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斗兽场和它地下迷宫.ppt
11页古罗马建筑风格 古罗马风格以豪华 壮丽为特色 券柱式造型是古罗马人的创造 两柱之间是一个券洞 形成一种券与柱大胆结合极富兴味的装饰性柱式 成为西方室内装饰最鲜明的特征 广为流行和实用的有罗马多拉克式 罗马塔斯干式 罗马爱奥尼克式 罗马科林斯式及其发展创古罗马风格造的罗马混合柱式 古罗马风格柱式曾经风靡一时 现在在家庭装饰中还常常应用 斗兽场圆形的来历 斗兽场这种建筑形态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 当时的剧场都傍山而建 呈半圆形 观众席就在山坡上层层升起 但是到了古罗马时期 例如埃庇道努剧场 约公元前330年 设计师 皮力克雷托斯 人们开始利用拱券结构将观众席架起来 并将两个半圆形的剧场对接起来 因此形成了所谓的圆形剧场 amphitheatrum 并且不再需要靠山而建了 古罗马建筑材料 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古罗马时期发明了混凝土 称为天然混凝土 他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 加上石灰和碎石后 凝结力强 坚固 不易透水 促使供的形成 罗马角斗场 角斗场起于共和末期 罗马城里的大角斗场 公元75 80 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座建筑的结构 功能和形式三者和谐统一 成就很高 形制完善 在体育建筑中一直尚用至今 没有原则上的变化 他雄辩地证明着古罗马建筑所达到的高度 古罗马人曾经用大角斗场 象征永恒 斗兽场立面 大角斗场的立面高48 5m 分为4层 下3层各80间券柱式 第四层是实墙 立面上不分主次 适合于人流均匀分散的实际情况 由于券柱式的虚实 明暗 方圆的对比很丰富 又兼本身是长圆形的 光影富有变化 所以算然周圈一律 却并不单调 相反这样的处理保持并充分展现了它集合形体的单纯性 浑然而无始终 更显得宏伟 完整 其大无比 叠柱式的水平分化更加强了这效果和它的整体感 斗兽场结构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 每层80个拱 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 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 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 看台逐层向后退 形成阶梯式坡度 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 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 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 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 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 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 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 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 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地宫 初入罗马斗兽场 在惊叹于斗兽场的大气磅礴之余 游人一定会疑惑于这里的与众不同 比如斗兽场地面崎岖不平 就像由众多同心圆的环形石墙拼成的指纹图章 地宫就隐藏在斗兽场的舞台下面 舞台平面呈椭圆形 长轴86米 短轴54米 环绕着舞台逐级而上的就是观众席 观众们从第一层的80个拱门入口处进入罗马斗兽场 逐步分散到每一层的座位中 但他们没有权利进入舞台下面的地宫 也从来不知道 这个地宫是一个如此庞大复杂的地下迷宫 斗兽场地宫结构 这个由数条纵横交错的管道和洞口组成的地宫 主要用于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 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 吊起这些道具运用的其实就是滑轮和绞盘的原理 在斗兽场的墙壁上有大量半圆形的砖结构凸起和凹槽 这些凸起和凹槽是用于安装一个中间呈十字型的绞盘 工人把笼子吊在绞盘的一端 通过转动绞盘的滑轮 把角斗士或参与角斗的动物从地下吊上来 营造出让观众吃惊的效果 斗兽场地宫作用 斗兽场的地位 对于旁观者来说 整个古罗马斗兽场就是一个帝国的缩影 里面的竞技游戏是对这个帝国神话的重新制定 被杀的野生动物象征着罗马人如何征服野外遥远的土地和征服自然本身 处决戏剧性地表现了无情的正义力量 而角斗士体现了罗马尊崇的男子气概 无论是胜者还是战败者都等待着尊严的致死打击 放映结束 谢谢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