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悯农2 (2).doc
4页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学 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小学部 杨献军 24 悯农 教材分析《悯农》包括两首五言绝句,都描写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李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两首诗浅显易懂,包含诗人真情课文配有插图,可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第一首诗描写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间劳作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意蕴深远的格言学情分析古诗语言精炼,字义比较难懂,一年级的孩子们不太容易理解,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阅读中要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材配了一幅描绘农民在烈日辛勤劳作的插图,授课时可以借助插图,引导孩子理解诗意还可以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抓住诗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对学生进行形象教学,不是空洞的说教,从而感悟“粒粒皆辛苦”,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8个会认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古诗的韵律和节奏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教学难点: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与流程: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学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老师出示剩饭的图片,请你来说说道理劝阻劝阻,你还会用哪句诗来劝阻他们,为什么 (2)板书课题,质疑课题唐代的诗人李绅正是非常同情辛苦劳动的农民写下了千古流传《悯农》,板书课题,指导写“农”学生质疑课题,理解“悯”二、看图说话,体悟诗意出示插图,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看到这么辛农民伯伯苦,你们想说什么?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自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2、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还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课件),多种形式练读生字,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3、指导学习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指导写字(出示“农、禾、午、辛、苦”)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辛”,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并适当扩词四、再读古诗,读出节奏1、 自读古诗,注意读诗的停顿2、 出示课件,师范读后,请生个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解读古诗,升华诗意1、看图理解这些词的意思锄禾”、“日当午”、“汗滴”你能从诗中哪个词或诗句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2、农民伯伯的汗滴为何会不停地滴到地里?中午太阳大而热,当头照,农民伯伯还不停地劳动从哪个词看出农民在不停劳动?(锄禾)3、从哪里可以看出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汗滴禾下土)4、你能不能把这两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生说师总结)5、看到农民伯伯那么辛苦你想到了诗中的什么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五、拓展延伸,当堂达标1、适当升华,出示: 悯 农(二) 春 种 / 一粒粟, 秋 收 / 万 颗子 四海 / 无 闲 田, 农夫 / 犹 饿死。
2、勤俭节约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当堂达标:写农民辛苦种庄稼的句子是:( )我们要节约粮食的句子是(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