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大学“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解读.doc
6页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西师范大学“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解读“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展规划办公室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师生 员工的积极参与下,经过规划编制工作小组一年多的努力,《江西师范大学“十二五” 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于今年4月底基木完成,在5月7日 召开的第七届“双代会”上经代表们认真审议后表决通过,并于6月22日经校党委决 定下发文件予以公布本文在这里结合规划的背景和具体内容谈谈《规划纲要》的特点一、改革发展定位新方向定位问题是方向问题,是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根木性问题1990年代以來,我国传 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轨发展适应教师培养开放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形 势,为了和综合性大学进行竞争,很多师范大学提出了 “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定位这 些师范大学成立了教师专业学院,下移教师教育重心,一方面希望通过专门的教师专业 学院来统领全校教师培养事务,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其他学科 学院从教师培养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高 学科和科研水平,获得和综合性大学平等竞争的基础和实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校在“十 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 “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但是,在此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学校通过广泛调研,集思广 益,科学思考,审慎决策,认为教师教育是师范大学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是师范大学的 办学“本色”,明确了坚持“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提岀了 “地方一流、特色鲜明的 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提出“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依据有四条:一是校内外调研的结果°在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校进行了广泛的校内外调查研 究一方面赴省内外同类高校进行调研,另一方面深入到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座谈 校内外调研形成了两个结论:一是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并没有提高师范大学的整体 实力和水平,这从“十一五”期间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总体排名比较中可以清晰地 看到另一个是走综合性大学的道路有可能弱化师范大学原有的教师教育优势其原因 有二:第一个原因是单独的教师专业学院无力也无能承担全校的教师教育任务一个学 院不可能胜任数千师范生的论文指导、教学实习工作,这是很多师范大学共有的现象 第二个原因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扎实的教师专业知识,而且更 重要的还是要促进两种知识的有机融合。
教师专业学院统揽全校教师教育的模式割裂了 学科知识与教师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最终无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师培养的质量二是学校竞争发展的需要我校虽然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但是长期以来受地方 师范大学的身份限制和地方财力水平的制约,学校办学水平并不很高,实力并不很强, 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全面提高,也很难在各个方面与综合性大学进行平起平坐的竞争 基于这种情况,我校提岀了要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和特色发展战略,在办学定位上坚持 走“师范大学”的发展道路,坚持教师教育的传统和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发展三是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要求《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 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 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显然,国家不希望所有高 校都走综合性人学的发展道路,而是鼓励不同高校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良性竞争,形成 合理的高等教育竞争格局我校坚持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就是为了避免综合性大学定 位所导致的严重同质化和去特色倾向,在教师教育的竞争中争创一流,办出特色。
四是学校办学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在江西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中,我校是唯一 的一所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师范大学,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第一母机”和教师教 育的龙头单位,我校肩负着引领和服务全省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使命坚持师范 大学发展定位,办好教师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教师,这是学校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所坚持“师范大学”定位的师范大学,需要一所以发展教师 教育为使命、以服务基础教育为职责的师范大学二、办学治校凝练新特色在“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学校提出了 两个特色:一是以师德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学校认为,单纯地将教师教育作为师范大学的办学 特色,并不完全合理因为教师教育是师范大学悠久的办学传统和优势,坚持教师教育, 发展教师教育,是所有师范大学“先天”的使命和职责,是师范大学的题中应有Z义 目前全国的本科师范院校有上百所,如果所有的本科师范院校都将教师教育作为自己的 办学特色,那么这么多高校都在进行的教师教育就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办学特色了在 这种情况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我们提出了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有特色的教师 教育这个特色就是以师德引领教师教育发展。
为什么要以师德来引领教师教育发展 呢?这是因为:首先,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统领教之道,德为先”在教师的素质结 构中,师德是具有方向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素质内容只有具有较高师德水平的教师, 才能具有更强大的育人力量和更明显的教育效果正所谓“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也其次,“德育为先”是中央关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要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 中央明确提出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凸显了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把培养 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道徳水平的人才看作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的首要要求为 此,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无论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与我们师范大学、与教师教育密切相关,因为师范大 学培养的不仅是大学生,而且还是将来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未来人民教师所以,以师 德引领教师教育发展,师范大学责无旁贷再次,“德育为先”是我校长期以来一以贯 之的传统学校肇始于1940年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至今已拥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 在学校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重视德育、以德为先贯穿学校办学的始终。
如中正大学在成 立之初就提出了 “术德兼修”,上个世纪90年代学校坚持推进“师魂工程”,新世纪学 校又进一步提炼“持中秉正”的校训等等,都是其表现可以说,师德是江西师大人的 集体魂魄、精神和底气,是学校的文脉、传统和根本,当然也成为我校办学最重要的特 色;还有一点,以师德引领教师教育发展是师范大学的社会责任师范大学作为教育工 作的“母机”,其培养的人才不是一般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是进入基础教育、直接培育 社会年轻一代的未来人民教师在社会基层里,教师往往是当地的精神风标、道德化身 和知识代表,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文化的推广者,而且还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 策触角的末梢,更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局部的道徳风尚引领者和示范者,在教化乡民、建 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与综合性大学 和英他类型高校相比,师范大学肩负着更为神圣和重大的社会责任,承担着弘扬文明、 教化社会、提升道德、塑造精神和引领社会发展等更重大的责任正因为如此,师范大 学更要坚持徳育为先,坚持以徳引领,成为社会的道徳高地、精神高地和文明高地二是以生态文明引领生态校园和绿色大学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世界最有前途、最 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式,是人类文明的最终发展方向,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必须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岀建设生态文 明的目标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校园和绿色大学,不仅是学校作为地方大学,适应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鄱阳湖牛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学校凝练比较优势、引 领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当前,学校在生态绿色大学建设方面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经 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完全可以N显生态绿色优势,这可能是最容易让学校脱颖而出的方 向之一凝练、凸显这个特色,学校可以从加强生态学科研究、建设生态学科群、加强 生态人才培养、加强生态科技研发、建设生态校园、营造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和加强生 态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努力三、发展目标确立新标杆学校在“十二五”时期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保持省内高校第二,进入全国地方师范 大学第一方阵”目前,从省内高校来看,学校虽然仍然维持排行第二的位置,但是与 排行第一的南昌大学的差距被不断拉人,与排行第三的江西财经大学和第四的江西农业 大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Z中从师范大学的比较来看,根据 有关版本的大学排行榜,学校目前在国内37所师范大学中的排名大致处于21-23位之 间,在32所地方师范大学中的排名徘徊在16・18位之间,面临着“标兵越來越远,追 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
要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学校一定要赶超发展, 大步向前,在师范大学中的排名要进位5-7位次,进入地方师范大学的前三分2—,牢 牢巩固在省内高校的现有位置实现这一目标虽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苦难,但仍然具有 现实的可能性:一是学校与“十二五”期间需要超越的几所地方师范大学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目前, 排行在我校近前的6所师范大学为四川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河南 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学校需要超越这 6所师范大学与这些师范大学比较来看,目前学校在高层次人才、学位点建设、国家 重点学科、国家级科研项口等核心竞争力指标上的差距并不是很大,在一些指标上还具 有一定的优势,在个别指标(上专业学位硕士点数量)甚至还超越了这些高校二是学校近两年来改革发展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势头近两年以来,学校在全国高校 排行榜中的位置出现了止跌上扬的喜人趋势,排名不断进位,各项指标连续看涨例如, 根据《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的排名2010年比2009年前进了 1 位,2011年又比2010年上升了 2位,逆转了学校“十一五”期间排名不断下降的态势 另外,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获批数量来看,2006、2007、2008年我校国家社科基金的立 项数量仅仅是江西财经大学的1/4-1/3,是南昌大学的1/3到1/2,但是到2010和2011 年,学校在这一指标上大幅上升,与南昌大学大致持平,与江西财经大学不断接近。
又 如在第十一轮博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中,学校获批了 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一级学 科硕士点,不但在一级学科博士点的数量上与过去在博士研究生教育上领先于学校的江 西财经大学不断接近,与江西农业大学持平,甩掉了学校过去在省内高校学科建设竞争 上的“短腿”,而且还因为在一级学科硕士点指标上的良好基础和强势增长,使得学校 的学科建设总体实力大体上领先于这两所高校,基本稳住了省内排行第二的位置与同 类地方师范大学的比较来看,学校此次新增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数量还超越了河南师范大 学(新增2个)、云南师范大学(新增1个)和四川师范大学(新增2个)这样,总体 来看,学校在与需要超越的几所地方师范大学的比较中也开始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具备 了排名前进上行的基础三是师范大学队伍中“十一五”期间不乏进位5-7位次的成功先例十一五”期 间,一些地方师范大学经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涌现出了数匹短期内排名迅速前行的 “黑马”,现在排名在我校之前的地方师范大学中有很多是在这一时期内超越我校的 根据《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在“十一五”期间超越我校、发展较快的地方师范大 学中,比较突出的有山东师范大学,其在所有高校和师范大学中的排名分别前进了 76 位和9位,还有云南师范大学,其排名分别前进了 66位和9位,此外,安徽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发展情况也令人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