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教案.docx
11页19天火之谜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板书“天火”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雷暴)天火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雷电,它常常伴随着轰鸣的声音、耀眼的闪光来到世间,这不,它来了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天火之谜”到底是怎样的谜,这个谜又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PPT出示生字:雷暴 劈开 爆炸 毙伤 揭示 钥匙 颠簸 栓上冷嘲热讽 无稽之谈 混为一谈 欣喜若狂 安然无恙怒发冲冠 不足为奇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默读课文,了解大意,给课文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引导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主要讲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试",结果他破解了“天火之谜”,发明了避雷针 2.按照课后第4题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 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你感受到了想揭开雷暴秘密的艰难?(我从“一直”这个词语感受到,因为“一直”说明雷暴是种可怕的东西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想改变人们的观念是很不容易的一直”和“长期以来”都是说时间很长,说明18世纪以前人们在心理上完全认可雷暴是种可怕的东西,富兰克林要揭开雷暴的秘密需要极大的勇气 4.默读第一自然,思考本段从那三个方面来写出雷暴的可怕?(雷暴发生次数之频繁:“每年、几十亿次”;雷暴威力之大“击倒”、“劈成两半”;人们对雷暴的称呼:“上帝的怒火”、“雷神”)5.指导有感情齐读第一节。
5、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3.查阅了有关雷电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天火之谜》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天火就指?是谁揭开了天火之谜?【齐答】 二、解读“推测” 1.富兰克林进行了大胆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出示】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阅了有关雷电的资料,你觉得这种推论对吗?可在18世纪,人们又是怎么看待的呢?自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答】(1)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出示】这是什么句式,谁能换一种说法?【指名答】有什么不一样?【指导朗读】(2)冷嘲热讽【出示】谁来解释一下?想象一下人们是怎么“冷嘲热讽”的,人们会怎么说?富兰克林把这个推论告诉张三,张三说……告诉李四,李四说……找个有学问点的,告诉老师,老师说……(示范:你是我老师)找个更有学问的,更有学问的说……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看似有学问的,都在……富兰克林面临着……齐读句子 3. 富兰克林的推论是怎么来的呢? 【出示】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指名读】(1)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哪些相似之处,用“ ”画出。
指名答】(2)这么多的相似之处,富兰克林是怎么找到的呢?【指名答】【板书:观察(3)根据观察到现象得出一个结论,这个过程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板书:推测】4.可是这种推论却遭到人们的嘲笑,他接下来又是怎么做的?【板书:实验】3、 细读“风筝实验” 1.富兰克林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又是如何?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在富兰克林完成风筝实验之后,书中这样写道,(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2.谁来读读这句话,引导学生抓住动词“捉”这里用了一个动词“捉”,我们平常“捉”什么?(捉小动物)富兰克林捉的是“电”3.富兰克林用什么来捉电?(风筝) 过渡:风筝只是一个玩具,富兰克林作为一个科学家,把我们平常用来娱乐的风筝当作实验工具来捉电,这个风筝肯定是大有玄机的,默读课文找出,这个风筝与我们平常的风筝有什么不同?那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风筝各部分的作用吗?(尖端的铁丝用来引电、淋湿后的麻绳用来导电、麻绳末端的铜钥匙用来放电、丝带用来隔电、风筝只是为了带着它们飞上天空,去找电)4. 实验需要什么样的天气? 有了实验的工具还不够,《三国演义》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得借了东风才火烧连营,大败曹操。
富兰克林也得借借这“东风”,找找东风是什么?出示“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⑴请生读⑵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实验需要的条件)感受到什么?(实验很危险)怎么放风筝的?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752年7月的那个雷电交加的一天,跟富兰克林一起把风筝放上去…… 出示PPT,默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与天气一样的还有富兰克林那翻腾起伏的心情富兰克林准备放风筝了,请拿起笔来,在文中划出富兰克林实验经过的句子!5. 这真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实验,谁能用更简洁的话说清楚实验的过程?出示:富兰克林先________,然后_______,接着______最后____________出示】填上合适的动词:( )了一根细铁丝 ( )上一段丝带 ( )着一把铜钥匙 ( )住丝带 (1)【指名填后齐读】(2)“攥住”的意思谁明白?能体会富兰克林当时的心情吗?【指名答】(3)【出示】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怒发冲冠”什么意思?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好处?【指名答】【出示图片】(4)整个实验过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如果你是富兰克林的儿子,此时此刻,你会对他的爸爸说什么?(6)富兰克林的表现呢?【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指多名读后齐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次实验之前富兰克林已经做过很多次实验了,可是他一次次地失败了。
富兰克林曾被雷电伤到过,但是他却没有放弃努力因此,在这次实验中当富兰克林成功的那一刻,他欣喜若狂地喊道„„(学生补充)6.从富兰克林的呼喊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7.是啊,大胆的推测得到了有利的证明,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富兰克林做出了有力的回击,让我们和富兰克林一起欣喜若狂地喊一喊——8.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富兰克林的敬佩之情,再一次去感受“风筝实验”的过程有感情读9.实验的结果出来了,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成功了它有着怎样的意义呢?【出示】“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1)【指名读】(2)解读“震惊”、“宣告”、“无稽之谈”3)指导朗读指多名读后齐读】五、拓展1.风筝实验的成功,震惊了世界富兰克林并没有停下“研究天火”的步伐,而是想制伏雷电,为此,他发明了——避雷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一段资料: 【出示】当时,想知道电流的强度还没有什么仪器,为了制伏电,富兰克林干脆把电流直接通到自己身上,他根据电流在通过自己身体时造成的不同感觉为电流划分不同的等级,从无感觉,麻木,抽搐,昏厥„„,多少次富兰克林都险被击毙也正是这样,电学的第一批数据才建立起来,逐渐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
2.读完这段话,你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富兰克林?【指名答】【板书:勇于探索敢于试验勇敢执着】3.科学家不仅仅需要有科学的实验研究,更需要有勇敢执着的精神五、总结全文同学们,如今当我们享受着电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方便时,不要忘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ppt出示)富兰克林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就是他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ppt出示,学生齐读)让我们再用心读一读富兰克林的这句话,将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出示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对他的评价,齐读六、课后延伸出示】1.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19.天火之谜观察——推测——实验——结论勇于探索、敢于试验、勇敢执着七、课堂练习 【出示】独立思考下列问题:(1)快速浏览课文,你能说出富兰克林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吗?用洁的词语进行概括 ( )——( )——( )——( )——( )(2)课文中写到“人们的取笑”、“恶劣的天气”,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3)你觉得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