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前提示语分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00617688
  • 上传时间:2022-05-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7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前提示语分析    陈锦玲内容Summary:通常认为现代语文教材具有范文、知识、实践和助读四大系统课前提示语是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单元提示语以及课文提示语(部编版称作“预习”导语),“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前提示语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师生的教与学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教学中,课前提示语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无法发挥其优势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对课前提示语的内容以及作用等进行分析,期望课前提示语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重视,将其优势最大化Key: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教材 课前提示语 内容分析 作用分析语文教材作为传递和接受人类丰富精神财富的凭借物,在教材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我们具备新的“教材观”助读系统又称提示系统或导学系统,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面向师生双方的教与学,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材料,“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包括:目录、单元提示语、课文提示语、插图、注释、生字表、知识补白,以及“自读”课文中的留白旁批和阅读提示本文根据学者陈彦含在《初中语文教材课前提示语的使用研究》中的分类方法将单元提示语与预习导语,以及“自读”课文中的旁批归为课前提示语。

      部编版的教材自投入使用以来,助读系统的鲜明变化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关注,而提示类助读系统尤能体现编者意图,帮助教师掌控教学方向,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故需要师生正确认识提示语的重要性以及正确使用提示语一.课前提示语的内容分析(一)单元提示语“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共上下两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因此共计12个单元提示语单元提示语又称单元导语,位于教科书每个单元的开篇,作为这一单元学习的开始部编版”单元提示语的独具特色,主要体现在运用富有文学性的语言,简练生动的说明本单元将要学习的课文主题,单元提示语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概况,对整个单元的学习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每单元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编排,从教材的这些单元提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语言本身就具有语言优美、文学性强的特征同时可以看出,单元提示主要是由一定的主题,学习本单元需要运用的方法策略和要求实现的学习目标组成,如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美景,学习方法是朗读,学习目标是感悟景物与汉语声韵之美,品味语言与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其余11个单元也是按照主题,阅读策略并对应该单元一定学习目标的模式来编写,如七年级上的单元主题包括自然景物、亲情、学习生活、人生意义与价值、人与动物、想象力;阅读策略包括朗读、默读、快速阅读。

      七年级下的单元主题包括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自然景物、探险与科幻;阅读策略包括精读、熟读精思、略读、托物言志手法、浏览部编版”七年级教科书,一共有12个单元主题,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既保持了传统语文教材选文一贯坚持的“文质兼美”,又贴近学生生活世界在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方面,往往较为重要的阅读策略安排两个单元来学习,并遵循着由易至难,由繁到简的原则二)课文提示语“部编版”七年级教材共计46篇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其中“自读”课文一共12篇,在每个单元中都安排有一篇“自读”课文,意图在于让学生将在“教读”课文的学习中掌握到的阅读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教读”课文的课文提示语称为“预习”,用蓝色字体置于每篇课文正文之上,并用蓝色虚线将课文标题与正文隔开,形式鲜明瞩目自读”课文的课文提示由置于课文旁边的留白旁批和课文结尾的阅读提示组成,留白旁批一般点出课文中较为重要或较为难理解的词句,或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節选)》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中写到:“鲁迅先生很喜欢北方饭还喜欢吃油炸的东西,喜欢吃硬的东西。

      旁批为:“喜欢吃硬的东西,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作为旁批出现的这些问题,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因为在七年级上期已经学过鲁迅先生的课文,对鲁迅先生已有一定的了解,旁批提示语既能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又能让学生回忆既有的知识经验本文主要分析“教读”课文的“预习”导语,“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的“预习”导语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物简介/评价、作品简介、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简介、学法指导、课文内容提示、设问激趣这几类由于每篇课文的预习导语都有涉及学法指导,因此以上归入“学法指导”类的课文是较单纯的学法指导或较倾向于学法指导的课文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七年级上的预习导语主要是课文内容提示和设问激趣,七年级下的预习导语主要是学法指导,编者根据每篇课文的特色,以及要求学生注意和掌握的一些知识与能力,或提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正式阅读之前了解该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点明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理解二.课前提示语的作用分析从对课前提示语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课前提示语在教材中的占比不大,但它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功能强大、独具特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一)对教师的教学1.设定教学目标从一个单元的单元提示语中,往往可以归纳出这个单元教学的总目标。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主题为亲情,这一单元选取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是怀念母亲的、莫怀戚的《散步》,写了一家人一件温馨的琐事、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都赞美了伟大的母亲,以及《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写了家庭对子女的教养从阅读单元提示语中可以得出该单元的总目标是1.能根据课文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深入体验课文蕴涵的深厚情感这是整个单元教学大方向上的目标,具体到单篇课文,目标将会更明确,教师同样可以根据预习导语可以教师生成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2.选取教学内容选文作为教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一篇课文可以教学的内容很多,具体选取哪些教学内容才能更好更集中的突出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科学的进行选择处理预习导语往往能对教师选择最有利的教学内容起到启示作用,例如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与《爱莲说》的预习导语:“’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查找资料,说出几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教师在对这两篇文言短文进行教学的同学,可以选取与短文相同文体的文言短篇进行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对这种文体的认识更深刻,对学生的训练也更有针对性。

      虽然预习导语会暗示方向,但也需要教师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科学的加以选择3.提高教学效率能否备好课关乎上课的质量与效率,对于一些缺少经验的教师,特别是刚参加教学工作的新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找不到思路,抓不住教学的主线,只能盲目的参考或是照搬别人的教案,教师不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适合的教学方案,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课前提示语是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遵循了语文教育规律,是编者们精心设计的,课前提示语中显示出的主题,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思路,教师可以根据单元提示做好单元教学计划,根据课文的预习导语写好每一课的教案,选取最有利的教学内容,创造性的利用好课前提示语另一方面,在进入新课教学时,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先预习,但是学生的预习一般是停留在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认识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意,但真正理解透彻一篇课文只停留在这些表层是远远不够的,有些课文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来了解,有些课文则需要结合作家的生平来了解,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预习”导语就补充了作者史铁生的相关资料,学生在正式阅读课文之前了解到作者的基本情况,学生就更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以及深沉的怀念。

      这些辅助性材料都是学习一篇课文必不可少的,如果让学生在预习与自学时不要只关注到范文,在课前提前了解,将能较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二)对学生的学习1.揭示重难点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可胜数,但我们日常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难以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区分出重难点,然后一一攻破,学习才有效率具体到一个单元的学习甚至一篇课文的学习也同样如此,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会为学生点出重难点,但是如果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学生面对文本往往会陷入茫然,一直依赖教师的讲解,自己懒于思考,就形成思维惰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单元提示语以及预习导语揭示出了单元和课文的重难点,并进行了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课前提示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与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要素2.指导学习方法“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课前提示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方法,单元提示语一般分为两段,第一段是提示整个单元的主题,第二段便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揭示了学习该单元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能力教读”课文的预习导语也是如此,第一段一般是提示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段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指导则以旁白的方式出现在课文的重难点处,七年级上的“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有一句旁批提示语:“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

      这就提示学生不能只看到文字的表面,虽然文字是在写文中人物的动作,但这些动作正是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恐惧,需要我们学生结合上下文和文中人物的处境去解读3.强化阅读能力“部编版”语文科教书的课前提示语语言简练优美,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学性,给学生的以美的感受与熏陶,给学生的写作与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上文提到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都有学习方法,阅读策略的指导,这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集中的训练,有些课文的预习导语明确提出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预习导语:“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这既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的理解力4.引导个性化表达“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人文精神”回归[1]新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课前提示语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预习导语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交流,如七年级下册的課文《阿长与<山海经>》预习导语中就要求:“借助课文注释,读完全文,做好交流阅读感受的准备”,这既能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又能在与同学的思维碰撞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形成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格。

      三.启示(一)对于教师1.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说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很多思想观念是通过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教师对课前提示语缺乏正确的认识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对课前提示语的概念与作用认识不清;第二,教师本身认为课前提示语是不重要的,那么学生将会受到教师的影响而不够重视课前提示语;第三,教师认为课前提示语只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不需要给予关注这些误区都提醒着我们教师应对课前提示语有正确的认识:第一,教师要意识到课前提示语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是“部编版”教科书的创新与特色所在;第二,教师要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透彻了解与钻研教材,熟悉课前提示语的各种功能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一线的教师们忙于自己日常的教学工作,下课后又投入作业批改和备课的工作中,与外界交流的时间较少,外出培训的机会也不多,容易导致思想比较封闭,教学能力与知识储备停滞不前,此时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的重要意义就被凸显出来了,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使用教材的经验与心得,取长补短,尤其是刚入职的新教师,需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