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叛逆不是我的错.docx
6页叛逆不是我的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但不是每一位父母能做到“培养得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父母来及时修枝剪叉,而“叛逆” 正是成长中最需要修剪的枝叉常常听人提及,叛逆的孩子最难管教不少父母都为此焦虑不已,为什么 原本乖巧的孩子忽然就判若两人,不听话,也不服管?在幼儿园和老师较劲, 回到家和父母也较劲?为什么一进初中就变得特别固执、而且还情绪化?这些恼人的“叛逆行为”经常把父母折磨得疲惫不堪,也恰恰是父母在育 儿路上最不懂处理的难题那么,叛逆的孩子都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孩子会叛逆?长期叛逆下去会有什么后果?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叛逆的行为呢?叛逆的孩子有哪些共同特征叛逆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权威,他们的表现常常会让同伴觉得“怪异”或“不可理解”每次去商场,总是可以看到一些四五岁的孩子因为想要心爱的玩具而和父 母闹得翻天覆地,孩子在地上哭得撕心裂肺、打滚耍赖,父母则在一旁大喊大 叫如果父母不妥协,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当众辱骂父母康康今年11岁半,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好人缘但只要放学回家后,就喜欢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和父母说话,如果父母不小心责备了他几句,他便会 暴跳如雷,甩门就走。
美国作家杰弗里・伯恩斯坦博士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中提到,叛 逆孩子挣扎的痛苦会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其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他们的表现有 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非常爱发脾气,容易喜怒无常,几乎总是拒绝做任何要 求他们做的事情孩子叛逆,通常是父母造成的引发叛逆的几个因素:被同伴拒绝、学习 问题、与父母相关的问题、外部创伤(如性骚扰)、对外貌形象不佳的焦虑、兄 弟姐妹之间存在的冲突、认为逆反“很酷”的观念《小欢喜》中身为学霸的英子想参加南大的冬令营,但妈妈不准当妈妈 不停地唠叨、指责,甚至还严禁英子考南大的天文系时,英子在无数个失眠的 夜晚后彻底爆发,最终离家出走我家五岁多的侄子曾和我透露,他不想去幼儿园,因为只要在幼儿园表现 稍微有点不好,妈妈就会不停地谴责他、唠叨他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无论如何就是不按父母的要求行 事;有些孩子则喜怒无常、偏执极端;有些孩子与人相处时,粗暴无礼、不懂 尊重孩子的叛逆行为各种各样,但这些孩子的父母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 欢对孩子大喊大叫、打骂、批评、唠叨伯恩斯坦博士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一书指出,父母是引发孩子叛逆行 为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孩子并非天生就叛逆,父母的一些不当做法极有可能引发孩子的 叛逆行为,如大喊大叫、打骂、批评、唠叨、打断、纠缠过去的问题等。
尤其是吼叫和打骂,最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行为长期的叛逆行为会对孩 子成年后产生哪些影响面对孩子的叛逆,父母一般会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不 理睬,被动式等待孩子自己走出叛逆的处境 另外一种是强制性管教,逼迫着孩子停止当下的叛逆行为专家称,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被动式等待孩子走出叛逆,会导致孩子为 其糟糕的行为继续寻找借口,且他们缺乏成熟的情感情绪控制能力,没有办法 理智地去面对自己的叛逆行为,不能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强制性管教,逼迫孩子停止当下的叛逆行为,则会导致孩子更加叛逆, 因为叛逆的孩子总是怨恨那些对他们使用权威的人他们会心生怨恨,从而采 取报复的手段来不断挑战大人的权威当孩子无法在父母的帮助下走出叛逆时,这些孩子成年后通常会用离家出 走、伤害他人、甚至报复社会的方式来报复父母 尤其是一些孩子如果对人或动物有攻击行为,对物品有摧毁的倾向,或存 在违反法律法规的问题,这就不是单纯的叛逆行为了,这属于品行障碍了有 品行障碍的孩子往往比较暴力、残忍某些极端的孩子甚至可能会纵火烧毁财 物,会频繁地触犯法律法规,会离家出走,会夜不归宿等如何帮助孩子减少叛逆行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善意和体谅中,他就学会尊重。
叛逆行为是孩子挣扎痛苦的表现,他们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帮助那么,我 们该如何帮助叛逆孩子减少叛逆行为呢?第一,理解孩子、放弃控制你有没有时时刻刻想要控制孩子,说服孩子的心理?你有没有对孩子偶尔 的不良行为上纲上线?你有没有期待孩子能够做他并未准备好的事情?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身为父母,总喜欢用自己的视角和权威去控制孩 子,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教导孩子我一闺蜜从小就想成为画家,可长大后却成了一名公务员于是她把她小时候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没日没夜地让孩子学画画孩子一开始还喜欢, 可后来越来越厌倦,甚至现在连画笔都不愿意拿,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控制行为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减少叛逆行为,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放弃控 制伯恩斯坦博士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提到,只有真正理解你的孩子, 放弃对孩子的控制,才能获得更多的掌控权只有不强迫孩子听话,孩子才会 开始听你的话你可以这样做:1、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不再把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强加在孩子身上;2、不要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让孩子做他想做并应该做的事情;3、别逼孩子满足你的需求;4、少一些责备和批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5、别只光顾着评价孩子的外在行为,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和动机。
第二,避免大喊大叫十个叛逆孩子的父母中有九个父母喜欢对孩子大喊大叫,尤其是公共场所, 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别人家父母的“河东狮吼”有次在公园散步,我看到一个男孩去抢同龄小朋友的单车,男孩的妈妈指 着男孩大声尖叫“你再这样,我就打你了啊"!同龄小朋友被这个妈妈吓了一 跳,但男孩却无动于衷,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把他妈妈放在眼里其实,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反而让孩子更易出现人身攻击和语 言攻击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大喊大叫形成了免疫力,表面上充耳不闻,不理 不睬,但内心却怒火冲天大喊大叫非但无法停止孩子的叛逆行为,反而会让孩子为了寻求“关注”, 而故意做出更叛逆的事情所以,想帮助孩子减少叛逆行为,第二步就是要避免对孩子大喊大叫但有些人会觉得做不到?那不如我们换位思考下,如果有人对你大喊大叫, 还期望你改正错误,你真的会改正吗?如果不会,那就停止你的大喊大叫吧, 因为孩子也不会只有当你减少了大喊大叫,孩子才会更容易关注你所说的话你可以这样做:1、学会主动倾听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话语权;2、用低声细语来代替大喊大叫;3、不要当众羞辱孩子;4、时刻提醒自己,你是要控制局面的人,大喊大叫只会让局面失控;5、运用幽默来化解与孩子之间的摩擦。
第三,避免权利争夺你常和孩子为了一件小事争得你死我活吗?比如,当孩子想玩玩具,你却偏要他去看绘本当孩子把积木弄得满屋都 是,你不仅逼迫孩子清理干净,还会不断地谴责他生活中,这样的权利之争 到处都是表面上看,是父母赢了孩子,但却没有真正赢得孩子要知道,没有什么比权利之争容易导致你和孩子情绪激动、丑态百出了权利之争,通常会到导致孩子在表面上屈服于父母,但实则不服气,而变 得更加叛逆只有避免与孩子争输赢,孩子的叛逆行为才会越来越少你可以这样做:1、给孩子选择权,别凡事都抱着非赢不可的想法;2、给孩子设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若孩子触犯了底线,平静而严厉地提醒孩子违反了规则;3、提醒自己,有时候“少说为妙”是一种美德;4、当孩子说“不”时,这是他的权利;5、学会适当妥协卡里尔・纪伯伦在《先知》第四章中提到,“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叛逆其实就是孩子渴望被成人世界认同的一种思想 ,他们渴望通过叛逆行为向全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它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枝杈,只要父母及时修剪,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继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