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docx
4页幼儿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导读:中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和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终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关键由家庭负担,因此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 中国的幼儿教育起步相对和世界幼教来说是比较晚的在中国没有幼儿园的漫终年代里,中国的幼儿教育关键由家庭负担,因此有贤妻良母要“相夫教子”,“子不教,父之过等等作为幼儿教育最初的负担者,这些父母们显然没有专门幼教知识,有的只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经验,其中有好的也有坏当然,这首先对幼儿来说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年代,不过其次也浪费了幼儿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大好机会到近代,幼儿教育的主要作用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被誉为“中国的福禄贝尔”的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开始了幼教的新探索一直到现在,中国的幼教界一直全部没有停止这种探索的脚步在不停深化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国幼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幼儿老师的观念也得到了重大的转变我认为这种转变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幼儿教育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这是需要处理的首要问题,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隶属品,关键的目标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略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不过到以后,因为大力提倡幼儿教育和家长本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标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多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期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因此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以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愉快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异、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这种教育目标观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本身发展为最终的目标,这种教育目标观的转变直接引发了其它方面的转变 二、教育内容:幼儿园曾经长久存在着一个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全方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根据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方面的、启蒙性的,能够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一样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一样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应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 三、教育方法: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和整齐划一,因为这么便于管理。
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法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分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儿童“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儿童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开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许可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法,许可自由选择伙伴,许可有自己的看法,,推行赏识教育,尽可能发觉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激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很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愈加生动活泼很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一样步”的现象,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时,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它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法是多个多样的,这种教育方法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师幼关系: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正确。
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老师和幼儿全部是独立的人,全部有些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全部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老师应该以好友的身份和幼儿交流情感和见解,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现在提倡的是一个和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老师“蹲下来和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老师根本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含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主动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老师和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以上是幼儿园老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详细表现,当然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和处理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有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取新的教育方法,真正实现一个“愉快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