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ppt

1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74291896
  • 上传时间:2024-08-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93.5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小组成员文学院:杨春燕、张已、杨迪、王茂珠化学院:张晋体育学院:于德莉 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概说:一、行为主义学习动机理论概说:理论缘起理论缘起 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条件反应,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条件反应,包括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应和斯金纳的操作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应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性条件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实际上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实际上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一种形式)在条件反应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一种形式)在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即驱力说和强化说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即驱力说和强化说 代表人物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为代表,尤以巴普洛夫、赫尔和斯金纳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为代表,尤以巴普洛夫、赫尔和斯金纳为主 巴普洛夫巴普洛夫((18491849——19361936):):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一,最早提出了强化的概念最早提出了强化的概念。

      赫尔赫尔((18841884——19521952):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内驱力削减论提出内驱力削减论 斯金纳斯金纳((19041904——1990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理论的奠基者他区分了两种他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即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类型,即正强化和负强化 1、、驱力说驱力说(在经典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在经典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也称内驱力说)也称内驱力说)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内部产生内驱力刺激,内驱力刺激又引起有机体反应,结果使需要得到满足假如行为成功的满足了生理需求,身体便自身恢复平衡,内驱力不再存在,结果使这种行为更可能重复出现二、主要观点:二、主要观点: 以赫尔为代表,他把驱力还原作为行为系统的基石,没有驱力这个概念,就无法说明学习的过程这一观点导致他不重视有机体固有的反应模式,而是重视那些能成功地还原驱力的行为反应他强调指出,驱力并不指向特定行为,而只是激活行为,行为是受环境刺激指引的。

      适应性”、“调节”、“竞争”和“生存”这些观念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2、、强化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在操作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在操作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的动机理论)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 强化动机理论主要强调外部学习动机,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联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 强化动机理论突出强调当学生无兴趣时可以通过外部强化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 如果学生学习得到强化,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动机;如果他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就会降低学习的动机;如果他因学习过程或结果受到了惩罚,就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 强化动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强化动机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 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教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物感兴趣, 可以事先让学生填写问卷进行调查•其次, 老师需要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灵活运用各种强化手段,选择合适的强化物,如分数、表扬、活动、特权 (案例) 三、评价三、评价1.对于驱力说的评价对于驱力说的评价 这一理论假定,机体需要的剥夺产生内部刺激,这种内部刺激形成驱力(drive,也译成内驱力),驱使有机体产生并维持降低驱力的活动。

      该活动导致需要满足,立即便停止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动物的训练,但是很难解释人类的学习 该理论 把人类行为复杂的原因仅仅停留在生理需要上缩小了理论的解释力在现实教学中应用价值不大 2 2、对强化动机理论的评价、对强化动机理论的评价贡献: 强化动机理论在现在的教学中仍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及应用价值启发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强化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行为;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增强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减少惩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局限性: 过分强调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至否定人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重外诱控制无从培养学生求知热忱; 趋奖避罚心态于全体学生均不利; 手段目的化的结果有碍学生人格发展; 短暂的功利取向不易产生学习迁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