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术型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模式: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例.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9642962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0.17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术型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模式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为例 摘要:本文从美国全球胜任力的理论框架发展分析出发,对比我国全球胜任力发展研究的现状,并依托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实践案例,尝试总结出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升级模式研究生的全球胜任力培养应力争达到应用高级水平,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熟练使用外语学习、研究和工作,具有高度发达的多元化分析和反思能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参与全球议题和全球事务这需要着重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国际化专业能力和国际学术规范、世界通用语言和优秀文化传统以及世界领导力和全球使命感这四个维度的全球胜任力关键词:全球胜任力,核心素养,研究生培养,国际化教育,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一、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及其发展(一)“全球胜任力”概念的历史演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美国精英阶级意识到,迈向全球的国际教育有助于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要求,并建立世界的领导地位①1982年罗伯特汉威提出了“地球整体性”意识的概念,指出人们所做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全球动态和不同文化的影响②因此,培养全球化视野,应该从意识的角度、地球整体概念、跨文化意识、全球动态知识和人类做决定的意识五个维度进行。

      1988年,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咨询委员会的报告《全球胜任力教育》提出了全球胜任力的教育迫在眉睫③该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全球胜任力的不断发展源于学校跨国的沟通、国际专家学者的交流,各级政府、企业和私营机构跨国资金和项目的增加,这都使得美国高等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98年,美国教育委员会又发布了《全球胜任力教育:美国未来的通行证》的研究报告,再次呼吁要不断加强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全球胜任力的培养④21世纪以来,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并在多个领域逐渐清晰化、系统化和模型化首先,跨国企业对职业经理人和管理者提出了全球胜任力的工作能力要求紧接着,全球胜任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也不断融入美国的教育体系201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的《国际教育及参与走向全球》是全球胜任力教育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重要标志该公告指出,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理念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外语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将其理念贯穿入学与就业培训⑤在过去的几十年,美国一直将培养全球胜任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教育战略,并作为一项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国防战略⑥全球胜任力已成为评估学生国际化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全球胜任力概念,并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在其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ISA)计划中,将全球胜任力列为重点评估的素养,并提出基本四要素的相关定义:全球胜任力可定义为拥有多角度批判性分析跨文化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观点,在尊重人性尊严的前提下,开放、得体、有效地跨文化沟通和互动,为人类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能力⑦美国教育部发表的《为促进公平、卓越和经济竞争力需要的全球和文化胜任力发展框架》明确提出,全球胜任力应围绕合作交流、世界与传承的语言、多元观点和本国及全球的参与感四个方面进行发展⑧更重要的是,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应该分成最早期学习、初级学习、中级学习和高级学习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表1)全球胜任力培养的最高目标是,个人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熟练使用外语工作和学习,具有高度发达的多元化分析和反思能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参与全球议题表1 为促进公平、卓越和经济竞争力需要的全球和文化胜任力发展框架早期初级中级高级合作交流启蒙发展社会情感技能:注重培养同理心、合作和解决问题进一步的社会情感技能发展:注重同理心、观点获取和冲突管理较强的社会情感和领导力:强调多元文化的理解和与不同群体的合作高级的社会情感和领导技能,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地与人合作和沟通世界及传承的语言学习和发展英语和其他语言的语言技能基本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至少精通掌握一门外语能够使用至少一门外语工作和学习多元化观点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和视角,提高全球意识通过持续接触不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和观点,加深全球意识通过课程、项目、出国留学和虚拟交流等方式,加深对当地和全球的知识和理解高度发达的多元化分析和反思能力本国及全球的参与感提高对团体和制度的认识年龄相适应的公民参与和学习具有参与本国和全球重大事务的能力具有能有意义地参与各种本国和全球问题的能力,在全球背景下,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专长部分取得成功(二)我国高校“全球胜任力”发展及培养初探我国最早于2014年引进全球胜任力的概念,主要研究方向是借鉴西方的理论框架,从培养途径、概念解读、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⑨。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2016年清华大学发布的全球战略中提出将全球胜任力作为学生培养目标,并公布了六大核心素养(表2)这六大要素主要包括: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语言、道德与责任、自觉与自信、开放与尊重、沟通与协作清华大学提出的六大核心要素和OECD提出的四要素,既有相互呼应的地方,包括对全球的认知和关心,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友好的互动,和为人类集体作出贡献的社会责任又有相应的提升,比如从认知层面、个人层面、人际层面逐渐深入,从意识形态到个人到集体递进,同时又提出了终身学习和提升道德修养的新要求例如,把“道德与责任”“自觉与自信”也列为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指标,延续了我国重视个人修养的优秀文化传统,这在西方的理论框架里是极为少见的表2 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六大核心素养维度核心素养具体要求认知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了解世界历史、地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知识,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差异,关注环境、能源、健康、安全等全球议题,理解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语言恰当有效地以母语和至少一种外语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够与国际同行深入探讨专业话题,并通过语言理解、欣赏不同的文化内涵个人道德与责任诚实守信,遵守社会伦理,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在重大事项上做出负责任的决策;勇于承担责任,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自觉与自信深刻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与价值观,理解文化对个体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在跨文化环境中自信得体地表达观点,并通过不断自我审视来提升自我人际沟通与协作具有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友好互动和交流;善于化解冲突与矛盾,能够在跨文化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开放与尊重保持好奇和开放的心态,尊重文化差异,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坦然面对不确定性,适时调整自己的情感与行为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清华大学的全球胜任力框架并没有对培养的学生群体进行细化分类,比如本科生和研究生,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差异化培养方法。

      根据美国教育部的全球胜任力框架模型显示,不同的群体和级别,培养要求和方法应各有侧重点我国本科生全球胜任力的发展目标,可对标美国教育部提出的中级水平,满足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但对于研究生应力争达到高级水平换句话说,具有优秀全球胜任力的研究生,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有效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熟练使用外语学习、研究和工作,具有高度发达的多元化分析和反思能力,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参与全球议题二、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目标和指标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要求,应从最基础的认知和初步尝试的初中级阶段,逐渐发展到具有自我驱动力、较高匹配能力和价值的高级阶段一)“自我意识”提升到“思维能力”全球胜任力得到发展和培养的前提,是当事人具有或者想要获得国际化视野和自我提升的意识根据美国全球卓越领导力公司提出的全球胜任力模型,自我意识是其中最核心的内容⑩自我意识是全球胜任力发展的内部准备条件,决定了个人特质及态度这些特质影响了一个人如何应对外界事物,包括关注和尊重多样性,拥有开放的思维和敢于尝试不同文化的冒险意愿之后,通过教育,获得自身文化之外其他文化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这个过程熏陶了全球意识最终的目的是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尊重文化多样性,自主树立全球意识,并获得跨文化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然而,自我提升全球化大众意识和简单的跨文化交流还不足以满足我国对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美国教育部提出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指标,高级阶段还应该注重培养发达的多元化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因此,拥有了全球胜任力自我提升意识后,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的对思维能力的改变和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研究生全球胜任力高级阶段发展的重点思维能力当前世界共同追求的核心素养包括协作性,即有效交往、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⑾批判性思维在跨文化背景下,侧重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尊重和继承多元文化的同时,能够有选择性地判断和评价其价值和意义创新能力是培养研究生发展新知识和转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在跨文化背景中,创造性思维是对多种文化背景下的信息和知识重新组合,从而得出新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培养:多种可能性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自我判断的辩证批判思维能力;隐喻联想和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的创造性人格⑿二)“世界知识”升华为“全球使命感”世界相关的知识储备是对当今世界发展认识的基础世界知识指的是世界历史、地理、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形态等相关的知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指标中,对世界知识认知的要求包括:理解形成当今世界体系的历史因素,理解其价值观、信仰、观点、世界观的多样性,意识到世界性事件与问题的复杂性与关联性⒀。

      而清华大学在提出世界知识这一核心要素的同时,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理解世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还应该关注环境、能源、健康、安全等全球的共同议题,深刻理解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类似地,OECD的全球胜任力定义也明确提出,能够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为人类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由此可见,对全球议题的主动关注和参与是在对世界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加入了“主人翁”的意识,肩负了为人类共谋福祉的“使命感”研究生的全球使命感素养提升有助于主动参与全球议题,致力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难题使命感指的是参与某件事得到的自我满足的内在驱动力和激情也被定义为“一种源于自身并超越自我的超然召唤,即以一种能展现或获得目的感或意义感以及以他人导向的价值观和目标作为基本动机来源的方式去践行特定生命角色”⒁参与国际事务的前提是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全球使命感,并持之以恒为之付出行动和实践三)“人际沟通”历练到“专业交流”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是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美国亚洲协会提出的全球胜任力指标,重点强调了“与各种不同的人有效交流自己的观点”这一维度⒂能够意识到在交流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利用合理的方式理解和沟通基本想法,从而推动协同发展是全球胜任力的基本要求。

      作为与国际学术交流的新生主力军,我国培养出的优秀研究生,要能积极发展自己的专业特长,并游刃有余地在各种跨文化场景下交流自己的学术理念和研究对不同文化先进研究成果的借鉴,以及有效的学术交流,有利于拓展研究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也有利于促进创造性想法的产生清华大学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支持下,在研究生国际化合作和能力培养方面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培养;资助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外学者短期讲学计划;举办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⒃这些举措给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多元化文化的平台,促进研究生提升专业交流能力四)“第二外语”渗透到“文化价值”第二外语掌握情况,尤其是英语能力是提升全球胜任力最基本的语言工具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能力提升不是简单的基础知识积累,而是由基础学习向实际运用的转化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也应该是帮助学生运用初级阶段掌握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