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研究.docx
15页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研究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主要工作进行部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自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以来,全省各地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强化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指向不断明确,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引导旅游产业向高品位、深层次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撑竿跳式”发展的“四川现象”在此形势下,如何以全国视野审视四川旅游产业发展,认识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状况,分析影响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因素,提出进一步提升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成为本研究关注的重点一 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一)2000~2005年四川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四川旅游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表现为起步早、发展快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旅游产业各项指标均呈快速增长的态势2000~2005年,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58亿元、314亿元、380亿元、421亿元、566亿元、721亿元,增长近180%;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248亿元、300亿元、364亿元、408亿元、542亿元、695亿元,增长达180%;国内游客分别为5401万人次、6335万人次、7218万人次、8403万人次、11426万人次、13163万人次,增长近144%;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12187万美元、16579万美元、20015万美元、14959万美元、28885万美元、31595万美元,增长近160%;入境游客分别为46.20万人次、57.48万人次、66.72万人次、45.09万人次、96.62万人次、106.28万人次,增长达130%。
其间,2005年是四川省旅游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一年,全年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721.26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27.4%,完成全年计划数的120.2%,超额121.26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6.2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16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0.0%、9.4%;接待国内游客13163.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95.6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4年增长15.2%、28.3%(见表1)表1 2000~2005年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各项指标(二)“九五”、“十五”期间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比较据统计,“九五”期间,四川旅游总收入824亿元,国内旅游总收入786亿元,接待国内游客2263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193万美元,接待入境游客157.67万人次十五”期间,旅游总收入2402亿元,国内旅游总收入2319亿元,接待国内游客4654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12033万美元,接待入境游客372.19万人次(见表2,图1)表2 “九五”、“十五”时期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比较图1 四川省旅游业“九五”、“十五”时期发展比较(三)四川省旅游产业增长及贡献率变动比较据统计,2000~2005年,四川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接近四川GDP增长速度的两倍;各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分别为6.4%、7.1%、7.8%、7.7%、8.6%、9.8%;旅游产业贡献率稳步上升,分别为12.0%、13.6%、14.5%、7.0%、13.2%、18.8%。
所以,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四川省支柱产业之一(见表3、图2)表3 四川省旅游产业增长及贡献率变动比较(2000~2005年)图2 四川省旅游总收入及贡献率变动趋势二 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一)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内涵旅游产业是一种消费趋向性产业,内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外延宽泛,边界较难界定一般将旅游产业分为基础产业部门和专业产业部门,前者是指不仅为旅游者也为当地居民服务的部门,如水、电、邮政、交通、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部门,这些部门没有旅游者也不会消亡,但规模将会缩小;后者指专门为旅游者服务的部门,包括景区景点、旅行社和导游、旅游宾馆饭店、旅游汽车公司、旅游购物点等,这些部门没有旅游者就不能存活本研究进行的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研究主要针对专门产业部门,上述的基础产业部门作为相关支持产业存在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是指区域所拥有、控制或可利用的旅游资源的数量、获得的便利性、成本,不同经济主体在旅游产业内相互竞争发展的能力,产业基础、产业结构、产业整体效益和其所属整体产业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能力二)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其发展归结于综合经济实力、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支持产业、政府管理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差异势必导致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优劣我国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支持产业、政府管理等发展水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优劣有所不同因此,进一步评估和分析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对于合理配置旅游资源、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国内外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通过系统考察、总结相关文献和具体研究的需要,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选择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各地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旅游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相关性和相对性原则,我们选取了旅游要素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政府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和其他7个大类共62个原始指标,组成省际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层(见表4)表4 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续表4(三)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测算出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六位,仅次于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位,综合竞争力指数远远高于西部其他11个省区市(见表5、表6)。
表5 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全国排名表6 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在西部地区排名三 影响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因素(一)四川省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富集度和垄断度高四川旅游资源总量丰富,类型多样,各种各级单体旅游资源总计多达4000余处同时,各类旅游资源因其种类的相似性和区域分布的相对完整性,形成了区、带结合,相对集中的空间组合布局,富集度极高还有,四川旅游资源垄断度也极高其中,世界级旅游资源总数为5处,国家级旅游资源总数为147处,而北京、广东、湖南、云南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总数分别为6处、0处、1处、2处,国家级旅游资源总数分别为106处、117处、100处、94处四川旅游资源具有明显优势,旅游资源垄断度名列全国前茅(见表7),成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基础条件表7 四川旅游资源垄断度与有关地区比较(二)旅游企业数量较多,运行情况较好,但规模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川旅游企业数量较多,企业数总计1590家同时,旅游企业运行情况较好,固定资产、利润、税金、人均实现利税、人均实现利润等指标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显著优势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旅游企业的规模和效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8)。
表8 2004年四川省旅游企业各项指标与有关地区比较(三)四川省既有旅游市场不断扩大,但旅游市场构成明显失调,入境游市场比例较小2004年四川既有旅游市场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566亿元,居全国第9位;入境游客96.62万人次,居全国第11位;旅游外汇收入289万美元,居全国第14位;国内游客11426万人次,居全国第5位;国内旅游收入542亿元,居全国第8位四川既有旅游市场的特征是:①既有旅游市场在全国的排名较为靠前,与中部、西部地区相比,如湖南和云南,各项指标具有明显优势;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如北京和广东,各项指标差距较大;②既有旅游市场构成明显失调,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入境游市场比例较小,旅游外汇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4.2%左右总的说来,入境游市场比例较小是影响四川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见表9、图3)表9 2004年四川省旅游既有市场和排名与有关地区比较图3 四川省旅游收入构成(2000~2005年)(四)四川省旅游支持产业发展迅猛,但交通、旅游高级人才等仍是制约因素目前,四川旅游支持产业发展迅猛,交通、商业、邮电通信、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基础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
以交通为例,四川省以成都为中心,已经构建起由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9个支线机场组成的空中旅游走廊,开通了150多条国内航线以及成都至泰国曼谷、法国巴黎、英国伦敦、美国洛杉矶、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日本东京、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十多条国际航线;建成了通达全省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60公里;铁路运输和内河航运也十分发达,旅游的可进入性大大提高,“蜀道难”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变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指标不及东部发达地区的一半,交通、旅游高级人才等仍是制约四川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见表10)表10 2004年四川省旅游支持产业各项指标与有关地区比较(五)四川省政府“软竞争力”很强,但“硬竞争力”还需加快提升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快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关于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入境旅游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调整充实了由省长任组长,28个省级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统一全省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
同时,四川强化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形成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上下整体联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四川还编制完成了《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和《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报告》,对全省旅游的保护与开发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四川还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旅游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旅游法规,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全国第一部涵盖旅游六大要素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四川省旅游条例》政府“软竞争力”的优势成为四川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政府“硬竞争力”方面,四川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优势不是十分突出,有些指标还落后于湖南和云南;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四川明显处于劣势,各项指标远远落后于北京和广东(见表11)表11 2004年四川旅游政府竞争力各项指标与有关地区比较四 提升四川省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一)进一步强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当前,全省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很高越是这样,越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强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夯实四川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同时,要根据旅游资源的空间和时间布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各地各类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增强企业素质,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要通过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同时发挥作用,做强、做大旅游企业,增强企业素质,全面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自然而然地形成旅游产业积聚,创造旅游企业集团或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