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说》课件(共26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pptx
26页说韩愈1、了解写作背景、“古文运动”及“说的文体知识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优秀品质教学目标标一、有关文体“说”(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马说,然后明确说: 是古代的一种论说文体,属议论文范围,重在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般陈述对某种事物的见解,相当于现在的杂文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所以“师说”可理解为“解说从师的道理二、韩愈与“古文运动”及背景1、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末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2、古文运动 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士族的子弟,凭高贵的门第可以做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唐代,九品中正制废除,改以官爵的高下为区分门第的标准这对择师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就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反对这种错误的观念,广招弟子,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3、写作背景1、研习课文第一段 本文的题目是“师说”,那么针对“从师”的问题韩愈提出了什么中心论点?(用原句话回答并翻译)三、研习课文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第一段语言知识点重点字词:者、所以、受、从、乎、庸、所+动词重点句式: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状语后置句)作者怎样对中心论点做初步论证?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明确: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的标准道理论证2、研习课文第二段本段论述的分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今之众人于其子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一士大夫之族对比论证谈谈本段与第一段之间的联系明确:这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了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了从师的必要3、研习第三段本段提出的分论点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本段与第一段有怎样的联系?明确:本段的中心论点是:圣人无常师。
第3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请谈谈本段的论证层次明确: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层:用孔子的行和言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先举出孔子请教官职名称于郯子,请教音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的事例然后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来说明应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请教最后作者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4、研读课文第四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的中心是对 主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尊师素材:1、名言名句2、典故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 谢谢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