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长岭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长岭中学2021年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再分化B.过程①、②需要避光,过程③需要照光C.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参考答案:C2. 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B.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参考答案:B3.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开辟了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途径C.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使哺乳动物生产人类所需的药品D.胚胎移植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雄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参考答案:D4.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具体内环境相同B.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太少会使A液和C液减少C. 3的有氧呼吸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D. C液中可存在纤维素分子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2为毛细淋巴管细胞所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A错。
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太少会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A血浆更多的水流向C组织液和B淋巴,使C组织液和B淋巴液体增多,B错3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可参加体液调节,调节呼吸,C正确人体内环境无纤维素存在,D错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 下列关于高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牙签消毒、实验前漱口都是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准确性B.制作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0.9%的NaCl溶液,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C.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D.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2层磷脂分子层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中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g2+是植物细胞中各种色素的组成成分 B.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C.碳酸钙是动物骨骼、牙齿的成分 D. 无机盐离子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参考答案:A7. 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二倍体B.①阶段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②阶段需要细胞分裂素C.①阶段有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分化D.②过程为脱分化,③过程为再分化参考答案:C【考点】R4: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将四倍体兰花的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其中①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其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②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该阶段能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解答】解:A、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植株为单倍体,A错误;B、①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没有形成植物个体,故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②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需要细胞分裂素,B错误;C、①阶段表示脱分化,该阶段能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细胞,故该阶段有细胞增殖,但无细胞分化,C正确;D、①阶段表示脱分化,②阶段表示再分化过程,D错误.故选:C. 8. 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正确的是A.只能由树突向轴突方向传递 B.只能轴突由向树突方向传递C.能由兴奋点向未兴奋点双向传递 D.能由未兴奋点向兴奋点双向传递参考答案:C9.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实验组号接种菌种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基长菌情况①R型蛋白质或荚膜多糖R型②R型DNA ③R型DNA(经DNA酶处理)R型 A.①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B.②中培养基长菌情况为R型和S型 C.①②③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D.①~③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答案:D10. 右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B.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D.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参考答案:B11.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C.性状由基因决定 D.基因不能决定性状参考答案:C12. 对于下列各结构在生物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叶绿体 ②染色体 ③核膜 ④核糖体 ⑤细胞壁 ⑥拟核.A.菠菜和发菜体内都含有①③④⑤B.①~⑤在绿藻体内都存在C.除①②③外其他都在颤藻的体内存在D.大肠杆菌和蓝藻共有的是④⑤⑥参考答案:A【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但含有拟核;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解答】解:A、发菜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和核膜,A错误;B、绿藻是低等植物,含有结构①~⑤,B正确;C、颤藻是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染色体和核膜,C正确;D、大肠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细胞壁和拟核,D正确.故选:A.13. 以下实验材料中,可用于观察减数分裂的是A.蝗虫精巢 B.菠菜叶片C.蚕豆根尖 D.蛙的红细胞参考答案:A14.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均可以形成ATPB.生物催化剂属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功能之一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降解所吞噬的物质D.细胞内的液体又称细胞液,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参考答案:B略15. 用纯种高茎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 )A.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 B.对母本去雄,授予父本的花粉C.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 D.对父本去雄,授予母本的花参考答案:B16.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物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使蛋白原形成糖蛋白,则此药物可能作用于下列结构中的( )A. 核糖体 B. 内质网 C. 高尔基体 D. 细胞膜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较成熟的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成为成熟的蛋白质.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解:A、核糖体是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故A错误.B、内质网能加工肽链,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形成糖蛋白,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则该药物作用于内质网;故B正确.C、高尔基体对较成熟的蛋白质做进一步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故C错误.D、细胞膜能分泌蛋白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故选:B.考点:细胞膜的成分;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17. 右图表示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
若该I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IgG有肽键数A.m个 B.(m+1)个 C.(m-2)个 D.(m-4)个参考答案:D18.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工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构建基因文库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都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B.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有专一性要求C.载体能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并表达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被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参考答案:B【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解答】解:A、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所以构建基因文库和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A正确;B、多种限制酶切割,形成不同的切割位点,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就没有专一性要求,B错误;C、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能遗传给后代,并表达和发挥作用,C正确;D、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C.γ﹣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D.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参考答案:D【考点】D8:突触的结构;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的离子透性发生改变,因此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