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1天效应:凡事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48064678
  • 上传时间:2023-1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1天效应:凡事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种习惯 21天效应的产生因素  管理定律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种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种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反复21天就会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   根据国内成功学专家易发久研究,习惯的形成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体现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示自己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此阶段体现为“刻意,自然”,但还需要意识控制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体现为“不经意,自然”,无需意识控制   21天效应的产生因素   为什么会发生21天效应呢?其重要因素是什么?影响它的因素有哪些?据研究发现,影响21天效应的重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是旧习惯、旧理念对新习惯、新理念形成的干扰当两种习惯、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规定相反的内容时,就会发生干扰例如教书育人与导学育人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规定教师做出育人的理念与行为,但教书与导学的育人手段有较大差别,甚至有本质差别,因此,要形成导学育人的新理念与习惯常会受到教书育人的影响和干扰。

      实践表白,旧习惯、旧理念越是巩固,新习惯、新理念的形成就越容易受到干扰因此,在旧习惯、旧理念干扰下学习一种新习惯或新理念,就会时常浮现某些顽固性的错误这些错误来自旧习惯、旧理念中的成分可见,一种新理念或新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或反复21次),是与旧习惯、旧理念的干扰有密切关系的,这也可以说是产生21天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是理念与习惯的形成需要一种过程这一点前面已经谈及,据易发久的研究,它需要三个阶段才干形成如用美国凯尔曼(1961)的研究,它也需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顺从即表面接纳新理念、或开始新习惯,在外显行为上体现出尽量与新的规定同样,而在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此时,最易受到外部奖励和惩罚的影响,由于顺从可获得奖励,不顺从就会遭到惩罚可见,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一开始多数是受到外在压力影响而产生的,自发的是极为少见的第二阶段,认同认同是在心理中积极接纳新理念、新习惯的影响,比顺从更进一步一层,因此,此时意识成分更加浓厚,不再是被动的无奈的,而是积极地、故意识地加以变化,使自己尽量接近新理念、新习惯第三阶段,内化此时新理念、新习惯已完全融于自身之中,无任何不适之处,已彻底发挥新理念、新习惯的作用。

      一般而言,这三个阶段对非特异的理念、习惯只需21天便可形成,这是大量实验与实践的成果   三是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反复,虽然简朴的不断反复也是十分有效的 21 天效应不是说,一种新理念、新习惯只要通过 21天便可形成,而是21天中这一新理念、新习惯要不断地反复才干产生效应这也是目前许多广告不断播报的因素所在   固然,这里所讲的21天是对新理念、新习惯的中档限度而言的,强度低的、简朴的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就也许会形成的快某些,强度大的、复杂的新理念、新习惯就也许形成的慢某些,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进一步研究新理念、新习惯的性质对形成的时间来说也也许会有影响但目前尚不知影响有多大,也需进一步探讨   此外,旧理念、旧习惯的变化或消退与否也犹如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呢?其机理与否一致?尚不得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这一旧理念、旧习惯就是我们想要变化成新理念、新习惯的,也就是两者的关系是密切有关的,应当说它们是同步的,立的时候,也就是破的时候,也就是说,同样需要21天才会产生效应   21天效应对学校导学育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目前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不良错误观念难以变化,新理念、新习惯难以形成,与我们没有按照21天效应的规律办事很有关系。

      因此,学校教师要积极应用这一规律,下列是应用潮流需注意的对策:   一方面,学校教师要懂得习惯、理念具有巨大的作用行为科学研究表白,一种人一天的行为中大概只有5%是非理念行为,属于非习惯的行为,而剩余的95%的行为都受理念支配,都属习惯性的行为由此可见,理念、习惯在一种人行为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力量所在因此,形成良好的新理念、新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千万不要忽视理念、习惯的作用   另一方面,学校教师要相信理念、习惯是可以变化的是可以形成的我们学校教师中常有人如此感慨:“朽木不可雕也”,也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大量实验与实践证明,只要不断反复,习惯、理念是可以变化的固然,变化理念、变化习惯会是一种极不舒服、极不情愿的事但不管怎么说,人的行为是按理念、习惯行事的,不良的理念、习惯不变化,就也许产生不良的行为,其后果固然是不好的因此,在变化理念、习惯时,不能因不情愿不舒服就放弃,必要时还要予以外在压力,特别是刚开始时更需如此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一炮不打响,后续变化就不也许因此,要记住变化任何一种理念、习惯时都要不断反复,直至21天,甚至21天以上相信,没有变化不了的理念和习惯。

      否则,就意味着失败的来临   第三,学校教师在变化学生的理念、习惯时,一定要遵循 21天效应的规律,不能盲干因此,下列三点尚需引起注重一是要按照三阶段的形成特点进行理念、习惯的变化工作;二是要有耐心,新理念、新习惯的形成需要21天,甚至更多天;三是在这21天里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不习不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