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pdf
3页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了解种子的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难点:1.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三、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对照实验,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学会 控制实验条件, 以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阐明种 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四、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1、 图示: 学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2、说出胚的基本结构:3、引导学生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1、种皮、胚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3、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作出计划 - 实施计划 - 分析结果 - 得出结论(二)创设情境,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天寒地冻不适于播种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使种子霉烂。
播种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根据以上情境我们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假设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 三) 分析教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1、教材探究实验中给种子萌发选择了哪几种环境? 瓶子 1:适宜的温度、空气、无水瓶子 2:适宜的温度、空气、适当的水分瓶子 3:较低的温度、空气、适当的水分瓶子 4:适宜的温度、无空气、适当的水分 四) 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中作为对照实验的有瓶子1 和2,瓶子 2 和 3,瓶子 2 和 4,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对照实验?瓶子 1 和 2 中:变量是水,其余条件都相同,所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瓶子 2 和 3 中:变量是温度,其余条件都相同,所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瓶子 2 和 4 中:变量是空气,其余条件都相同,所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五)小结2 号瓶子是用于作对比的,其条件都是满足种子萌发的, 叫对照组1,3,4 号瓶子是用于实验不同的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叫实验组六)结论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七)自身条件种子要萌发,除了我们刚才探究的外在条件,对种子的本身有什么要求呢?1、干瘪的种子或被昆虫咬坏的种子都不能萌发2、死亡的种子不能萌发。
3、休眠的种子不能萌发八)小组讨论设想你是一个农民, 从种子站买了一袋种子要测定它的发芽率,如何操作呢?1 、选怎样的种子?2、选多少粒种子?3、求发芽率的公式?4、实验次数?1 、随机抽取,不能刻意挑选2、100 粒3、发芽率 =发芽的种子数/ 供检测的种子数× 100%(九)种子萌发的过程你能跟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吗?首先要吸收水分,然后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十)课堂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还有阳光自身条件:活的并且已经度过休眠期的胚十一)课后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5课后练习完成练习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学内容较多, 学习时间较紧, 所以只能把重点、 难点放在对照组与 实验组的区别上 虽然种子萌发的条件也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大多 是农村的孩子, 对种子的发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一点则通 而对照组与实 验组的概念则因为第一次接触,感觉难度会比较大一些 在进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时,耗时较大,若学生有一定 的实践经验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材上的练习放在课堂上来做时间严重不足,应调整为课后作业, 教师再利 用晚自习时间检查和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