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分差.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086694
  • 上传时间:2017-08-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6.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分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 .如: ,240,1,6因此4,12,20都是“神秘数”(1)28和2 012这两个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2)设两个连续偶数为2k+2和2k(其中k取非负整数) ,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3)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数(取正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解析] (1 )28= 4×7= ;2012=4×503= 所以是神秘数;286250(2) 因此由 2k+2 和 2k 构造的神秘数是 4 的倍数.2()(4()kk(3)由(2)知神秘数可表示为 4 的倍数但一定不是 8 的倍数因为两个连续奇数为 2k+1 和 2k-1,则 ,即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不是神秘数.22(1)()82、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例如,求 1+2+3+4+…+n 的值,其中 n 是正整数.对于这个求和问题,如果采用纯代数的方法(首尾两头加) ,问题虽然可以解决,但在求和过程中,需对 n 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关系的事实,那就非常的直观.现利用图形的性质来求 1+2+3+4+…+n 的值,方案如下:如图,斜线左边的三角形图案是由上到下每层依次分别为 1,2,3,…,n 个小圆圈排列组成的.而组成整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恰为所求式子 1+2+3+4+…+n 的值.为求式子的值,现把左边三角形倒放于斜线右边,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 n 行,每行有(n+1)个小圆圈,所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小圆圈的总个数为 n(n+1)个,因此,组成一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为 ,21)( n即 1+2+3+4+…+n= .2)( 2006 年中考数学创新题汇编及解析(1)仿照上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设计相关图形,求 1+3+5+7+…+(2n-1)的值,其中 n 是正整数. (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2)试设计另外一种图形,求 1+3+5+7+…+(2n-1)的值,其中 n 是正整数. (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解析] (1)因为组成此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 n 行,每行有[(2n -1)+1]个,即 2n 个,所以组成此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n×2n)个,即 2n2 个.∴1+3+5+7+…+(2n-1)= =n 2 . 〕)—〔 ( (2)因为组成此正方形的小圆圈共有 n 行,每行有 n 个,所以共有(n×n)个, 即 n2 个.∴1+3+5+7+…+(2n-1)=n×n=n 2 . 3、图 14-1 至图 14-7 的正方形霓 虹 灯 广 告 牌 ABCD 都 是 20×20 的 等 距 网 格 ( 每 个 小 方 格的 边 长 均 为 1 个 单 位 长 ) , 其 对 称 中 心 为 点 O.图 14-7ECB ADF GHMQNOP如图 14-1,有 一 个 边 长 为 6 个 单 位 长 的 正 方 形 EFGH 的 对 称 中 心 也 是 点 O,它以 每 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始位置向外扩大(即点 O 不动,正方形 EFGH 经过一秒由 6×6 扩大为 8×8;再经过一秒,由 8×8 扩大为 10×10;……) ,直到充满正方形 ABCD,再以同样的速度逐步缩小到起始时的大小,然后一直不断地以同样速度再扩大、再缩小.另有一个边长为 6 个单位长的正方形 MNPQ 从如图 14-1 所示的位置开始,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正方形 ABCD 的内侧边缘按 A→B→C→D→A 移动( 即 正 方 形 MNPQ 从 点 P 与 点 A 重合 位 置 开 始 ,先 向 左 平 移 ,当 点 Q 与 点 B 重 合 时 ,再 向 上 平 移 ,当 点 M 与 点 C 重 合 时 ,再 向 右 平 移 ,当 点 N与 点 D 重 合 时 ,再 向 下 平 移 ,到 达 起 始 位 置 后 仍 继 续 按 上 述 方 式 移 动 ) .正方形 EFGH 和正方形 MNPQ 从 如 图 14- 1 的 位 置 同 时 开 始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x 秒,它们的重叠部分面积为 y 个平方单位.(1)请你在图 14-2 和图 14-3 中分别画出 x 为 2 秒、18 秒时,正 方 形 EFGH 和正方形MNPQ 的位置及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用阴影表示) ,并分别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2)①如图 14-4,当 1≤x ≤3.5 时,求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②如图 14-5,当 3.5≤x ≤7 时,求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③如图 14-6,当 7≤x ≤10.5 时,求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④如图 14-7,当 10.5≤x ≤13 时,求 y 与 x 的 函数关系式.( 3) 对 于 正 方 形 MNPQ 在 正 方 形 ABCD 各 边 上 移 动 一 周 的 过 程 , 请 你 根 据 重 叠 部 分 面 积 y 的 变 化情 况 , 指 出 y 取 得 最 大 值 和 最 小 值 时 , 相 对 应 的 x 的 取 值 情 况 , 并 指 出 最 大 值 和 最 小 值 分 别 是 多 少 .(说明:问题(3)是额外加分题,加分幅度为 1~4 分)[解析] (1 )相应的图形如图 2-1,2-2. 当 x=2 时 , y=3; 当 x=18 时 , y=18.图 14-6ECB ADF GHMQNOP图 14-2 图 14-3CB ADOCB ADO图 14-4ECB ADF GHMQNOP图 14-1ECB A(P)DF GHMQNO图 14-5ECB ADF GHMQNOP (2)①当 1≤x ≤3.5 时,如图 2-3,延 长 MN 交 AD 于 K,设 MN 与 HG 交于 S,MQ 与 FG 交于 T,则MK=6+x,SK= TQ=7- x, 从而 MS=MK-SK =2x- 1,MT=MQ-TQ=6-(7-x)= x-1.∴y=MT·MS =(x - 1) (2x - 1)=2x 2- 3x+1. ②当 3.5≤x ≤7 时,如图 2-4,设 FG 与 MQ 交于 T,则TQ=7-x ,∴MT=MQ-TQ=6-(7-x)=x-1.∴y=MN ·MT=6(x-1)=6x-6. ③当 7≤x ≤10.5 时,如图 2-5,设 FG 与 MQ 交于 T,则TQ=x- 7,∴MT=MQ-TQ=6-(x-7)= 13-x.∴y= MN·MT =6(13-x)=78-6x. ④当 10.5≤x ≤13 时,如图 2-6,设 MN 与 EF 交于 S,NP 交 FG 于 R,延长 NM 交 BC于 K,则 MK=14-x ,SK= RP=x- 7,∴SM= SK-MK=2x - 21,从而 SN=MN-SM =27- 2x,NR=NP-RP=13-x.∴y=NR ·SN=(13 - x) (27 - 2x)=2x 2- 53x+351. (3)对于正方形 MNPQ,①在 AB 边上移动时,当 0≤x ≤1 及 13≤x ≤14 时,y 取 得 最 小 值 0;当 x=7 时, y 取得最大值 36. ②在 BC 边上移动时,当 14≤ x≤15 及 27≤x≤28 时,y 取得最小值 0;当 x=21 时,y 取得最大值 36. ③在 CD 边上移动时,当 28≤x≤29 及 41≤x≤42 时,y 取得最小值 0;当 x=35 时,y 取得最大值 36. ④在 DA 边上移动时,当 42≤ x≤43 及 55≤x≤56 时,y 取得最小值 0;当 x=49 时,y 取得最大值 36. 图 2-4ECB ADF GHMQNOPT图 2-5ECB ADF GHMQNOPT图 2-6ECB ADF GHKQNOPRSM图 2-3ECB ADF GHMQNOPKST图 2-2ECB ADF GHMQN OP图 2-1ECB ADF GHMQ NOP4、探索在图 12—1 至图 12—3 中,已知△ABC 的面积为 a .(1)如图 12—1,延长△ABC 的边 BC 到点 D,使 CD=BC,连结DA.若△ACD 的面积为 S1,则 S1=______(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2)如 图 12—2, 延 长 △ ABC 的 边 BC 到 点 D, 延 长 边 CA 到 点 E,使 CD=BC, AE=CA,连结 DE.若△DEC 的面积为 S2,则S2=__________(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3)在图 12—2 的基础上延长 AB 到点 F,使 BF=AB,连结 FD,FE,得到△DEF(如图 12—3) .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S3,则S3=__________(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 ,并运用上述(2)的结论写出理由.发现像 上面那样,将 △ABC 各边均顺次延长一倍,连结所得端点,得 到△DEF(如图 12—3),此时,我们称△ABC 向外扩展了一次.可以发现,扩展一次后得到的△DEF 的面积是原来△ABC 面积的倍.应用要在一块足够大的空地上栽种花卉,工程人员进行了如下的图案设计:首先在△ABC 的空地上种红花,然后将△ABC 向外扩展三次(图 12—4 已给出了前两次扩展的图案).在第一次扩展区域内种黄花,第二次扩展区域内种紫花,第三次扩展区域内种蓝花.如果种红花的区域(即△ABC)的面积是 10 平方米,请你运用上述结论求出:(1)种紫花的区域的面积;(2)种蓝花的区域的面积.[解析] 探索(1)a ; (2)2a ; (3)6a ;理由:∵CD=BC,AE =CA, BF=AB ∴由(2)得 S△ECD =2a,S △FAE =2a,S △DBF =2a,∴S 3=6a.发现 7 倍.应用 (1) (7 2-7)×10=420(平方米) ;(2) (7 3-7 2)×10=2940(平方米) .AB C DE图 12—2图 12—1AB C D图 12—4紫AB C紫 紫紫红黄黄黄DEAB CF图 12—35、有两段长度相等的河渠挖掘任务,分别交给甲、乙两个工程队同时进行挖掘.图 11 是反映所挖河渠长度y(米)与挖掘时间 x(时)之间关系的部分图象.请解答下列问题:(1)乙队开挖到 30 米时,用了_____小时.开挖 6 小时时,甲队比乙队多挖了______米;(2)请你求出:①甲队在 0≤x≤6 的时段内,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乙队在 2≤x≤6 的时段内,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③开挖几小时后,甲队所挖掘河渠的长度开始超过乙队?(3)如果甲队施工速度不变,乙队在开挖 6 小时后,施工速度增加到 12 米/时,结果两队同时完成了任务.问甲队从开挖到完工所挖河渠的长度为多少米?[解析] (1 )2;10; (2)①设甲队在 0≤x≤6 的时段内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k1x,由图可知,函数图象过点(6,60) ,∴6 k 1=60,解得 k1=10,∴y =10x.②设乙队在 2≤x≤6 的时段内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 =k2x+b,由图可知,函数图象过点(2,30) 、 (6,50) ,∴ 解得 230,5.kb25,0.kb∴y =5x+20.③由题意,得 10x>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