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肥技术》PPT课件.ppt
19页土壤肥料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系第八章 施肥技术第一节 合理施肥原则• 一、肥料合理分配的原则•(一)统筹兼顾,照顾重点作物•(二)保证大面积均衡增产•(三)节省劳力和减少运输负担二、肥料的合理施用原则•(一)根据作物营养特点作物种类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对养分的类型及数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整个生育期间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对不同形态的肥料,反应也不相同• 作物品种不同,需肥的情况也有差异,为了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要根据品种特点施肥•同一种作物,同一种品种,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养分的要求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中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两个关键性的施肥时期,在这个时期保证作物所需养分的供应,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二、肥料的合理施用原则•(二)根据土壤条件土壤不同,施肥效果不同•(三)根据气象条件:气候条件会影响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和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从而影响肥料的肥效影响肥料的气候和条件主要是降水和温度• (四)根据肥料特性:如肥料的养分含量、溶解度、酸碱性、利用率、移动性、后效大小、对作物的副作用、有机肥料的腐熟程度以及肥料混合时的相互作用等。
•(五)根据农业技术条件:轮作、耕作、密植、灌溉、排水等都会影响肥料的肥效第二节 肥料的利用率和施肥量的计算一、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一)推广化学肥料深施二)按作物需肥特点施肥三)氮磷配合施用四)调整布局,均衡发展二、施肥量的计算第三节 肥料的配合及混合施用•一、肥料的配合施用•1、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2、氮、磷、钾配合•3、粪尿肥、绿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的配合•4、注意合理施用磷肥•5、基肥、种肥与追肥的配合施用二、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施肥• 作物不同,对养分需要的种类、数量也不相同同一种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也不一样要依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施肥• 小麦、青稞需氮较多,需磷钾较少,应以施用氮肥为主,依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钾肥;• 蚕豆、豌豆、舌箭豌豆、苜蓿、草木樨、雪莎等豆科作物能有限固氮,仅需较多的磷钾肥;• 大豆、甜菜等需钾量大,在缺钾土壤上要特别注意施用钾肥• 谷类作物都有对肥料最敏感的时期,农业上称这一时期为需肥临界期,能否满足临界期的养分需要,对作物产量影响很大三、肥料的混合• 为了使肥料更好地发挥作用,并节约施肥劳力,常将各种肥料混合施用,在考虑肥料能否混合时,一般应注意以下三点:1、肥料混合后,不能使其中任何一种养分的有效性降低或引起养分的损失;2、肥料混合后,能使肥料中的物理性质改善,至少不含产生不良的物理性状,便于贮藏和施用;3、混合后肥料中的养分种类和比例要适合作物营养的需要。
第四节 肥料的施用方法•近20年来西藏的化肥施用技术主要是:•一、种肥施用技术种肥的施用方法一般以顺犁沟条施或与种子混合后利用播种机条施•二、追肥施用技术一般都以撒施和条施为主,根外追肥在一些农区也有一定的应用面积•三、基肥施用技术在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土壤条件下,采用化肥深施的方法,增产效果明显,主要原因是减少了化肥的损失,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 四、配方肥施技术包含着“配方”和“施肥”两个方面,就是先配方,后施肥,施肥是配方的实施作配方施肥的一个重要原则:配方施肥要以“有机肥为基础”第五节 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查明土壤由于某些营养元素的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作物营养失调现象和营养生理病害以及由于土壤环境不良(如水分过多,通透性差等)引起的作物病症,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和植株的营养状态和规律,用于指导合理施肥,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土壤中某一植物养分越多,需要由肥料提供的养分就越少•(三)在掌握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预报和预控,寻求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途径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 (一)形态诊断。
通过肉眼观察作物形态产生的变化来判断作物养分丰缺或障碍元素的方法,称为作物的形态诊断 障碍元素是指由于含量过多,影响作物的正常发育,使作物产生中毒现象的那类元素或是指非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 由于作物外观上的反映一般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倘若根据观察结果采取补救措施,一般已为时过晚不同原因引起的症状容易混淆,造成误诊 症状的识别及严重程度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要凭个人经验,缺乏数量化指标,要与其它诊断方法配合进行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二)环境诊断:运用作物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观点,找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不利土壤因素加以克服,称为环境诊断或障碍因素诊断• 它是形态诊断时经常需要配合进行的一种诊断方法不利的土壤因素如土壤温度过高、过低,质地过砂、过粘,土层中有障碍层次,过酸过碱,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干过湿,以及由于土壤通气性差所导致的Fe2+、H2S危害等另外,气候、植被、地形、母质等的研究与环境诊断也有密切关系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三)化学诊断:运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土壤和作物营养的方法称为化学诊断•1.土壤化学诊断。
其目的在于了解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丰缺情况及其变化规律•2.植株化学诊断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取其特定部位,用化学方法测定其中某些养分的含量,以判断该元素的丰缺水平•如果是采用植株或其一部分(如叶柄、叶片)进行全量分析通常称为植株分析如果是测定新鲜组织的汁液或浸出液中活性养分的浓度,通常称为组织速测•植株组织速测的样品应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取样的部位应是对该种养分的丰缺程度反映最敏感的部位二、土壤与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 (四)施肥诊断施肥诊断是利用作物对施肥的反应来检验作物营养的诊断方法,它具有适应性广,效果准确,简便易行等优点,是判断作物需肥的标准方法,但需时一般较长• 一般采用盆栽或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也可配制一定浓度的营养液进行根外喷施,或采用注射、浸泡、涂抹等方法观察其效果,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来判断作物是否缺少某种元素,或适宜的浓度等•总之,诊断方法很多,各有利弊进行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时,最好采用综合诊断的方法,把“看”、“问”、“查”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三、诊断指标的确定 确定诊断指标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通过大田调查诊断确定指标•(二)采用对比方法确定指标。
•(三)通过肥料试验定指标• 诊断指标是在一定的具体条件下(土壤类型、作物种类、产量水平、测定方法、采样部位、时间等)算出来的,在应用这项指标进行诊断时,应当使条件和拟定指标时的情况基本一致,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第六节 肥料试验•肥料试验的特点•(一)肥料试验不能只是研究肥料本身的性质和效果,还要注意它在具体作物上的反映•(二)肥料试验有较大的相对性因试验地点,不同年份而有很大差异;同一试验一般需要进行几年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三)需设置底肥底肥的选择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一般可根据非试验因素限制作用的大小来确定同时,还要在试验方案中设置不施肥的对照来检验底肥是否合适,作为判断结果可靠程度的依据肥料试验的种类•一般按照试验进行的条件分为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两类•按照试验研究因素的多少,可以将肥料田间试验分为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试验•常用的肥料试验主要是:•(1)肥料的三要素试验又称土壤三要素,天然供给量试验或地力测定试验•(2)肥料品种比较试验•(3)肥料施用技术试验•(4)绿肥试验:包括绿肥观察试验、绿肥品种试验、绿肥肥效试验、绿肥栽培技术试验等肥料盆栽试验 又称培养试验,它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或盆钵栽培作物进行各种研究的一种试验方法。
盆栽试验的种类(1)土培试验:土培试验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土壤作为培养植物的介质所进行的试验2)水培试验:水培试验是以水溶液作为植物生长环境的一种培养试验方法3)砂培试验:砂培试验是用石英砂代替土壤作为作物生长环境的培养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