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信息技术优质教学及其评价标准.doc
5页浅谈信息技术优质教学及其评价标准东莞中学徐建刚【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追求优质教学成了当代教育的时代 特征本文就何为优质教学、信息技术优质教学的内涵及特征、以及信息技术优质教学评 价标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技术优质教学的评价标准,进一步规 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质教学 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优 质学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从有效教学走向更高层次的优质教学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形式多样的优质课评比和观摩活动推广和普及优质教学, 促进优质教学常态化、常态教学优质化一、 何谓优质教学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是有助 于学生获得持续有效的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方面的学习成就的教学活动优质教学坚持三 维教学目标有机整合的整体发展观,秉承注重思维过程、生活经验、开放建构和整体联系 的知识观,倡导主动性、交往性、创新性和体验性学习的学习观,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走向 促进者,由拥有知识到拥有智慧,优质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优质发展。
我们追求的优质教学应该是目标明确、见解深刻、方法巧妙、阐述精辟、独具慧眼、 富有活力、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相处、学 会做事、学会做人,把我国的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口质量优势,从而为我国综合国力的 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二、 信息技术优质教学的内涵及特征由于技术性、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优质教学有其独特和丰富的 内涵,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 展,关注全体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 创新实践,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 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根据优质教学的特征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优质教学具有以下特征:(一)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二) 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学习过程合理有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三) 突出师生的平等对话关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的培养;(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 法;当;(五)教学方法多样,知识分析透彻、理论解释精确,问题阐述精辟,重难点处理精(六)关注全体学生,珍重学生的斧异,让学生都有收获,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效果理想,教学评价有效,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八)教学语言规范、精炼、简明、生动,板书设计合理,字迹清楚规范;(九)教师热情、真诚、民主、平等,课堂驾驭能力强且能换位思考;理念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活动。
所以,信息技术优质教学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气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发展、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入手,认 真分析、细心研究、讲究方法的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努 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把主动学习当成使命,把不断 获取有效知识和提高能力看作自己的职责,把全面提高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信息素养作 为核心三、信息技术优质教学评价标准要在教师中全面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优质教学,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全面的课 堂教学评价标准,这对一线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近年来广东省非常重 视信息技术优质课的推广工作,几乎每年都举行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信息技术优质课评 比和观摩活动,笔者所在学校有四位老师分别参加了近四届全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 比赛,并均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依据信息技术优质教学的特征,并结合笔者参加广 东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以及担任全国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评比和东莞市信息技术优质课 比赛评委的感受和收获,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优质教学应该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 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教师素质、教学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根据新 课程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 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关注全体学 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任务分层并贴近 学生的生活,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教学内容 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习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 生有表现表现的机会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都有所收获教学结构合理、过渡 自然4、 教学手段从教学论的范畴看,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得以维持的基本要素之一现代化教学要求 教师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现代化教 学手段化解教学难点,把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过程具体化、隐形内容直观化。
5、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志优质的课堂教学 效果应该是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宽松、有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精神饱满、思维活跃; 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范围广、过程长、 程度深;教学效率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 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探究欲等个性品质以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得到 T培养6、 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教师素质是教学组织的先决条件教师要精通 本学科知识,有广博的学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调控、应变能力强; 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得体,教学语言规范、精炼、生动,具有感染力;板书设计合理, 字迹清楚规范;教学热情,对学生真诚、平等,能换位思考7、教学特色所谓教学特色,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 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教学特色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 中的全面反映,是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风格和 特色,要有自己的独到和创新之处根据以上评价要求,笔者形成了以下针对信息技术优质教学的评价指标:项目评价指标分值得分教学目标(15 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日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4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4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能够准确分析和把握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3教学内容(15 分)对教材分析透彻,能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取舍合理,详略得当;3教学内容正确,容量适中,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教学资源丰富,全体学生的分层发展及个性发展策略得当;4选例及任务设计真实、科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整合与人文素养的培养;4教学过程(谢)教师活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2操作演示、示范清晰、简练,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2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关注学生个体学习,能进行针对性指导;3及吋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能根据反馈信息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难度;3注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和培养;3学生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活动时情绪高涨;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乐于与同学交流,善于与同学合作,懂得寻求帮助;3善于思考,勇于发言,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倾听并思考他人的意见;2教学结构教学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开放性;2教学环节清楚明了,节奏适当,过渡自然、通畅;2教学手段(10 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利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3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3从实际出发,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硬件运转正常、稳定,软件安装到位且能正常运行;2教学效果(15 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各层次学生均有收获,教学实效高;4学习气氛浓厚,学习轻松、愉快,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4师生交流充分,教学互动性强,师生情堵饱满、热情,合作融洽;4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愿望;3教师素质(10 分)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技能娴熟;课堂调控、组织和应变能力强;3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生动、流畅,抑扬顿挫,有启发性和感染力3仪表端庄、大方,教态自然、亲切,手势得体,有亲和力;2板书(或课件)设计精准、科学、合理、清晰、美观,简明扼要,层次清楚;2教学强(10 分)教学构思有新意,教学某方面有独到、创新之处;5教学有个性,形成特色与风格。
5使用说明90以上优秀;80〜89良好; * 占令60〜79合格;60以下不合格 Z 忌力简要评价以上为笔者对信息技术优质教学及其评价标准的粗浅研究,希望能给信息技术教师教 学提供参考,也希望我们的信息技术常态教学能够逐渐优质化,我们的教师也能从一般教 师走向优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参考文献】[1] 余文森•怎样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福建师范大学,2008,.en/s/blog_4c3f33170100bmt9.html[2] 简红珠.优质教学释义与启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2006,http://acadaff2.ncue.edu.tw/ezcatfiles/b001/img/img/222/0vol005_0 lvol005_0 l.pdf[3] 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校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分表,2008[5]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东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