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381466663
  • 上传时间:2023-08-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一〕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鳘到简的规律开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再到现在的印刷字体一、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主要是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这种文字是清末光绪年间〔公元1889年〕在县城西北五里路小屯村以北洹水以南发现的1、产生这个地方曾是殷商王朝都城的遗址,是从盘庚迁到殷地〔即小屯〕一直到纣王灭亡的年间的都城所以,我们知道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殷商社会,科学文化很不兴旺,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认为是鬼神操纵,掌握着自然的变化,而死去的祖宗的灵魂得以预知未来的事情,可以决定人们的命运因此,殷王朝统治者十分迷信,非常崇拜神,从国家大事到日常生活,如祭祀,征战,畋猎,天气,安危疾病,男女生育等,都要事先占卜,问神以知吉凶,再决定行止占卜的方法,先将龟甲或兽骨剖开,然后在反面凿出椭圆形的小槽或钻成小孔,再用火烧烤甲骨片受热后自然在正面裂出各种条纹史官便按照条纹的不同形状来判断吉凶祸福,占卜后由占卜人在甲骨上刻下占卜的月日,贞人,占卜的容,结果〔即兆头,所示吉凶〕,以及事后的应验的情况。

      作为档案保存这些记录就是甲骨文字,由于多是占卜的记录,就容说叫"卜辞,贞卜文字〞又由于用锋利的东西刻的,又叫"契文〞,又由于是在殷商的故都废墟发现的,又叫"殷墟文字〞2、发现卜辞的发现,完全是偶然的1898年与此同时1899年之交,农民犁田时,时常发现刻有图文的甲骨,农民不知道这些甲骨的来历,但以为年代长远,可以治病,就收集起来卖给药商,称"龙骨〞据说,1899年,当时北大校长,金石专家王懿荣因生病吃药,首先发现甲骨上刻的是古代文字,才开场收集从发现起,经过80年的不断收集整理,挖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十六,七万片从甲骨记录来看,当时的统治者几乎天天在占卜根据上面提到的帝王和占卜人的名字,结合所刻的文字容我们知道了这些甲骨刻载了从盘庚到纣王的12个帝王的273年间的大小事情据统计,甲骨文单字总数在4500左右,但已认识的还不到1/3不认识的大多是族名,人名,地名等专用的字大量的甲骨片的发现,是研究汉字开展与古代汉字文化的珍贵史料3、特点a 瘦弱纤细的风格由于这种文字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笔道都是直的,有时与圆转一样故而字形瘦长,线条细而硬,瘦且直,呈平直,瘦劲的风格b形体构造还没有完全定型。

      一个字刻怎样去写,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并保存着浓重的描画物象的色彩如字形可方可圆,笔画可多要少,方向可正可反,写法可横可竖,偏旁可左可右,还有多种异体,还有合文写法二、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巩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1、产生青铜器,殷代末期就有了,但毕竟是很少周代是用青铜器的极盛时期西周时代,青铜器主要是王室的器皿而诸候没有铸造的权力到了东周,诸候称霸,青铜器也任意铸造但大量发现的还是西周,春秋的遗物所以,金文一般指西周时期的文字金文的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根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开展的第一块里程碑2、发现金文的开掘出土较早,东汉已见世"说文解字·序":"群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其铭即刻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但在后代,发现这种金石文,认为是不祥之兆,没能重视。

      到宋代出土较多,才开场研究,有了金石家,也有了盗墓之风到了清末民国初年,由于金文出土骤增,对金文的研究到达了顶峰目前已出土的8000来件,单字是3093个,其中已考释出的有1894个清末在山歧县出土的西周宜王时的"毛公鼎",是鼎类器物的出色代表现藏在故宫博物院此鼎铸有铭文艺23行,共497个字,可称为举世罕见的长篇巨制3、特点①浑圆质朴的风格金文是甲骨文的直接继承,属殷商文字体系但因为大多数是用模型铸成的,先在模子上刻字刻不好,还可以修改所以,线条较甲骨文粗壮,不纤细曲笔较多,转弯处多圆笔故此,字形长圆,线条肥粗而自然,体势雍容构造日趋方正,大小均匀,呈朴实雄厚的风格②体构造仍不定型笔画可多可少,写法可横可竖,方向可正可反,偏旁可左可右,仍保存浓厚的描写物象的色彩但金文比甲骨文还是前进了一步,线条一般较为简易,异体字相对减少,合文大为减少三、大篆1、产生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开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大篆,也称籀〔zhòu〕文。

      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周室王太史籀作大篆〞⒉、字迹"说文"中保存了籀文225个,是许慎依据所见到的"史籀"九篇集入的,是我们今天研究大篆的主要资料大篆的真迹,一般认为是"石鼓文〞唐初在天兴县仓〔今宝鸣〕南之畴原出土的径约三尺,上小下大,顶圆底平象馒头似的十个像鼓一样的石敦子上面刻下的是献公十一年作的十首四言诗,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经过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原刻的700多字,现存300多字这十个石敦现存故宫因容记载畋猎之事,命名为"猎碣或雍邑刻石〞,唐诗人韦应物认为石的形状象鼓,改名"石鼓文〞,现作为大篆的代表3、特点石鼓文具有遒劲凝重的风格字体构造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大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存西周后期文字的风格,只是略有改变,笔画更加工整匀称而已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线条化到达完成的程度,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构造比金文工整,开场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根底同一器物上几乎没有异体字字体繁复,偏旁常有重叠,书写不便四、小篆1、产生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①"罢其不与文合者〞〔即战国时期流行于的区域性文字——六国文字〕②"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这就是说小篆是在大篆的根底上,简化了大篆的形体构造,改变了大篆的叠床架屋,复杂的写法,逐渐整齐统一,稳固定型而成,如"商:〔大〕〔小〕〞③把原来没固定形式的偏旁部首统一起来,使一个偏旁只有一种固定的写法,如" 〔心〕,〔衣〕,〔水〕〞并确定了每个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部位,不能随意正反,左右颠倒每个字的书写笔数也根本固定了这就使字体根本上定型化,统一化了2、字迹"说文"保存了小篆9353字体小篆的真迹是代重要书法家斯所书的七种刻石:"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 3石"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踌躇满志,到处巡狩,立石记功,颂扬他统一中国的功德这些记功于碑石上的字,都是斯的小篆3、特点曲折宛转的风格小篆在大篆圆转的根底上进展加工,起笔和收笔大都是浑圆转角处都带弧形,曲折引长而划一,使线条更匀称圆转,字形长圆,体势雄健,已线条化了观"峄曲线之美,线条匀净圆畅,柔中带刚历来被视为篆书的正宗因笔画圆劲丰腴如筷子,古称"玉筋篆〞,后代的篆书家,如刻石"运笔宛转自如,字态活泼矫健,极尽代的阳冰,南唐*弦,无不从斯的风中立下根基。

      用线条代替了图形小篆是规的字体,比大篆更整齐定型用线条代替了复杂的图形,根本上脱离了图画,确定了汉字的符号性异体字也根本上废除了但仍保存大篆*些象形写实的特点另外,匀圆宛转的线条,弧线的连笔,起讫不清,不便书写"篆书〞这个名称,在当时还没有直到汉代"隶书〞出现以后,才把这种文字称为"篆书〞因此,篆书是相对隶书而言的小篆正式通行的时间不长汉代就已不常用了,但是两千多年来,印章一直用小篆镌刻,篆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五、隶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潦草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开展摆脱像形性1、产生隶书是从小篆脱胎出来的始于朝,经过两汉231年〔前206—25〕的演变,到汉代才臻于成熟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书体这样说来,隶书可分隶,汉隶两个开展阶段,又称古隶和今隶早期的隶,实际上是小篆的辅助字体,是统一后因为政务繁忙,"奏事繁多,篆书难成〞而产生的一种应急字体,是统一于民间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代正式书体还是小篆隶实际上就是草篆,线条较小篆简直变弧线为直线,变圆转为方折,有一定的粗细变化这样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据说开场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是处理徒隶之事的文书。

      晋代卫桓"四体书势""既用等比例,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书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唐代怀"十体书断""造隶书,以赴急速,为官司刑狱用之,余尚用小篆写〞 对"隶书〞这个名称,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这种书体首先在当时官府中办普通文书的徒隶〔管狱讼的小官吏〕中流行开来,所以叫隶书,并指名说是程邈〔本是囚犯,因对文字改革有奉献,释出任御吏〕所造,只能说是搜集整理隶书的人从"隶〞字本义看,"说文""隶,附着也〞;"后汉书·异传"则训"属〞,今仍有这个意义,并有"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弃"及殷注,都以隶是"佐助篆所不能〞的所以说,隶书是小篆的辅助字体,因其书写简便快速,可以辅助篆书,也叫"左〔佐〕书〞 4汉隶是西汉200年间,处于演进过程中,根本上沿用隶,还没定型西汉后期的简牍中的文字,才见到常有明显的"蚕头燕尾〞特征的隶书,到了东汉,隶书才最后成熟其明显特征就是横画中取一长笔,形成"蚕头燕尾〞的特征了2、字迹隶终究是什么样子,很难断言因的竹木简书,现尚未发现今传度量衡上的和假设干兵器上的刻文,和"泰山刻石"等比拟起来,无疑是草率急就的草篆,还没有点画俯仰之势东汉碑刻"乙瑛碑"婉丽古雅,横画的燕尾与捺脚的波尾交待得十分清楚,有成熟隶书的明显特征。

      "礼器碑"文静,温雅,整体瘦劲挺拔,画细处不见其薄,画粗处不嫌其臃3、特点a.、点画转写线条汉隶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曲折宛转的线条整个字体棱角鲜明,方正平直,字形由长圆变成扁方这种变化称谓"隶变〞这极大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系统,使汉字的象形图画面貌根本消失,奠定了现行文字的根底,使之变成纯符号性质的文字b.、笔势飞扬成波势"蚕头燕尾〞是隶书的主要特点"蚕头〞指起笔处重而秃,呈方圆;"燕尾〞指收笔处轻而上翘,拖一个捺状的尾巴如有的横画和平捺要挑起,呈波状但在隶书中强调"燕为双飞〞即在一个字的构造中,只允许主要笔画出锋,挑出"燕尾〞状,其它诸笔都成秃笔,以方为主,一住即收撇和捺也要挑起来,形成左右飞扬之势撇捺做慢弯形,尾部尖细,捺角向上推,呈波势这样,整个字体上下收紧,左右舒展,以主笔"蚕头燕尾〞贯穿字中晋时代,汉隶又叫"八分〞,指的就是笔势波磔,向左右分开,象"八〞字形状一样,左右分散隶书,无论是平平展展的,还是翩翩飞动的,由于字形较扁,总比等比例书看上去安稳隶书出现是汉字形体开展上的一次大改革,是汉字开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完毕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今文字新的时期,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或"正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