护地方、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和健康有重要和关键作用的静观,具有重要自然美学和旅游价值的景观应用研究:(1)城郊和农业景,包括城乡交错带和农林复合系统景观:城郊景观和农业景观是受人类活动干扰比较严重的人工景观和半人工景观2)森林景观:内容包括森林景观结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森林景观动态及群落生态效应、森林边际效应及动态、森林景观格局与生物多样性等方面3)干旱区景观:主要集中在沙地景观格局和荒漠绿洲景观格局的研究。
4)湿地景观:湿地是介于陆地及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被一些科学家称为:“自然之窗”等级结构系统的特点与基本属性:特点:等级结构系统的每一层次都有其整体结构和行为特征,并具有自我调节和调控机制基本属性:复杂性是等级结构系统的基本属性,系统的复杂性不仅由系统组成要素的多样性所决定,还取决于系统组成要素之间互相关系的多样性或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原理:景观异质性使稀有的内部种的多度减少,使边缘种和要求两个以上景观要素的动物种的多度增加,因此,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土壤发生过程:(1)土壤增加物质,无机物质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水和风落到土壤表层,来自生长在植物的枯枝落叶;(2)土体失去物质,土壤侵蚀---土壤表面物质在水或风到底作用下的损失,淋失---穿过土壤水向下淋溶而引起的;(3)土壤内物质迁移,迁移的多种途径---淋溶,沉积作用,盐渍作用,淋洗作用,硅化作用,脱钙作用,钙化作用;(4)土体内物质的转化,原生矿物质的分解为次生矿物,有机物的合成与分解干扰类型:(1)按产生来源:自然干扰(火,风暴,火山爆发,地壳运动,洪水,病虫害等)和人为干扰(烧荒种地,森林砍伐,放牧,农田施肥,修建道路)(2)按功能:内部干扰(在相对静止的长时间内发生的小规模的干扰,对生态系统演替起重要作用)和外部干扰(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干扰,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3)按干扰的形成机制:物理干扰(如土壤侵蚀,局部气候变化),化学干扰(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引起的酸雨),生物干扰(如病虫害,外来入侵)(4)按干扰传播特征:局部干扰(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内扩散)和跨边界干扰(跨越生态系统边界)。
干扰对景观的影响(干扰的生态意义):(1)干扰与景观异质性:从一定意义上,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位发生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样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步形成2)干扰与景观破碎性:一是一些小规模的干扰可以导致景观破碎化,二是,在较大干扰条件下,景观中现存的各种异质性斑块逐渐会遭到毁灭,整个区域形成一片荒落,形成一个较大的均匀基质3)干扰与景观稳定性:干扰与景观稳定性是相互矛盾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的稳定性4)干扰与物种多样性:适度的干扰下生态环境系统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较低和较高频率的干扰作用下,生态物种多样性均下降斑块起源:(1)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产生的;(2)残存斑块,有包围着一小块围未受干扰地区的大范围干扰造成的;(3)环境资源斑块,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或镶嵌分布而引起的;(4)引进斑块,人类将生物引进一个地区,就产生了引进斑块边缘与边缘效应:边缘是指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交而形成的狭窄地区斑块的边缘部分有不通过与内部的物种形成和过度,这就是边缘效应特点:由一种环境条件组合、过度成另一种环境条件组合、由一类动植物组合过渡为另一类动植物组合,不仅包括两个生态系统内部的成分并且有其特有的成分。
廊道的作用:(1)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等;(2)保护,长城,围墙,林带等;(3)资源,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较多4 观赏,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的苏堤廊道的分类:(1)线状廊道,廊道是一条很窄的带,廊道类型基本上是边缘占优势(2)带状廊道,廊道是一条很窄的带,其宽度是可以造成一个内部环境,含有内部中,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本底连通性高的作用:(1)可以作为障碍物将其他要素分开(2)便于无镇南关迁移与基因交换(3)使其他要素成为生境岛本底孔隙度的生态意义:(1)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2)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有指导意义因素,孔隙度低表明。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