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食为引防患“空心病”.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1810****630
  • 文档编号:220881743
  • 上传时间:2021-1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7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以食为引,防患“空心病” 陈小龙 以食育人,听起来很新鲜,却是最贴近生活的教育用每天都有的三餐来与孩子共同学习,让厨房成为最好的教室,让餐桌成为最好的课桌,让食物成为最好的教材,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通过食物感受生命及自然、文化,最终达到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目标,这是最好且易得的教育 如今,很多孩子好像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做什么都不开心,对自己的成长也没有热切的希望这就像萝卜一样,空心了,心理学家徐凯文称之为“空心病” 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希望一辈子依赖别人而活的,更没有一个人想一辈子无趣地活着只是,有些人从小就被过度关注、被过度保护,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都被父母一手安排这些孩子对世界的好奇与对生活的自主权被剥夺了,又如何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深刻认知和独立思考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反思父母“种”下了什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上遏制“空心病”今天我们就从食物入手,看看如何通过食物来培养孩子的感受、意识以及思考、学习的能力 关于吃,父母对孩子最常做的两件事是:必须吃和绝不能吃。

      对身体有好处的必须吃,比如青椒、胡萝卜等对身体不利的绝不能吃,比如炸鸡、薯片等不想吃的被强迫吃,想吃的只能偷着吃,不管是哪一种,都剥夺了孩子感受食物的主动性,使得他们没有办法产生和体悟自己的感受 事实上,人在小时候味觉是非常敏感的,有些东西对小孩子来说就是苦的,只是长大后味觉退化,感觉不到了而已而孩子喜欢吃炸鸡和薯片很可能是人类早期的演化结果,这是约翰艾伦在《脑子、肠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中提到的他说,当首选食物(果实)不足时,人类适应性地喜欢上后备食物(昆虫和蔬菜),而后备食物的吸引力就在于酥脆的口感 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強迫或禁止,而是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从正面引导孩子,带着他一起认真地感受吃掉的每一口食物这样,孩子才能够对更多的食物有更丰富的感受,慢慢寻找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当然,如果吃东西仅凭感受是远远不够的,很容易诱发很多健康问题所以,接下来需要的是意识今天的孩子难以想象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饥荒,以及土豆失收可能会饿死爱尔兰1/4的人口,因为这个时代物质太丰富了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面对食物,不是任性地吃,也不是单纯为了果腹,而是在感受食物的基础上去思考:我的身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食物,进而有意识地为自己“选择”食物。

      比如想长高就不可能靠喝饮料实现,而要选择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质的天然食物 最后是学习当我们有意识地去面对食物时,其实是在开始一个深层学习的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人与食物的关系是怎样的,食物的背景知识有哪些,包括食物的自然属性、科学属性、艺术属性、生活属性等当然,这些东西相较于纯粹的感官教给我们身体最基础的喜好欲望而言,更加深刻也更加困难所以,需要父母来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参与对食物的理解与思考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引导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能够得出自己的结论 饮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日三餐都是培养孩子的小课堂别小瞧了这件事,当一个孩子拥有感受世界的能力、思考世界的意识并持续地学习,又怎么会空心?他必然会成长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的人 第 3 页 共 3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