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犯罪的主观方面.ppt
45页1. 某丙住在十层楼上,有天晚上,在打扫卫生的时候 发现一个砖头没什么用处,由于比较懒散,不想开门扔到 楼梯口的垃圾箱里,他想楼房的一侧临着大街,是不能随 便扔东西的而楼房的另一侧以前是一片垃圾场,最近一 段时间改造成一块草坪并种了几棵树,但前几天这个地方 吊死一个人,阴森恐怖,白天都很少有人到这里来,夜晚 这里肯定没人,所以从这边扔下去肯定没事于是就走到 这一侧的窗户扬手将砖头扔了下去没想到这时有一对青 年在草坪上谈恋爱,砖头正巧将小伙子砸死2.甘肃一偏远村庄里的牛牛(10岁)养了一只狗,但狗 老往被子里钻,因此牛牛的被子里长了很多虱子牛牛的 妈妈为了灭虱,就搞了一些敌百虫,然后浸泡被子,泡完 了以后,惟恐虱子还不死,又用碱水再浸泡,泡完了以后 清洗,凉晒,缝了牛牛晚上睡进去,第二天早上,牛牛 不起床,牛牛妈一看牛牛死了法医鉴定出来的结果是敌 百虫与碱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敌敌畏,牛牛呼吸中毒死亡 3.李四想枪杀村长,一天晚上看到村长院子里有一个 黑影象村长,就举枪射击,那黑影应声倒地第二天一早 ,李四路过村长家时,只听见村长老婆在叫骂,谁把她家 的小毛驴给打死了。
第八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重点:犯罪的故意及其基本类型 犯罪的过失及其基本类型 掌握:意外事件的概念和特征犯罪的目的与动机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危 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二、基本内容包括犯罪的故意与过失(统称为罪过) 、犯罪的目的与动机等因素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 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 犯罪 犯罪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 内涵上,犯罪的故意包括两项因素: (一)认识方面的因素 (二)意志方面的因素二、犯罪故意的类型 (一)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 生的心理态度 [例1]甲想杀死乙,用枪顶在乙的脑袋上射击这 种情况下,他明知这种行为必然致乙死亡而仍然 决意为之,追求乙死亡的结果发生 [例2]丙想杀死丁,但只能在晚上乘丁回家途中隔 小河射击,由于光线不好,距离较远,丙的技术 又不甚好,因而对能否射杀丁没有把握,但他不 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希望能打死丁。
在这种心理 的支配下,丙实施了射杀丁的行为二)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 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例] 丈夫离婚不成,遂起杀妻之意一天,丈 夫买了一包老鼠药,临吃饭时,悄悄放在妻子的碗 里面在此之前,丈夫意识到妻子吃饭时还有可能 喂小孩,那么此时小孩就可能被毒死但行为人为 了达到杀妻子的目的,而放任孩子也被毒死的结果 最后母子俩都被毒死 “可能”:根据犯罪工具、犯罪对象、犯罪时间、地 点、环境以及自身等情况的了解,认识到行为导致 危害结果的发生只是具有或然性、可能性,而不是 具有必然性 “放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 的情况下,仍然决意实施这种行为,也不设法阻止 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任由危害结果的 发生间接故意的存在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1)为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 发生; (2)为实现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 发生;[例] 狩猎人为了击中猎物,对很可能击中 正在猎物旁边割草的小孩不管不顾,想到周 围反正也没有其他人,结果一枪打出,正好 击中小孩3)在突发事件中,不计后果,放任严重 后果的发生。
[例]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青年,失恋后 因为在大街上被他人撞了一下,话不投机 ,争吵几句,他一气之下,拔出刀子向对 方连刺两刀,致对方倒在血泊之中,对方 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关系1两者均属故意的范畴,在认识因素上 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都有明 确的认识,在意志因素上对危害结果的发生 都不排斥,这是两者的相同点 2但是两者又有着重要的区别:(1)在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直接故意 既可以认识到危害结果必然发生,也可以认 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只能是 认识到危害结果有可能发生;[例] 某甲将其仇人某乙捆绑起来,从20层的高 楼上扔下来,结果乙被当场摔死但是在法庭上甲 辩解说他是在放任乙死亡,而要求认定为是间接故 意杀人,那么他这个辩解是否成立?(2)在意志因素方面,两者对危害结果发 生的态度不同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出现 是积极追求的、希望的;而间接故意则是放 任、漠不关心的3)在成立条件上,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 否,对二者成立的意义不同在直接故意的 情况下,特定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并不影 响其犯罪的成立;而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 结果发生与否都不违背其意志,都包含在其 本意中,如果未发生危害结果,由于其主观 恶性并不是太强烈因而法律不认为构成犯罪 ,只有发生了特定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犯 罪。
第三节 犯罪过失 一、犯罪过失的概念 第15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 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是过失犯罪 犯罪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 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 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犯罪过失的类型 (一)过于自信的过失 1.在认识因素上: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在意志因素上:行为人之所以实施行为,是 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轻信”:行为人过高地估计了可以避免危害 结果发生的自身因素和客观有利因素,而过低地估 计了自身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程度从而 在“轻信”心理支配下实施了错误的行为,最终导致 危害结果的发生[例] 某丙住在十层楼上,有天晚上,在打扫 卫生的时候发现一个砖头没什么用处,由于比较 懒散,不想开门扔到楼梯口的垃圾箱里,他想楼 房的一侧临着大街,是不能随便扔东西的而楼 房的另一侧以前是一片垃圾场,最近一段时间改 造成一块草坪并种了几棵树,但前几天这个地方 吊死一个人,阴森恐怖,白天都很少有人到这里 来,夜晚这里肯定没人,所以从这边扔下去肯定 没事。
于是就走到这一侧的窗户扬手将砖头扔了 下去没想到这时有一对青年在草坪上谈恋爱, 砖头正巧将小伙子砸死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例1:有个人承包鱼塘养鱼,村子里总是有 人来偷鱼,他很气愤,就在鱼塘旁边设置电网, 说你要偷啊,偷我就电你后来,晚上真有人来 偷鱼,被电打死例2:水稻要成熟的时候,经常有老鼠来偷食 ,李四就搞个打老鼠的电猫,然后在这个设立了 电网的上面写了个牌子,“小心触电”,完了以 后,跟周围邻里都讲了,说“我们家责任田里边 经常有老鼠,我搞了个电猫啊,电猫是晚上9点通 电,早上6点闭电,你们走到那儿小心啊”,他跟 邻里都说了没想到,有一天早上4点多钟,有个 人到他们水稻田里来抓泥鳅,结果电猫把他电死 了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过于自信的过失心理与间接故意的心 理在认识因素上都预见到行为可能会发生 危害社会的结果,在意志因素上都不希望 危害结果的发生,因而两者容易混淆但 两者是不同的犯罪心理,在认识因素和意 志因素上都有着重要的区别:(1)认识因素上有所不同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的现实可能发 生,认识程度相对较高;而过于自信的过失 仅仅是预见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认识程 度相对较低。
2)意志因素有重要区别二者对危害 结果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间接故意对危害 结果虽不是希望结果发生,但也 不反对、 不排斥危害结果的的发生,因而也就不会凭 借什么条件和采取什么措施去防止危害结果 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的态度;而过于自信 的过失,不仅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同时 也不放任发生,即排斥、反对结果发生,因 而在预见到危害可能发生时,仍然相信凭借 一定的有利因素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例1:有个人承包鱼塘养鱼,村子里总是 有人来偷鱼,他很气愤,就在鱼塘旁边设置 电网,说你要偷啊,偷我就电你后来,晚 上有人来偷鱼,被电打死啦司法实践中,认定他主观方面就是一种间 接故意,“我电你,不管是把你电死也好, 电伤也好,我不管那么多,我就要阻止你们 偷我的鱼”,所以,他的这种结果发生是一 种间接故意的放任态度,应当定性为,以危 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例2:水稻要成熟的时候,经常有老鼠来偷食, 我就搞个打老鼠的电猫,然后在这个设立了电网 的上面写了个牌子,“小心触电”,完了以后, 跟周围邻里都讲了,说“我们家责任田里边经常 有老鼠,我搞了个电猫啊,电猫是晚上9点通电, 早上6点闭电,你们走到那儿小心啊”,他跟邻里 都说了。
没想到,有一天早上4点多钟,有个人到 他们水稻田里来抓泥鳅,结果电猫把他电死了这种情况下就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因为,他 有一定的根据,他有个小心触电的牌子,而且还 跟周围邻里都说了,他相信基于这些条件不会发 生的,但是这些根据不可靠,最后发生了因此 这种情况,应定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 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 了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1.应当预见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例] 80年代初,东北某地农村在冬天农闲的 时候,请县城电影放映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村里放电 影这天,电影公司派了两个人:一个是放映员某 甲,一个是赶马车(马车上装着电影胶片等物)的 某乙当时电影胶片是放在一个铁匣子里面到了 村里后,还没有到预定的放映时间,恰好天气很冷 ,村民们就招呼他们进屋并烧了一堆火以取暖, 座在火堆边聊天,屋子里人多而椅子少,于是他们 就把马车上的铁匣子搬了下来,当凳子用聊了一 会儿天,有人就招呼先开饭,吃完了饭再放电影, 于是他们都去吃饭了由于装有电影胶片的铁匣子 在火堆旁没有搬走,结果因胶片的着火点很低,一 会儿就燃烧起来,将十来户民房烧毁了,造成重大 损失。
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的标准——行为人 的实际认识能力和行为时的具体条件就 是说,要根据行为人本身的年龄状况、智 力发育、文化知识水平、业务技术水平和 工作、生活经验等因素决定的实际认识能 力,以及行为当时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来 判断他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能否预见2.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例:有一个轴承厂,7月份,工人在工作 槽里边用高标号汽油清洗轴承,空气很闷热 ,单位的通风条件不好车间主任想把电扇 通电,让空气流通好一点但插上电源后, 电扇不转他就认为是因为天气潮湿受潮了 ,所以,他想都没想,就点打火机,想烤这 个插头工作槽里边的汽油,哗一下嘭起来 了,车间一片火海,烧死烧伤多人,厂房都 被烧毁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的区别:[例] 某动物园的一位饲养员某甲,一 天清晨起来给老虎打扫卫生,由于马上就要 开馆了、时间比较紧,他匆匆忙忙打扫完后 就走了,出门时忘了关门,结果老虎窜了出 来,将两名游客咬成重伤两者都是过失,只不过前者是有认识的 过失,而后者是无认识的过失;两者对危害 结果的出现都是持反对的否定的态度,结果 出现都是意料之外、没有想到的。
关键区别 点就在于是否已经认识到其行为可能会导致 某种结果的发生三、意外事件和不可抗力(一)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 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 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例]甘肃一偏远村庄里的牛牛(10岁)养了一 只狗,但狗老往被子里钻,因此牛牛的被子里长 了很多虱子牛牛的妈妈为了灭虱,就搞了一些 敌百虫,然后浸泡被子,泡完了以后,惟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