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社会调查汇报范文.docx
13页2021年有关社会调查汇报范文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我国本身的结构性问题,XX年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XX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和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造成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和规模不停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愈加困难伴随中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缓慢,因此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和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域和基层就业的态势还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些全部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加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现在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方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和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好就业的精神和品质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估计完成500份问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为96.4%样本中男、女分别占38%和62%。
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它音、体、美学生60人对此次调查搜集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二分之一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原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本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本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础处理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全部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怎样?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本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调查者周围毕业的和马上毕业的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上,46.47%认为就业率在50%以下;24.9%认为就业率在50%70%;6.22%认为就业率在70%90%大学生认为现在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而实际上据调查来看XX年全国高校xx就业率为68%,和去年同比基础持平对于大学生毕业参与工作的早期月薪,67.43%选择8001500元;23.03%选择1501XX元;选择XX元以上的占9.13%对求职薪酬(试用期后的工资)关键集中在10012500之间,5.39%认为求职薪酬在10011500之间;23.65%认为在1501XX之间;24.90%认为在XX2500之间;28.42%认为在25014000之间;认为求在4001以上的,占17.64%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以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域关键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关键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
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依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域的原因关键集中在该地域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占56.64%;16.62%选择该地域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故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它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不过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关键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与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本身条件不够这表现了现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改变。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出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主要 有关择业观调查数据显示,21.25%的被调查者期望毕业后一步到位,有稳定的收入;55.83%期望先就业后择业;16.67%不计划直接就业而是继续深造;6.25%计划自主创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应该是呈阶梯型的,依据本身发展的水平,抓住多种多样的机遇,经过一个又一个岗位不停成长因此在目前取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能够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措施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能够先选择一个职业,不停提升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经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超出半数的大学生选择工作首先考虑经济收入原因,达55%;考虑本身爱好和工作环境的分别占35%、32%;43%考虑对事业发展是否有利58.13%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主要;8.75%认为很主要在所学专业前景的见解上,认为所学专业前景较有前途的占大多数,百分比为65.15%;7.68%以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很有前途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步骤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主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它方面的教学步骤。
2.对以后就业最为主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在选择哪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以后就业最为主要这个问题上,选择社会交际能力的占75.52%,其次是心理素质和发觉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分别占71.16%、70.75%,也有49.38%认为组织管理能力很主要,46.47%选择创新能力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升本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75.3%的大学生认为她们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54.4%最需要的是就业信息的获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荐就业岗位;40.7%最需要的是国家就业政策;18.9%最需要的是有关创业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业派遣的程序;还有17%最需要的是就业指导材料的制作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计划很主要 67.01%的大学生以为职业生涯计划很主要,而不太确定是否主要占了18%,有快要十分之一以为职业生涯计划不主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计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础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础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深入提升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关键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关键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挚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经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它渠道取得 6.大学生期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汇报的关键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期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汇报的关键内容是生涯计划;55.6%期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期望包括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计划;6.4%期望应包括市场经济基础规律;12%期望讲解有关职员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期望其汇报关键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期望是有关怎样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汇报的关键内容是“成功的原因” 四、对策和提议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为了降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求处理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发明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紧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明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深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一直坚持市场取向,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效,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对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激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域就业,经过城市小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助、助学贷款代偿、考硕士、考公务员加分,和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个手段激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激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依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瓶颈,政府应出台激励多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置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给予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硕士招生规模让部分优异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现有利于提升军队素质,同时处理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能够指定出台部分帮扶政策。
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暂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立即根据相关要求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暂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员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施关键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个方法实施保底就业四是无偿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无偿培训、无偿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经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还未就业的毕业生无偿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础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和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中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需根本摆脱长久以来固存于大家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该依据人才市场供求情况合适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一般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域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提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络,加强社会需求预计研究和汇报,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