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详细的《蝎子养殖技术》.doc
28页(一)蝎子的外部特征 1、蝎子的外部特征 东亚钳蝎的成蝎一般体长4~6厘米(雌蝎约长5.2厘米,雄蝎约长4.8厘米),躯干的背面,尾的末节和毒针的末端成灰褐色和紫褐色,其余部分均为黄橙色躯体分为头胸部、前腹部、后腹部三部分头胸部和前腹部统称为躯干部,成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成尾状,俗称尾巴,实际上它并不是尾巴,因为尾巴里面是没有消化道的整个体形似琵琶 2、雌雄蝎子的区别 蝎子雌雄异体,成蝎的两性差别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长体宽不同雄蝎体长4~4.5厘米,体宽0.7~1厘米 ;雌蝎体长5~6厘米,体宽1~1.5厘米 (2) 角须的钳不同雄蝎角须的钳比较粗短,雌蝎角须的钳比较细长 (3) 躯干宽度和后腹部宽度的比例不同雄蝎上述比例之比不到2,二雌蝎比例则超过2.5 (4) 胸板下边的宽度不同雄蝎的胸板下边较窄,雌蝎的胸板下边较宽 (二)蝎子的生活习性 人工养蝎必须创造适宜蝎子生存和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环境,因而应该对蝎子的生活习性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 1、栖息的环境 蝎子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常潜伏在碎石、土穴、缝隙之间。
它喜欢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对声音呈负趋性,轻微的音响能使蝎子惊慌逃窜蝎子喜欢清洁,遇到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刺激性的异味,会远远避开 2、活动规律 蝎子在常温下有冬眠习性,在立冬前后入蜇,翌年清明前后出蜇,全年蜇伏期在六个月左右蝎子冬眠时,大多成堆潜伏于窝穴内,缩拢附肢,尾部上卷,不吃不动 生长期蝎子昼伏夜出,白天躲在石下或缝隙中,极少出来活动,一般在黄昏出来活动,凌晨2~3点返回窝穴内栖息 3、捕食习性 蝎子为肉食性动物,主要捕食蜘蛛、蚴蜒和蚊类、蝇类多种昆虫蝎子喜欢吃的昆虫有如下特点:鲜活,体软多汁、大小适中、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无特殊气味蝎子视力很差,基本上没有搜寻、跟踪、追捕以及远距离发现目标的能力它主要以感知周围小昆虫活动时引起的空气震动来发现目标,因此它对行动非常敏捷的舍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相对的对行动比较迟缓的鼠妇来说,它的捕食能力就相对较差 蝎子较低的捕食能力养成了蝎子耐饥饿和食量大的习性,在有水分和风化土的情况下,蝎子不吃不喝也能存活8~9个月饥饿的蝎子一次可以吃掉与其体重差不多的食物 4、水分 蝎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分,水分缺乏,将影响机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蝎子体内的水分不停的消耗着其消耗方式有3个:一是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三是通过呼吸散失水分因此蝎子需要不停的从外界获取适量水分以维持自身的体液平衡蝎子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水分:第一、通过进食获取大量水分,第二、通过皮肤吸收活动范围内的土壤及空气中的水分;第三、在非常干燥的情况下,蝎子也直接饮水其中前两者是蝎子水分的主要来源,因此当环境湿度正常,食物供应充足时,蝎子不需要饮水 5、温度 蝎子是冷血动物,它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完全受温度支配蝎子在-2~42℃之间可以生存但是-2~0℃、40~42℃时,蝎子仅能存活5个小时左右 蝎子冬眠的温度为2~7℃,当温度长期高于7℃时,蝎子冬眠不安, 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易出现早衰而不能安全越冬的现象 蝎子在12℃以上开始活动在12~ 24℃时,蝎子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机体生长处于缓慢状态温度达到25~ 39℃时,蝎子的交配、产籽才能进行,生长发育处于良好状态蝎子处于42℃以上的高温下,活动很快失序,继之昏迷,半小时左右脱水死亡 6、湿度 蝎子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温度很大程度的影响着蝎子的生活。
这里所说的湿度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土壤湿度土壤湿度指蝎窝内土壤的含水率正常湿度为15%左右 (2)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又称相对湿度,指周围环境的大气湿润度,正常湿度为70%左右大气湿度偏低或偏高都会影响蝎子对水分的获取 一般说来,蝎子活动的场所要偏湿一些,蝎子栖息的窝穴则要干燥些 7、种内竞争 种内竞争是自然界优胜劣汰这一规律的反映,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延续和进化都很有利蝎子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在蝎子之间的互相攻击,大攻击小,强攻击弱,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等 蝎子的种内竞争有其诱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重缺食缺水;(2)相互干扰严重;(3)温度、湿度等生态因素恶化;(4)争夺空间;(5)争夺配偶这些问题我们搞清楚了,处理得当,蝎子的种内竞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蝎子的生活史 常温下,蝎子从仔蝎到成蝎需要3年的时间,蝎子的繁殖期4~5年,每年产一胎,寿命 7~8年蝎子的卵细胞在卵巢内发育约一年, 蝎子交配受精后,受精卵在体内约经40天完成胚胎发育,产出仔蝎产仔时间一般在7~8月份仔蝎产出后爬伏在母蝎背上,仔蝎不取食,靠体内残留的卵黄为营养维持生长发育。
仔蝎体长1厘米左右,乳白色,体肥胖,附肢短,活动能力弱,一般头朝外成丘状群集在母蝎背上仔蝎产出为1龄,蝎子一共蜕皮6次,7龄即为成蝎 适宜条件下,蝎子出生后第5天便在母蝎背上完成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退皮后的小蝎会跌落在母蝎周围,但很快又会爬上母蝎背部2龄幼蝎体色加重变为淡褐色,体重增加,体形也变得细长再过5~7天幼蝎便离开母蝎背部独立生活,这时的幼蝎活动能力增强,尾针可以蜇刺,并能排出少许毒液,有捕食小虫的能力,夜间开始四处活动捕获食物 幼蝎在9月份可蜕第二次皮成为3龄蝎,体长达2厘米以上,体重也有所增加3龄蝎经过40天左右的时间吃肥储备好足够的营养准备越冬10月下旬进入冬眠,翌年清明前后起蜇,5月以后随气温升高幼蝎又达到一次进食高峰6月份蜕第三次皮成为第4龄蝎,8月底蜕第4次皮成为5龄蝎,然后进入冬眠第三年6月和8月各蜕一次皮成为7龄成蝎第3年末达到性成熟,到来年夏天开始繁殖 蝎子每次蜕皮后不断进食,体重不断增加,体长也呈跳跃式增长创造恒温条件可以部分地改变蝎子的生活习性,全年均可生长发育,各次蜕皮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仔蝎到成蝎只需250天左右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
具有抗癌、解毒、止痛等功能, 此外,以全蝎烹调的菜肴为中国一大名菜,社会需求量很大, 近几年野生资源缺少,人工养殖成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家庭致富的好门路 家庭养蝎投资少,省工省力,技术不复杂,经济效益高,利用10 平方米闲房室内养殖7500条母蝎,2500条公蝎,每条母蝎每年可产仔蝎20 条,每条仔蝎售价三角线,年收入可达4~5万元 一、蝎子的生活习性:蝎子喜群居,好静不好动, 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昼伏夜出进行捕食、饮水和交尾活动在4℃~20℃的条年下,4~5个月不饮食也不会死亡 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 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黄色,称为二龄蝎 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 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待清理干净后, 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 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 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蝎子从生到能繁殖需经过6次蜕皮,成为7龄蝎即为成蝎, 在自然环境中需要三年时间,恒温和半恒温人工养殖需要1~2年时间。
成蝎可以连续繁殖5天,寿命可达8年 二、 家庭养蝎技术: 家庭养蝎技术适合于城乡居民和下岗职工利用闲置的房屋室内小规模养蝎者应用 1.室内池养池:室内池养法就是在室内建池养蝎, 选择或建一个适合蝎子生活习性的蝎房在选择或建造蝎池和蝎房时,应首先考虑, 蝎池蝎房周围是否安静、通风、保温、排水是否良好,光照是否充足等 蝎子虽然白天栖息暗处,害怕强光照射和阳光曝晒,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蝎池的建造,可根据蝎房的大小和高低在室内用砖砌成一排池子 池子的长度多少可根据养蝎多少而定宽为0.9米,高为0.5米, 这样操作人员即能伸手够到对面,又能弯腰够到池底池底不用水泥抹或砖砌, 要用没被农药或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即可 但池壁一定要用水泥抹光,而且池壁上端四周要贴上0.2米高的玻璃或塑料膜,以防蝎子爬出外逃池内用砖或瓦片垒成蝎子栖息的假山高度可略高出池上口, 但四周必须离池壁0.2米的距离,以防蝎子掉到池外,并在垒假山的砖与砖或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蝎子活动和进出的缝隙 利用池养法的湿度易于控制,但要经常清理并严防鼠害、蚁害和杂物污染 2.室内层架盆养法:室内层架盆养法是在室内靠近墙壁用2.5 厘米的三角铁或其它材料搭起高2.1米,宽0.5米,层与层之间0.3米的多层架子。
在架子的各层放内径为0.56米,高为0.15米的塑料盆 塑料盆内壁必需光滑,以免蝎子爬出盆外而逃在盆底放一层3厘米厚无农药和没被化肥污染的风化土,摊平压实在盆内距盆边8厘米的盆中央颠倒叠放玻璃钢瓦片,瓦片叠放的高度可略高过盆上口,这样可增大饲养面积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蝎子的龄期而定每平方米放养2~ 3龄仔蝎8000条;4~5龄青年蝎4500条;成蝎为3000条;种孕蝎为1000条 4.温度: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温度在8℃~10℃时蝎子开始冬眠,温度在10℃~12℃时蝎子开始起蜇活动;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33℃~36 ℃时活动最旺盛,食欲也最强生长发育快,蜕皮顺利,交尾现象也多, 这是蝎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佳温度当温度超过39℃时, 蝎子处于半昏迷状态,潜伏于窝内不吃不动温度在18℃~20℃之间,蝎子则食欲十分缓慢 温度低于10℃时,蝎子集聚成团,不吃不动进入休眠状态 因此, 采用全天候人工控制恒温在33℃~36℃,不分春夏秋冬养蝎法养殖蝎子 母蝎每年可产仔三胎,产仔在70只以上,成活率在90%左右。
第一胎仔蝎,当年可蜕 5次皮,长成为6龄成蝎,可缩短蝎子自然生长期2年,收效特别显著 还有一种半恒温养蝎法:就是从3月底4月初蝎子起蜇后,开始人工升温,用7天时间,逐渐升温到33℃~36℃,始终维持到12月下旬,再用7天时间,逐渐降温到6℃~8℃,使蝎子进入休眠越冬, 躲开严寒的冬天和人工升温较难的时期,避免了蝎子的死亡难关 半恒温养蝎法养殖蝎子,每年可产仔2胎,产仔在50只左右,成活率高达90%以上,并减少了母蝎的死亡率50%, 既省工省力又降低了养蝎成本 5.湿度:蝎子对湿度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多数人认为蝎子喜欢潮湿,其实不然蝎子是喜干怕湿的,但过于干燥是不利于蝎子产发育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昼湿夜干和窝内干活动场地湿的原则, 使其池底或盆底的泥土含水量在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5%为最佳湿度 6.食料与黄粉虫的养殖: (1)食料家庭养蝎的食料主要是黄粉虫,有条件也可喂一些土元、蚂蚱、蚯蚓和蛐蛐等 (2)黄粉虫的养殖黄粉虫幼虫软体多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饲喂蝎子的优质食料之一黄粉虫生活力强,成虫产卵量大,繁殖快, 极易养殖,温度在20℃~30℃的条件下,两个月即可完成一代。
幼虫可在塑料盆中养殖,盆内放麦麸子 最好再经常喂些菜叶瓜果皮等当幼虫变成蛹时应及时挑出来,放到另一个盆中或其它器皿中, 温度在20℃~30℃的。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