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粮大户年产利润40万 称以后肯定不让儿子种田.doc
4页种粮大户年产利润 40 万 称以后肯定不让儿子种田如今在家种地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50 岁以上的占到 63%2012,的确是个丰收年走进湖南省产粮第一大县宁乡,农民们说起今年天气,心存感激——既没遭水灾,也 没遭旱灾,是近年来难得的风调雨顺盘点年终粮食产量,满是欢喜——粮食总产 90.01 万吨,比去年又增加了 4.81 万吨不过,种粮农民依然有顾虑:种粮比较效益低,风险大,留在农村的人年龄老化…… 丰年背后,一种担忧挥之不去——明天,谁来种粮?岁月在宇德泉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布满脸庞的皱纹,花白的头发,还有一双像 是被风吹干了的眼睛尽管已经 68 岁了,这位双江口镇双福村的老支书,却暂时没有休息的打算家里还有 6 亩多水田,基本依靠他来打理, “今年年份好,除了留下口粮,我还卖了 6000 多斤谷子” 宇德泉有两个儿子,年纪都过了 40,一个在外打工,一个在家帮忙有人帮衬总是省 心的好事, 但宇德泉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没啥其他手艺的,才会 回家种田有本事的人,都在城市打工如今在家种粮的,老的比少的多,女的比男的多 ”宇 德泉说双福村全村 3540 多人,水田 3400 多亩,全村有六成左右的人在家种地。
宇德泉说, 这个比例在全县来看,应该是很高的了同在双江口镇的双江口村,在家种粮的农民只有 1/3 “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村里有些 组,近千亩水田,没有一家种粮,都把地交给别人了 ”村支书黄光辉说38 岁的黄光辉,绝对算得上是种粮队伍里的年轻人今年种了 11 亩多水田,除了自 家 2 亩 8 分地,其他都是亲戚交他打理的黄光辉也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 “在外跑车,客运货运都干过” 6 年前,他回到老家, 去年又当上了村支书今年,黄光辉卖粮赚了 1 万多元,但他却说:“如果不是当村支书, 我也不愿种这么多的地” 当前农村谁在种粮?宁乡县农业局今年对县里 100 个村 1000 户农户进行了调查,结果 与两位村支书的感受基本吻合据统计,1000 户农户中,粮食生产从业人员 50 岁以上的占了 63%,20 到 29 岁的只 有 3.5%,30 岁到 49 岁的约占 25.3%;从男女比例来看,男性仅占 34.3%,女性占到了 65.7%; 从文化程度来看,小学文化占 17.2%,初中文化 67.7%,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仅 15.1% 规模化程度如何千亩种粮大户仅几户,百亩以上水田流转面积 4.2 万亩,占全县的 3.85%地处宁乡县东北的双江口镇,耕地超过 5 万亩,是县里的传统产粮大镇。
尽管近年来 外出打工的人在增加,但镇上不仅没有耕地抛荒,还难能可贵地都种上了双季稻黄光辉 说,村民们撂下的地,都由种粮大户们接手了双江口村村民范为波,就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17 岁就开始在外闯荡的范为波,做得一手好木工活在长沙、广东待了 10 多年后, 多年前回到老家重拾农活从十几亩地起,范为波每年都要扩大自己的种地面积,面积达 到 180 多亩,且全部在本村承包田集中连片,范为波一个人包下了田间管理的活他说,如今的规模一个人干, 刚刚好,省去了不少雇人的钱今年范为波实实在在赚了一把早稻亩产 920 斤,晚稻亩产 860 斤,早稻每百斤卖到 了 136 元,晚稻卖到了 138 元 “晚稻比去年价格低了一些,去年的晚稻能卖到 150 元呢!”即便如此,账算下来,范为波今年种粮的纯利润也有十几万元规模出效益,这已是种粮户的共识县里这几年也都在鼓励种粮规模化,今年,全县 100 亩以上的双季稻种植大户增加到 154 户双青村村民肖建军,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千亩大户耕种面积 1020 亩,遍布双江口镇 3 个村,仅日常管理工作,他就雇了 6 个人肖建军告诉记者,要是除去今年新买的三台机械和在外借贷的利息钱,全年利润有望 突破 40 万。
然而,这个数字,显然还不能让他满意 “每亩纯利润只有 400 元 ”他认为,问题出 在了管理上以前种百把亩地,每亩纯利润能达到七八百,现在扩大到上千亩,效益反而低了 ” 肖建军说,来年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减一点管理人手,提一提工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像肖建军这样的千亩大户,在宁乡不过 12 户粮食规模化生产水平不高,仍是摆在当前的客观实际宁乡县农业局对今年全县规模化种粮情况进行了统计,承包面积百亩以上 的农户,只占全县的万分之四点六;百亩以上水田的流转面积 4.2 万亩,仅占全县水田面积 的 3.85%明天谁来“接班”大户感觉累,散户效益低,调动种粮积极性仍需实招,不让粮农吃亏肖建军现在正在为稻谷烘干而发愁没有烘干机,只能靠天帮忙,肖建军为此专门请了 17 个人帮忙晒谷子 “晚稻收了 90 多万斤,目前就晒了 4 万斤多一点,心里急啊!”肖建军说除了烘干,资金周转、用工成本、种粮风险,都是让大户们发愁的老大难承包 1000 多亩,每亩租金 400 元一年,还加上农资化肥和人工成本的投入,肖建军曾粗略算过,一 年的流转资金不能少于 60 万元去银行借钱,他们要么让我拿东西抵押,要么要我找公务员担保,忙到头也借不到 几万元。
”肖建军说,借钱基本找亲戚朋友利息自然要高不少,今年光付利息,他自己拿 了 14 万元让范为波发愁的,还有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虽说日常管理他一人可包下,但一到农 忙时分,总免不了请人今年“双抢” ,他临时雇了十几个人,每人每天的费用 150 元让大户们担心的还有老天爷的“表现” “前年寒露风来得早,去年旱灾,我就基本没 赚什么钱 ”范为波说双江口镇农业办主任刘奋强说,双江口镇处于宁乡黄材水库下游,上游放水,下游起 码一个星期才有水来这些年,渠道年久失修,要水的时候眼巴巴看着水不来,只有干着 急,这些都让大户们感觉到累散户们则依然感觉效益低据测算,今年,宁乡全县每亩水田的纯收入大约 647 元, 每亩平均用工 5 个,折合每个劳动日收入为 129.4 元,与外出务工收入大致相当但由于 全县户均水田仅 2.98 亩,户均年种粮收入只有 1928 元我的儿子在县里读初中,以后肯定不让他回家种田 ”肖建军说范为波的小孩在外参军,儿子多次劝老爸休息,42 岁的范为波表示,再干 8 年,到了 50 岁的时候,也把田地租给别人去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恐怕还需出实招除了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要跟上,大户们对当前的粮食直补政策,意见最为集中。
“不 管种没种粮,都能拿到补贴,似乎成了一种‘福利’ ”肖建军建议,应当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这才是国家补贴的初衷记者了解到,去年,宁乡是全国产粮先进县,拿了国家 100 万元奖励,宁乡按 20 元每 亩,奖励了种粮大户刘奋强说,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镇里可用的手段,确实太少他 也提到了当前的粮食直补, “能否对种双季稻的农民多补一些,种单季稻的少补一些,田地 抛荒的不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