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石化石油工程“十二五”规划(201001015).ppt
80页中石化集团公司未上市油田企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石油工程管理部 二○一○年十月,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二、存在问题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汇报内容,3,(一)总体概况,“十一五”发展回顾,未上市油田企业包括石油工程、公用工程、矿区服务及其他业务,2010年共有13家单位,资产总额897亿元,负债总额508亿元,资产负债率56%,从业人员22.9万人,其中正式职工15.06万人,营业收入820亿元,利润总额7.7亿元2010年未上市油田企业主要指标表,4,1、石油工程板块,“十一五”发展回顾,石油工程板块包括物探、钻井、测井、录井、井下特种作业、地面建设、机械制造七个专业,2010年从业人员13.5万人,其中正式职工8.76万人,资产总额614亿元,负债390亿元,负债率63%,2010年收入667亿元,营业利润15.97亿元 目前,物探、钻井、测井、录井、井下特种作业五个专业共有2200支队伍5,(1)物探,物探系统共有11家公司,72支队伍(含甲级队33支、乙级18支),其中集团内部50支、国内外部9支、国外市场13支陆上物探队伍拥有25000点/5台主机全数字地震采集设备,26.4万道/76台主机常规地震采集设备(含国工8000道采集站),海洋物探队伍拥有单缆及两缆物探船各1艘。
十一五”发展回顾,二维工作量由2005年的29838千米增加到2010年的42168千米,年均增幅8.3%三维工作量由2005年的7554平方千米增加到2010年的11803平方千米,年均增幅11.2%6,(2)钻井——陆上,陆上钻井系统共有24家公司,650支钻井队(含甲级队157支、乙级226支),其中集团内部468支,国内外部77支,国外市场105支钻机设备构成情况,“十一五”发展回顾,钻井工作量由2005年968万米升至的2010年的1012,年均增幅为3%,国外工作量年均增幅19.6%7,(2)钻井 —— 海洋,现有钻井平台13座(在建2座)其中滩浅海钻井平台9座、中深海钻井平台4座海上钻井装备一览表,“十一五”发展回顾,8,顶部驱动119台:,定 向 设 备:,固 井 设 备:,欠 平 衡设 备:,空气钻 井设备:,105MPa单闸板66套,双闸板67套; 70MPa单闸板225套,双闸板288套,环形243套; 35MPa单闸板79套,双闸板493套,环形330套,井 控 装 备:,LWD61套,MWD 199套,有线随钻89套,其它型号271套水泥车234台,混浆撬41台,灰罐化验仪等177台。
旋转控制头61台,三相分离器35套空气压缩机88台,增压机26台,膜制氮20套750吨3台、500吨74台、450吨 23台、 350吨11台、315吨1台、300吨1台、250吨6台钻井 —— 配套设备,“十一五”发展回顾,9,①测井:测井系统共有8家公司,324支队伍(含甲级队90支、乙级187支),其中集团内部277支、国内外部47支、国外6支;各类成像测井地面系统86套(其中进口39套、自主研发制造的SL-6000成像测井系统38套),快速测井平台33套3)测录井,②录井:录井系统共有8家公司,644支队伍(含甲级队43支、乙级138支),其中集团内部531支、国内外部73支、国外40支;各类录井仪器851台套,其中综合录井仪476套(自主研发制造123套)十一五”发展回顾,10,(4)井下特种作业,“十一五”发展回顾,地面工程系统有12家施工企业和5家设计院拥有设备9585台套,其中施工设备8970台套5)地面建设工程,井下特种作业系统共有5家公司,241支队伍(含甲级队90支、乙级187支),其中集团内部162支、国内外部66支、国外13支;设备1388台套,其中450型及以下修井机101套,550型修井机27台,650修井机33台、750修井机29台,200吨修井机5台,2000型压裂车组14套、2500型压裂车组3套,连续油管作业机5套,海洋作业平台4座。
11,现有4家油田企业拥有石油仪器装备研发制造业务,其中,江汉油田和胜利油田已分别成为国内钻采设备和测录井仪器重要研发制造基地,“十一五”机械制造产能较“十五”末有较大提升6)装备研发制造,“十一五”发展回顾,钻修井机由100台(套)/年提高到120台(套)/年; 固井压裂设备由120台(套)/年提高到150台(套)/年,自主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2500型车载压裂机组; 牙轮钻头由3.8万只/年提高到5.3万只/年、天然气压缩机由15台/年提高到50台/年、钢管制造能力由30万吨提高到80万吨; 研发SL-6000成像测井仪、连续油管作业机、不压井作业设备填补了国内装备制造空白12,2、公用工程板块,公用工程板块包括发电、供电、供水、运输及通信等业务2010年公用工程板块从业人员1.4万人,其中正式职工1.16万人,资产总额119亿元,负债30亿元,负债率25%,收入82亿元,营业利润1.2亿元十一五”发展回顾,矿区服务板块包括社区物业服务、卫生医疗、托幼、再就业、社会保险、矿区水电气暖服务、非在职人员管理及其它业务2010年矿区服务面积为1.19亿平方米、住宅小区531个、职工住宅40万套、服务人口121万,从业人员5.78万人,其中正式职工3.66万人,资产总额114亿元,负债54亿元,负债率47%,2010年盈亏持平。
3、矿区服务板块,13,4、地热开发利用,到2010年直接利用地热和采油井废弃水通过热泵技术供暖面积达340万平方米,其中新星公司直接利用地热供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中咸阳区块165万平方米,河北雄县135万平方米),胜利、江苏利用热泵技术进行供暖面积分别为3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十一五”发展回顾,14,(二)投资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投资381亿元其中,石油工程板块283亿元、公用工程板块47亿元、社区服务板块24亿元、安全隐患和一般技措等其他投资27亿元十一五”投资完成情况一览表,“十一五”发展回顾,15,2007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为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提出“打造上游长板”,明确了石油工程作为勘探开发主力军的主体地位,制定了“打造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经营高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工程铁军”的目标,在石油工程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装备得到了较大改善,极大地提振了石油工程队伍士气 组建了石油工程管理部,将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市场管理及工程技术管理职能进行了整合,初步形成了总部层面专业化、企业层面一体化的中国石化特色的石油工程管理模式。
三)主要成果,1、石油工程作为勘探开发主力军的主体地位、发展目标与管理模式逐步明确,“十一五”发展回顾,16,组建了两院两分院,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技术,配套了一批适用技术系列,产生了一大批新的技术成果,刷新了56项集团公司新纪录,其中有30项创中国企业新记录,有力推进了勘探开发进程2、初步构建了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及现场服务体系,解决了一批勘探开发中的难题,推动了油气发现和产能建设,一是研究应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促进了东部老油区油气持续稳产; 二是对山地、沙漠、戈壁等区域地震勘探技术的攻关,快速发现和探明了川东北、鄂北大气田,不断扩大了塔河及其外围储量规模,推动了西北油气田的发现;,“十一五”发展回顾,17,三是研究完善了以发现和保护油气层为核心的钻完井配套技术,推动了“三低”油气田的滚动勘探开发; 四是形成了以提高泄油面积、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的水平井及特殊结构井钻完井配套技术; 五是初步形成了深井、超深井安全优质的提速提效钻完井配套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西北、四川及华北地区的钻井速度,加快了新区勘探和投产建设步伐,实现了普光气田的安全投产;,“十一五”发展回顾,18,六是形成了复杂储层及特殊钻井工艺条件下地层有效识别评价的测录井配套技术; 七是成功研发2500型大型压裂配套装备,提升了大型酸压能力,同时初步解决了深层高破裂压力储层改造技术难题。
八是形成了水网地区大口径管道施工、山区斜坡段管道施工、大口径厚壁管冷弯制作和X70等级高强度钢材焊接工艺,确保了川气东送项目的实施十一五”发展回顾,19,2007年集团公司批准了《集团公司石油工程队伍、装备与技术发展框架规划》,安排218亿元投资用于发展完善与集团公司油气资源战略实施相配套的石油工程装备,因2000米深水海洋钻井平台条件不成熟暂未安排,实际完成投资164亿元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石油工程装备283亿元,比“十五”期间的93亿元增长205%3、装备得到较大改善,施工能力得到加强,“十一五”发展回顾,20,①物探:更新地震仪主机31台,更新扩充采集站19.5万道;施工能力由“十五”末的二维40000千米、三维8000平方千米升至二维50000千米、三维10000平方千米,地震记录能力增幅达91.5%;新购全数字地震采集设备19500点,满足了勘探生产需要地震记录张数变化图,“十一五”发展回顾,21,②钻井:更新改造钻机312台,新购各类随钻测量仪52套;5000米以上钻机由“十五”末的174台升至327台;电动钻机由66台增至155台,施工能力由1000万米/年进尺升至1400万米/年;促进了深井、超深井、水平井技术的提高和应用,满足了西北、四川地区钻探需要,市场竞争实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十一五”发展回顾,近几年超深井、水平井施工井数变化图,22,③测井:更新数控测井仪及快速测井平台44套,新购宽域能谱测井仪、过套管电阻率测井仪各1套;施工能力由“十五”末的18000井次/年升至20000井次/年,提高了测井成像精度和施工时效 ④录井:更新综合录井仪90套,气测录井仪12套施工能力由“十五”末的3500口/年升至4500口/年,有效提高了地层油气识别和预警功能东营北带复杂砾岩测井评价图,显微荧光录井图片,“十一五”发展回顾,23,⑤井下特种作业:更新压裂机组8套(2500型3套、2000型5套)、新购连续油管作业机组3套等;施工能力由“十五”末的4000井次/年升至6000井次/年,基本满足了中石化油区储层改造的需要 ⑥海洋工程:新建钻井平台2座(114米及50米各1座),改造钻井平台7座(胜利4座、上海2座、新星1座);新建作业平台2座;建造六缆物探船、16000马力工作船、7000马力工作船及8000马力工作船各1艘,初步保障了滩浅海勘探开发和外闯市场的需求十一五”发展回顾,24,一是研制的3000-7000米系列快移快装钻机和XJ1200型山地修井机,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 二是研制了具有全自动液位、密度控制系统固井成套设备,2500型车载成套压裂机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石油仪器、装备和工具研发制造体系初步形成,攻克了一批关键装备、工具、仪器的核心技术。
十一五”发展回顾,25,三是研制了SL-6000型高精度高时效成像测井地面系统、耐温175℃耐压140MPa的下井仪器系列已部分替代进口; 四是钻井膨胀管技术、大尺寸尾管悬挂器和高温高压封隔器等钻完井辅助工具填补了国内空白,现场应用创造了多项纪录; 五是自动垂直钻井系统、电磁随钻测量系统、地质导向仪器、高效牙轮钻头、聚晶金刚石复合钻头(PDC)、孕镶式金刚石钻头(TSP)的研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六是研制的SL-ALS系列、SL-ADVANTAGE系列和SL-EXPLORER系列综合录井仪已部分替代进口十一五”发展回顾,26,(1)海外石油工程队伍逐年增加,国际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国际市场队伍由“十五”末的83支升至355支,人员从2399人增加至6405人,服务区域遍布中东、非洲、中亚、南美、东南亚等21个国家,完成国勘自营区块钻井工作量由06年的3.55万米进尺升至2009年的8.91万米,尤其是施工的探井工作量占总探井进尺的比例由06年的13.8%升至80.5%,为中石化海外战略实施及降低投资提供了较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