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生读《文化苦旅》读后感.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17595536
  • 上传时间:2023-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学生读《文化苦旅》学生读《文化苦旅》1在广褒的中华大地上,漂泊漂泊的余秋雨先生越过山盘水座,踏雪飞鸿,在文化的苦苦旅途中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一种苦涩后的回味,一种焦虑后的会心,一种冥思后的放松,一种苍老后的年轻,一种文字激昂的大气,一场细致精巧气可吞天下的深入评述这便是《文化苦旅》,便是文化的苦旅从滚滚黄沙的沙漠边塞,到秀丽清澈的江南小镇,作者把每一个地方描绘的惟妙惟肖,同样也让我感受到中国远流长的人为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从《道士塔》,《阳关雪》中,让我看到了黄河文明的兴衰,写出了历史的深邃苍凉《江南小镇》开场的那一段描写,让我仿佛看到了那小桥流水的景象凭借丰富的文化感悟力与艺术表现力,再现了匿藏于时间底端的深入考虑,开展了一场山水风物与历史精灵的远距对话余秋雨先生在书中说:“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联在一起我想这或许是这本书叫做《文化苦旅》的原因吧在山水解读历史,在历史中解读文化,在文化中看透山水,让自己的心灵也受到文化的熏染,精神的洗礼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文深沉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功底,在他笔下,莫高窟,都江堰,藏书阁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在他笔下,那些过往的历史,就像是一幅凄美的画卷。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沧桑感到引发出人生沦桑感每个人的一生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段历史,当我们走过一段路时,停下来回过头看看自己曾走过的足迹,总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而我们也在这遗憾中,坎坷中寻找这人生的真谛,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获得的最强烈的感受或许,我还未完全领悟作者的深意或许,我还未真正读透这本书的内涵然而,《文化苦旅》一起苦苦的悲怆奏响了时代的绝响,警世亦憾人!静静地合上这本书,仿佛也有了一种想要游历山水的冲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想在山水之间寻觅着历史的足迹学生读《文化苦旅》2信客是一个非常“苦”的职业,不仅身体“苦”,更是心灵“苦”信客这个职业早已远离我们,但我们能从余秋雨生动的语言中穿越回当时这个工作更像是一个民众福利:工资少的可怜,干的活却最多还要遭到外界的质疑,这不就是“信客精神”吗?信客精神是为别人着想的,老信客受到外界的质疑后决定不当信客他首先做的不是抱怨这个世界的不公,而是尽快找到继承人,好让村子再与外界联络,这种精神在当今是非常匮乏的,有的人在地铁上独占几个座位,有的人这样篮球场上还不允许别人参与……从今天起,做一个为别人着想的人,把别人的感受当做自己的感受,把自己所拥有的当做别人所拥有的。

      信客精神是侠义的宋达在遇到一些不公的事,或对国家不利的事都拔刀相助,毫不退缩当今社会同样缺少这样的人,有的人因害怕得罪别人,视而不见,有的人甚至参加反派,并从中谋取利益……从今天起,做一个侠义的人,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别人的痛苦当做自己的痛苦这篇文章不止赞美了信客精神,还挖苦了人们多疑的性格,以及人云亦云的恶习要是没有这些人作怪,老信客就不会失去工作这就表达了当时单向信任的现状,老信客信任叶渡,但全村人都不信任他,对此,我们只能叹息老信客的不幸从今天起,做一个能信任别人的人,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引用海子的诗歌名句,串起全篇;三段论式行文,利落明晰用别人的故事,滋养我们的生命——这就是读书的意义之一学生读《文化苦旅》3第一次听说《文化苦旅》这本书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直到上大学时才买了一本认真来读古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作者一次次漂泊的旅程,都是增长智慧的时机,也使心灵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洗涤我细细读着书,渐渐地被书中的历史、游记所吸引从莫高窟的中华民族痛失瑰宝到风雨天一阁那座仅存的藏书楼,从沙原隐泉到洞庭一角,又从吴江船到牌坊作者走过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蕴藏着那么多中华历史。

      有时候真想自己也能懂得中华五千年历史,每当走到一个地方,都能想起此地过去的故事和故人的评价读这本书,就像和作者一起,从中国的西北走向江南偶然,作者也会停下来,写一写腊梅或是写写自己的藏书,或者在每个清静的雨夜里想起,夜雨诗意但是作者永远都没有忘记,真正的山水不光只是自然山水,更有着文化气息,人文山水正如他自序中所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在我的全身,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是的,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下,我看见了王圆麓,那个敦煌石窑的罪人;在罗池庙里,我看见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见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见了华发苍然的苏东坡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叫做文化苦旅?渐渐得,我明白:苦旅,苦在历史的重压,苦在历史的逝去,苦在古人的远离,更苦在文人心里的敏感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略懂了作者,更让我读懂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丝细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