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宣贯方案设计.ppt
78页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方案设计2015-303040506目 录0102遵循什么原则?包含哪些内容?针对什么路段?采取哪些措施?平面交叉路口如何处置?如何提高路侧安全水平?如何增强夜间视认性?01遵循什么原则?第4章4.1 一般规定 宜采取“主动”的预防和容错措施:改进线形等土建工程措施;警示、诱导、提高通视距离等;合理的路侧净区;……第4章4.1 一般规定 必要时辅以“被动”的防护措施:以护栏为代表的防护设施,必要时应进行适当的防护;避免盲目设防和过度设防02包含哪些内容?方案计第4章4.1 一般规定 完善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 系统化的路侧安全处置 视距保障设 速度控制 沿线服务设施 其他第4章 4.1.24.1 一般规定完善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标志标线系统方案应因地制宜,综合处置:避免标志版面信息过载以及标志的过度、频繁设置;符合公路网命名和编号要求;指路标志应保证信息的前后连续与响应;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应协调一致;平面交叉:合理渠化,明确路权第4章 4.1.24.1 一般规定完善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三、四级公路标志标线系统:标志材料、结构形式可因地制宜公路路面文字或图案标记公路中心线、车行道边缘线的应用第4章 4.1.34.1 一般规定系统化的路侧安全处置层次三:乘员保护(最终目的)层次二:工程措施层次一:主动预防降低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提高路侧宽容性使车辆不偏离正常行驶车道第4章 4.1.44.1 一般规定保障视距弯道内侧植物、山体等阻碍行车视线;平面交叉口通视三角区;必要的交通工程处置:设置凸面反光镜、禁止超车、让行控制等。
第4章 4.1.54.1 一般规定速度控制可采用设置限速标志、减速标线、减速丘和减速路面等措施;设置减速丘时应充分论证,避免设置不当,成为新的安全隐患;同时,应注意设置相应的标志标线进行预告、警告第4章 4.1.64.1 一般规定沿线服务设施停车区观景台第4章 4.1.74.1 一般规定其它路面防滑处理措施防眩、隔离等其他设施03针对什么路段?采取哪些措施?第4章 4.2.14.2 基本路段单个急弯主要风险因素: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易发生两车相撞、单车碰撞山体或车辆驶出路外事故处置措施(1)设置向左(右)急弯路或/(和)事故多发路段等警告标志2)设置限速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限速标志如果超速现象严重,且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时,可在进入弯道前一定距离设置20-30m的减速路面,或设置其他物理性减速设施,应注意设置相应的标志标线进行预告、警告第4章 4.2.14.2 基本路段单个急弯主要风险因素: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易发生两车相撞、单车碰撞山体或车辆驶出路外事故处置措施(3)设置减速标线4)设置禁止超车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5)路侧设置线形诱导标和/(或)轮廓标6)设置中心实线或物理分隔设施,减少因视距不良路段车辆越过中心线发生的对撞事故第4章 4.2.14.2 基本路段单个急弯主要风险因素:视距不良或车速过快,易发生两车相撞、单车碰撞山体或车辆驶出路外事故处置措施(7)有条件时,弯道处路面加宽8)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在弯道外侧设置护栏9)根据事故资料和弯道处实际车速,确定是否需要增加超高10)检查视距,有条件情况下时清理视距通视障碍物,有山体遮挡的可设置凸面反光镜第4章 4.2.14.2 基本路段单个急弯示例4.2-1:急弯路段弯道内侧为土丘、多灌木和茂盛乔木,视距不良;边沟为较深的矩形边沟;弯道外侧为深沟;路肩上有巨石、电线杆和大树等对撞及冲出弯道外侧事故频发第4章 4.2.14.2 基本路段单个急弯示例4.2-2:急弯下坡路段,左侧山体阻挡视线,右侧深谷,多次发生车辆驶出路外坠入深谷事故第4章 4.2.14.2 基本路段单个急弯示例4.2-3:丘陵区较平缓农田填方路段,单个急弯,路侧边坡较缓,填方高度小于4m,左侧植树阻挡视距线第4章 4.2.24.2 基本路段连续急弯主要风险因素:与单个急弯路段类似,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更高。
处置措施(1)可选择单个急弯采用的处置措施;(2)设置“连续弯道”警告标志,可加设辅助标志说明前方连续弯路道的长度,或使用告示牌,说明前方××m连续弯道,必要时可设置主动发光警告标志第4章 4.2.24.2 基本路段连续急弯示例4.2-4:连续弯道末端,视距不良,经常发生对撞事故第4章 4.2.24.2 基本路段连续急弯示例4.2-5:连续回头弯路段,易发生车辆驶出路外事故第4章 4.2.34.2 基本路段桥头接小半径曲线路段主要风险因素:与单个急弯路段类似,但事故形态以碰撞桥头和冲到桥下为主,事故后果更为严重处置措施除采用急弯路段处置措施外,还可考虑速度控制和被动防护措施:(1)桥头设置警示标志,曲线外侧设置视线诱导设施2)根据路侧危险程度设置护栏,并注意路基护栏与桥梁护栏之间的过渡3)在车速较快的桥头路段,可提前设置减速标线或物理性减速设施第4章 4.2.34.2 基本路段桥头接小半径曲线路段示例4.2-6:下坡、急弯,弯道接直桥,发生过车辆冲出路外事故,主要原因是下坡路段车速较快,驾驶者对前方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第4章 4.2.44.2 基本路段陡坡路段主要风险因素(下坡):车速过快或连续制动导致车辆制动失效,易发生追尾或对撞事故。
处置措施(1)设置陡坡警告标志或其他文字型警告标志2)设置限速标志、减速设施和视线诱导设施3)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4)如果设置了避险车道,应按照有关标准,在坡道起点处设置避险车道预告和指示标志第4章 4.2.44.2 基本路段陡坡路段主要风险因素(上坡):占道行驶或违章强行超车,与下坡车辆发生对撞处置措施宜以标志和标线为主要措施,实施禁止超车控制第4章 4.2.44.2 基本路段陡坡路段示例4.2-7:陡坡路段,坡顶处视距不良,占道超车时,易与对向车辆相撞第4章 4.2.54.2 基本路段连续下坡路段主要风险因素:与陡坡路段类似,但由于下坡的长度较长,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且事故较严重处置措施(1)设置连续下坡告示牌警告标志,根据情况可以采用辅助标志标明连续下坡长度,或使用告示牌,说明“前方连续下坡 ××m,超速危险”2)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标线以及减速设施3)在因制动失效灵造成事故频发的路段,可根据地形条件设置避险车道第4章 4.2.54.2 基本路段连续下坡路段主要风险因素:与陡坡路段类似,但由于下坡的长度较长,交通事故发生率较高且事故较严重。
处置措施(4)可利用缓坡地势或山凹增设供检修车辆临时停靠的简易紧急停车带,连续上坡路段也可设置5)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第4章 4.2.54.2 基本路段连续下坡路段示例4.2-8:连续下坡,路侧边坡较缓,部分路段视距受限第4章 4.2.64.2 基本路段急弯陡坡路段主要风险因素:除具有单个急弯和陡坡的风险因素外,还存在车速过快、视距不良等因素,易发生车辆侧翻、对撞或冲出路外事故处置措施(1)在急弯前的直线路段设置限速标志,宜结合设置其他减速设施,逐步控制车速,使车辆能以较安全的车速通过小半径曲线2)如果路侧较危险且事故较多,可考虑设置护栏第4章 4.2.64.2 基本路段急弯陡坡路段示例4.2-9:弯道外侧为山谷,弯道内侧山体遮挡导致视距不良,易发生车辆冲出路外和对撞事故第4章 4.2.74.2 基本路段视距不良路段主要风险因素:车辆占用对向车道行驶时不易被对向车辆发觉,易发对撞事故处置措施(1)修剪、处置弯道内侧树木,使弯道内侧通视2)设置鸣喇叭标志、限速标志以及禁止超车标志标线3)设置线形诱导设施以及减速设施4)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
5)设置交通凸面镜第4章 4.2.74.2 基本路段视距不良路段示例4.2-10:竖曲线视距不良,易发生对撞事故第4章 4.2.74.2 基本路段视距不良路段示例4.2-11:回头曲线路段,灌木遮挡视距不良,易发生对撞事故;路侧为矩形边沟,弯道外侧距离山体有一定距离且地势较平缓第4章 4.2.84.2 基本路段路侧险要路段主要风险因素:车辆驶出路外,翻坠造成伤亡和损失处置措施首先合理设置标志、标线等设施,加强诱导,控制车速使车辆保持在车道内行驶;其次加强防护,减轻事故严重程度:(1)根据路侧危险程度和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2)设置视线诱导设施3)设置减速措施第4章 4.2.84.2 基本路段路侧险要路段示例4.2-12:路侧险要,一侧是山体,一侧临溪,公路线形较好,路侧环境优美示例4.2-13:弯道外侧为深谷,易发生驶出路外事故,事故严重度高第4章 4.2.94.2 基本路段隧道路段主要风险因素:隧道出入口光线强度变化,驾驶者需要适应时间,易引起发生车辆碰撞洞口、洞身以及车辆对撞、追尾等事故处置措施(1)在隧道入口前,根据隧道长度和线形、交通情况、隧道前后路段线形情况,选择设置以下标志:隧道标志、限高标志、限速标志、禁止超车标志、隧道开灯标志等。
2)双向行车的公路隧道内应施画黄色中心实线,所有标线应采用反光标线隧道内宜配合标线设置反光突起路标3)设置必要的视线诱导设施,如主动发光诱导设施等第4章 4.2.94.2 基本路段隧道路段主要风险因素:隧道出入口光线强度变化,驾驶者需要适应时间,易引起发生车辆碰撞洞口、洞身以及车辆对撞、追尾等事故处置措施(4)隧道洞口可根据需要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做好连接过渡处理5)无照明隧道应重视出入口光线强度变化对驾驶人的影响出入口处宜保证路面摩擦系数,如采取用薄层铺装等措施6)积雪冰冻地区的隧道内宜采取冬季行车的抗滑处理措施第4章 4.2.94.2 基本路段隧道路段示例4.2-14:隧道口位于曲线上,隧道长度大约500m,无照明设施,隧道内视线不佳,易发生车辆对撞或撞击隧道洞壁的事故第4章 4.2.104.2 基本路段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主要风险因素:快速行驶的车辆和横穿行人、自行车的碰撞处置措施解决的基本原则是规范行人的过路行为,给车辆提供必要的警告,并使车辆降低车速:(1)穿越学校路段,设置注意儿童标志和限速标志,在学生集中穿越公路的地方应设置人行横道线视距不良路段还可设置物理减速设施。
第4章 4.2.104.2 基本路段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主要风险因素:快速行驶的车辆和横穿行人、自行车的碰撞处置措施(2)穿越集镇和村庄路段,设置限速标志、村庄警告标志或注意行人等警告标志易超速路段可以设置减速标线或物理性减速设施3)横向干扰严重的事故多发路段可设置护栏等设施,同时应考虑行人、牲畜穿越公路的路径4)在街道化较严重的路段,设置信号灯、黄闪灯和安全岛等设施第4章 4.2.104.2 基本路段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示例4.2-15:公路过村庄段,弯道内侧有房屋遮挡视距,弯道外侧有民房,发生过车辆冲出路外撞击房屋的事故第4章 4.2.104.2 基本路段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示例4.2-16:进入学校、集镇和村庄前,路面较宽,车速较快,易发生碰撞事故第4章 4.2.104.2 基本路段穿越学校、集镇、村庄路段示例4.2-17:公路穿越村庄,车速较快,易发生碰撞事故第4章 4.2.114.2 基本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主要风险因素:驾驶人没有及时调整车辆行驶状态,易发生车辆碰撞障碍物、对撞等事故处置措施(1)设置窄路、窄桥、路面障碍物等警告标志。
2)设置限速和禁止超车标志,视需要设置相应的解除标志3)设置合理的过渡段标志标线4)视实际需要设置防护设施或诱导设施第4章 4.2.114.2 基本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示例4.2-18:宽路窄桥路段,易发生车辆撞击桥梁护栏事故第4章 4.2.114.2 基本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示例4.2-19:公路中央分隔形式发生变化,由无中央隔离带路段变化为有中央隔离带路段易发生车辆冲撞中央分隔带端头的事故,部分车辆会逆行第4章 4.2.114.2 基本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示例4.2-20:路基宽度变化,单向双车道变成单车道,设计速度降低易发生车辆冲出路外事故,路侧危险度不高第4章 4.2.114.2 基本路段公路条件变化路段示例4.2-21:路中央有上跨桥墩,易发生车辆碰撞桥墩事故第4章 4.3.1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一、二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1:公路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急弯,受房屋或其他障碍物遮挡,视距不良车辆不易发现对向车辆或行人,车速过快,易发两车相撞或碰撞行人的事故第4章 4.3.1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一、二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2:公路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陡坡路段,上坡坡顶处视距不良,占道超车或行驶时,易发对撞事故。
下坡方向车速较快易,易发追尾和碰撞行人的事故第4章 4.3.1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一、二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3:急弯、下坡、视距不良路段,弯道内山体、植被等遮挡视线,下坡方向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内侧车道车辆易跨线占用对向车道,发生对撞事故第4章 4.3.2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三、四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4:下坡、急弯、视距不良、路侧险要路段,车辆下坡速度较快,车道宽度较窄,弯道半径较小,受山体遮挡造成视距不良,无法保证会车视距,易发对撞事故和车辆冲出路外的翻坠事故弯道外侧边坡较高且有水体存在,车辆一旦冲出路外,事故后果严重第4章 4.3.2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三、四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5:公路穿越村庄路段为急弯路段,车道宽度较窄,弯道半径较小,受房屋及山丘遮挡造成视距不良,无法保证会车视距,易发对撞事故两侧房屋密集,行人、非机动车较多,出行带有突然性,视距不良给行人安全带来风险第4章 4.3.2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三、四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6: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小型支路口,受房屋或其他障碍物遮挡,视距不良,驾驶人不容易觉察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能观察到相交道路的车辆或行人情况。
第4章 4.3.24.3 多种不良情况组合三、四级公路典型组合示例4.3-7:下坡路段末端,桥头接小半径曲线,易发生车辆驶出路外和碰撞桥头的事故04平面交叉路口如何处置?第4章4.4 平面交叉路口主要风险因素:(1)视距不足在视距通视三角区范围内,驾驶人视线被房屋、山体、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遮挡,无法看到交叉点和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易发生车辆对撞或碰撞行人等事故2)线形不良交叉口位于小半径弯道路段、交叉口位于陡坡或陡坡底部、相交道路以较大的纵坡与主线交叉等,主线驾驶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能观察到相交道路的车辆情况第4章4.4 平面交叉路口处置措施(1)有条件时,宜结合养护计划,调整平面交叉及相邻路段线形第4章4.4 平面交叉路口处置措施(2)转角通视三角区内存在树木、房屋、土丘、山体及广告牌等,遮挡视距时,可采用清、移、疏、防四个原则进行改善第4章4.4 平面交叉路口处置措施(3)明确路权明确并合理分配路权是解决交通冲突的关键措施第4章4.4 平面交叉路口处置措施(4)完善渠化设施,完善标志标线通过标志、标线、交通岛明确交叉口路权、规范行车轨迹、分离交通冲突点、进行必要的警示和提醒等。
05如何提高路侧安全水平?第4章 4.5.14.5 宽容路侧处理提供良好的线形诱导小半径曲线外侧设置反光轮廓标或线形诱导标第4章 4.5.24.5 宽容路侧处理提供车辆偏离车道的提醒和警告在驾驶人容易疲劳驾驶,发生车辆偏离行车道事故的路段,有条件时,可设置提醒驾驶人注意行车道边缘的设施,通过车辆驶过时产生的振动或其他方式来提醒驾驶人第4章 4.5.34.5 宽容路侧处理提供路侧净区路侧净区是从行车道边缘开始,车辆驶出路外后能够安全驶回车道的一个宽度范围在有条件路段,应尽量提供路侧净区第4章 4.5.44.5 宽容路侧处理路侧障碍物的处理当路侧净区内存在障碍物时,可以视具体情况,参考以下优先顺序采取对策: (1)移除 (2)进行结构安全化设计例如可以对路边排水沟进行新的结构设计,使车辆可以安全穿越等 (3)移位障碍物无法移除,但可将其移至距离车行道更远的位置,或移至碰撞可能性几率低的位置,如弯道内侧等 (4)采用解体消能结构降低车辆与其碰撞的严重程度 (5)防护 (6)进行有效的标识例如在路侧障碍物上粘贴反光膜、涂反光漆、设置立面标记等第4章 4.5.54.5 宽容路侧处理边沟与路肩的处置第4章 4.5.54.5 宽容路侧处理边沟与路肩的处置06如何增强夜间视认性?第4章 4.7.44.7 其他夜间视认性增强(1)标志版面、路面标线等选用反光材料,护栏立柱宜粘贴反光膜或在波形梁板上加装轮廓标,示警桩、示警墩宜粘贴反光膜。
第4章 4.7.44.7 其他夜间视认性增强(2)在隧道端墙、障碍物表面等设置反光的立面标记、实体标记第4章 4.7.44.7 其他夜间视认性增强(3)必要时,用突起路标与反光标线标示出道路轮廓4)设置反光型线形诱导标和轮廓标第4章 4.7.44.7 其他夜间视认性增强(5)充分利用太阳能和LED技术,设置自发光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