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54841625
  • 上传时间:2022-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42.4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海南省海口市华中师范大学海南附属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Y染色体总是比X染色体短小参考答案:【知识点】 E7  细胞质遗传和伴性遗传【答案解析】B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那些能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激素合成的基因才与性别决定有关,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与人类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伴随染色体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正确; 生殖细胞除了含有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还含有其他的基因,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C错误;人类细胞中的X比Y大,而果蝇的Y比X大,D错误2. 某种鸟类羽毛的颜色由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等位基因B和b控制色素的分布,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研究者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B.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能够使色素分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BBD.F2黑色斑点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参考答案:C【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F2性状分离比为4:2:1:6:3,为9:3:3:1的变式,说明此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故两对基因应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推知F1灰色斑点的基因型应该为AaBb.【解答】解:A、由于A基因越多,黑色素越多,所以羽毛颜色的显性表现形式是不完全显性,A正确;B、由于F2性状分离比为4:2:1:6:3,为9:3:3:1的变式,所以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从F2性状分离比可知斑点:纯色=9:7,故B、b控制色素分布形成斑点的基因为B,基因型为BB或Bb,C错误;D、F2黑色斑点的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D正确.故选:C. 3.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②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③ 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④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⑤ 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A ③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参考答案:B4. 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

      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A. 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B. 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 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 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参考答案:A【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细胞数量翻倍,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细胞数量再加倍;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在减数分裂间期翻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半,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暂时加倍;染色体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暂时加倍;染色单体数在减数分裂间期从0增加至与DNA分子数相同,再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少至0细胞甲为精(卵)原细胞;细胞乙为初级精(卵)母细胞;细胞丙为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细胞丁为精(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分析题图可知,物质d存在数量为0的时期,故物质d为染色单体;在乙、丙细胞中,b、d物质的数量相等,故物质b为DNA分子数;物质c在细胞甲、丁中数量与物质b相同,故物质c为染色体数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5.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B.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C.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参考答案:C6.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 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 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 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参考答案:B7.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项数是                      (    )    ①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③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③有细胞壁的细胞一定不是动物细胞        ④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⑤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    A.2                B.3                C.4                D.5参考答案:B8.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时,发现与齒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该物质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胞吐参考答案:B  的升高,物质运输速率逐渐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直接因素是能量;bc段随氧分压的升高,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此时限制物质运输速率的直接因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3)由C图可知,主动运输中物质运输的方式既可逆浓度梯度,也可顺浓度梯度  9.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A. 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 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 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K值所用时间较短D. 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参考答案:D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独生的双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项错误;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则为调查、统计幼鱼个体数,调查结果会偏低,B项错误;在理想环境下,种群“J”型增长曲线没有K值,C项错误;自然状态下,受空间和资源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项正确10. 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框图①内的生物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且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细胞壁,基因上都有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都能够进行固氮参考答案:C 11. 在854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384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1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B.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C.A1的基因频率是57%,A2的基因频率是43%D.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产生,改变基因频率;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A1的基因频率=(384×2+210)/854×2×100%=57%,A2的基因频率=(1—57%)=43%;一个种群的全部基因构成种群的基因库1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可维持细胞的形态B. 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没有膜结构,但它们都与细胞分裂有关C. 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各种色素D.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参考答案:B【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植物细胞骨架由蛋白纤维组成,A错误; B、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没有膜,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都与细胞分裂有关,B正确; C、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有大液泡,且有些液泡没有色素,C错误;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但染色体数目与其他体细胞相同,D错误13.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正常情况下甲图生物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 B.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 D.丁图细胞表示二倍体生的有丝分裂后期参考答案:D14.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常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方法计数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小B. 血细胞计数板小室中的酵母菌按“J”型增长C.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滴培养液,后盖盖玻片D. 若视野中酵母菌密度过大,可稀释后再进行计数参考答案:D该方法计数结果往往比世界值偏大,因为死的酵母菌也会被计数,A错误。

      血细胞计数板小室中的酵母菌因为有空间和营养物质的限制,呈“S”型增长,B错误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C错误如果视野中酵母菌密度过大,可以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计数,D正确15.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温、尿液浓度相对稳定均属于内环境的稳态B.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一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 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化学物质含量没有增加或减少D. 饮水少,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参考答案:B【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详解】A、尿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其稳定不属于内环境稳态,A错误;B、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其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不能维持平衡,则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C、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化学物质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非绝对不变,C错误;D、饮水少,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属于水盐平衡的调节,是内环境稳态实现的调节机制,D错误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16. 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管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