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doc
19页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派的性别差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王姮内容提纲:在农民进城打工潮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观测到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重要是由留守女性来承当的而在贫困地区未外出打工的农村常住人口中,与否存在这种分工现象呢?我们选用了592户住户的常住劳动力样本,研究其劳动时间分派状况,在控制了不同地区及家庭固定效应、劳动力的家庭特性和个人特性等因素的状况下,成果发现,农业劳动时间、挣工资的劳动时间和私营活动时间以及参与概率均存在明显的并且相称大的性别差别核心词:性别差别 劳动时间分派 农村贫困地区Gender Disparity in Labor Time Allocation in China Poor Rural Areas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ng WangAbstract: Gender disparity in labor time alloc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gender disparity in income. Some f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economic situation give rise to gender disparity in time allocation. This paper uses 592 households survey data from China Rural Poverty Survey in four national designated poor counties in , aims to explain the gender income differences caused by time allocation in different income-generation activ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probability of participation and time allocation in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self-employment and wage-earning. Key words: Gender Disparity Labor Time Allocation Poor Rural Areas在农村贫困地区,许多因素都会对男女不同性别的劳动时间分派产生重要影响,劳动时间分派的性别差别也是影响男女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力图通过贫困地区的劳动时间的分派分析,来验证农村贫困地区男女在不同类型劳动时间上的分派是存在差别的,从而为农村地区存在两性收入差距提供证据本文是从一种崭新的视角——劳动力劳动时间分派的性别差别来验证贫困地区的性别收入差距问题在分析中,考虑了贫困地区劳动力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涉及私营劳动时间和挣工资活动)的某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涉及地区特性、家庭特性(如人均耕地面积、家庭规模、6岁如下幼童数等等)和个人特性(如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等本文通过控制这些地区、家庭特性、个人特性,建立贫困地区劳动力时间分派性别差别模型,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派的性别差别提供实证证据本文如下部分涉及:第二部分有关文献;第三部分为数据来源及数据描述;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及成果;第五部分为结论1、有关文献从性别差别的角度研究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劳动时间分派的文章并不多见某些学者曾经对中国贫困地区劳动时间分派影响因素进行过研究都阳()通过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来观测农户及其家庭成员的劳动供应行为,发现贫困地区的劳动供应具有如下特性:在贫困地区农户的家庭决策中生产决策和消费决策是互相影响的;在劳动力市场不能良好运转的状况下,家庭劳动供应的联合决策特性是互相影响的;影子价格对劳动供应有正向影响。
李实()在“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中提及家庭内部劳动分工的理论模型,她觉得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家庭内部男女劳动力之间的分工,重要受家庭成员福利最大化的目的函数的影响,影响家庭福利函数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家庭收入和家庭劳动杨学成等(1998)觉得农民兼业化限度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伙用的成果,由于不同村庄在自然禀赋、农民素质、经济地理位置、农村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各不相似,因而兼业化业存在较大的差别Kimih(1994)发现教育水平对农业和非农业就业有正向影响,特别是非农就业;家庭的规模越大越能减少农业就业;离城乡的距离越远,非农就业就越少恰亚诺夫(1996)对单个农民农场运营机制进行了静态分析,觉得农民农场经济活动量取决于家庭规模和构成,其上限由家庭劳动力最大可运用数量决定,下限由维持家庭生存的最低物质水平决定Kimih对以色列农户农业劳动和非农业劳动的时间分派进行了研究,发现家庭构造对农民的劳动时间有所影响,尚有农田和资本规模并不影响农户的时间分派制度因素、文化背景或劳动力的差别都会影响劳动时间分派2、数据来源及数据描述本研究的数据重要来源于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贫困”课题所做的第二轮调查,调查时间是1月。
样本选定四个国定贫困县(四川渠县、贵州威宁、甘肃通渭和陕西商州)40个村的592户农户该数据资料的最大特点是调查变量相对广泛,问卷的内容涉及农户家庭成员的基本状况,内容重要涉及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年龄、土地状况、不同来源的收入状况、家庭成员劳动时间分派、家庭财产等等各个方面,波及了贫困地区农民重要的家庭特性、个人特性以及地区特性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对农户农业劳动时间与非农劳动时间分派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农户样本的抽取在国家记录局住户调查户的基本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措施,每个调查村还增长了5户,每个抽样村实际调查15户抽样过程符合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农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最后形成有效问卷592份对个人状况的记录分为两类:在家超过6个月的和离家超过6个月,本数据调查了在家居住超过6个月的家庭成员对各类劳动的参与状况表1展示了不同类型劳动的小时收入均值、以及按性别分组计算的不同类型劳动的参与人数和时间分派的均值及差别计算该表使用的样本涉及了调查数据中所有参与劳动的男性和女性劳动报酬率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是挣工资活动、私营活动和农业劳动在592户农户中,参与农业劳动的男性1376人,为女性1432人,不管是在参与农业劳动的人数上还是平均劳动时间上,女性均高于男性,并且男性和女性的农业劳动时间在1%的明显水平上存在差别。
虽然从挣工资劳动和私营活动的平均时间来看,两性的时间分派差别不明显,但是从参与挣工资活动和私营活动的人数上看,男性人数远远多于女性从图1、图2和图3我们分别可以看到男性和女性在农业劳动时间、私营劳动时间和挣工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差别表2为模拟使用的重要变量的解释表3为变量的简朴记录描述该表记录的所使用的数据范畴是所有年龄不小于16岁不不小于65岁的观测对象本文背面模拟分析部分使用的即为该样本范畴3、实证分析及成果我们分别建立了挣工资劳动时间、私营活动时间和农业劳动时间的模拟方程,我们的重要目的是考察性别虚变量的系数的大小及其明显性,以考察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别1)挣工资劳动时间的模拟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多种类型的劳动中,挣工资活动是平均单位时间收入最高的一类劳动,因此,该类劳动对家庭生活状况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在劳动市场上参与竞争,以竭力获得挣工资的机会,因此,劳动者个人特性应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在模型中我们还考虑了家庭特性以及地区固定效应等因素我们分别使用了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模拟在Tobit模型中,假设一种潜在变量y*为:在Probit 模型中,在估计时一般假定各观测值之间是互相独立的,然而在本研究中来自同一家庭劳动力之间的决策也许具有有关性,与这一假定不符。
为此,我们在估计时使用稳健原则差表4至表6分别给出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挣工资活动时间的Tobit模型、参与挣工资活动的Probit模型的回归成果、Probit模型的边际效应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成果,在控制县固定效应的模型中,性别虚变量的系数为-5032.479,并在1%的水平上明显通过计算,在挣工资活动时间为正和其她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性别为女性会减少预期挣工资劳动913.2103小时,在1%的水平上明显;而对所有参与和不参与挣工资劳动的人同步考虑时,性别为女性会减少预期挣工资劳动659.7864小时,在1%的水平上明显阐明女性参与挣工资劳动时间低于男性在分别控制了县、乡镇、村固定效应后,该系数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女性挣工资活动时间低于男性的现象在县、乡镇、村内都是存在的,并且差别限度变化不大根据表5和表6的成果显示,控制县固定效应模型中,女性参与挣工资劳动的概率比男性低26.93%;控制乡镇固定效应模型中,女性参与挣工资劳动的概率比男性低26.59%;控制村固定效应模型中,女性参与挣工资劳动的概率比男性低26.79%也就是说,女性挣工资活动参与概率低于男性的现象在县、乡镇、村内都是存在的,并且差别限度变化不大。
而控制了家庭固定效应后,该概率差别达到了58.38%,阐明家庭内部的分工极大地减少了女性参与挣工资劳动的也许性表4中性别虚变量的系数除以约为-1.4527、-1.4961、-1.5140,与probit模型的估计值-0.9595、-0.9663与-0.9802相比,符号一致,相差也不是很大,表白Tobit模型合适但仍阐明性别因素对女性参与挣工资劳动的概率以及参与时间均有影响2)私营活动时间的模拟在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多种类型的劳动中,私营活动是平均单位时间收入仅次于挣工资活动的一类劳动,从家庭外部来看,该类活动是家庭参与市场的经营活动因此,劳动者的家庭特性和地区经济特性将是影响该项劳动时间的重要因素据此分析,在私营活动时间的模拟方程中,除性别因素外,我们考虑了地区固定效应、劳动者家庭及个人特性,我们分别使用了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模拟在估计时Probit 模型我们了使用稳健原则差表7至表9分别给出了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私营活动时间Tobit模型、Probit模型的回归成果、Probit模型的边际效应根据Tobit模型的回归成果,在控制县固定效应的模型中,性别虚变量的系数为-1427.098,并在1%的水平上明显。
通过计算,在私营活动时间为正并控制其她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性别为女性会减少预期私营活动251.6329小时,在1%的水平上明显;而对所有参与和不参与农业劳动的人同步考虑时,性别为女性会减少预期私营活动165.0485小时,在1%的水平上明显在分别控制了县、乡镇、村固定效应后,该系数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女性私营活动时间低于男性的现象在县、乡镇、村内都是存在的,并且差别限度变化不大根据表8和表9的成果显示,控制县固定效应模型中,女性参与私营活动的概率比男性低10.84%;控制乡镇固定效应模型中,女性参与私营活动的概率比男性低12.13%;控制村固定效应模型中,女性参与私营活动的概率比男性低12.19%也就是说,女性对私营活动参与概率低于男性的现象在县、乡镇、村内都是存在的,并且差别限度变化不大而控制了家庭固定效应后,该概率达到了43.87%,阐明家庭内部的分工极大地减少了女性参与私营活动的也许性表7中性别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