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_35111 距骨骨折内固定术.pdf
8页编号】3.5.11.1 【手术名称】距骨骨折内固定术 【英文名称】internal fixation for fracture of talus 【别名】距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nternal fixation for talus fracture 【ICD 编码】79.3701 【概述】 距骨的血液供给主要来自足背动脉的关节支,经距舟韧带进入距骨颈部距骨颈骨折或合并距骨体脱位时,此韧带被撕裂,易招致距骨无菌坏死故应尽早复位,重建血循环(图 3.5.11.1-1~3.5.11.1-3) 距骨有 6 个关节面,其周围几全为关节面,任何部位的距骨骨折都可累及关节面因此,骨折后必须准确复位,恢复关节面的完整,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由于足部受伤时所受外力不同,产生不同的距骨骨折暴力经脚跟向上强迫过度跖屈、跟骨向上嵌压,可发生距骨后突骨折;高处跌下,距骨被挤压于胫跟骨间,距骨体折裂;如跌下时足向背屈着地,外力沿胫骨纵轴向前下冲击,来自地面的抗力还击胫骨边缘,则造成距骨颈骨折(图 3.5.11.1-4) 距骨颈骨折时,外力常使距骨下关节韧带和后部关节囊撕裂,跟骨和前足沿距骨体向前移,形成距骨颈骨折和距骨下脱位,距骨体进一步还可脱出踝穴并转位(图 3.5.11.1-5~3.5.11.1-7)。
【适应证】 1.手法整复失败或不易复位的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 2.距骨体骨折严重移位 3.整复后不易维持对位者 【禁忌证】 1.局部皮肤条件不宜手术者 2.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 3.已出现距骨无菌坏死 4.严重粉碎性骨折 【术前准备】 1.准备长度适合的各型螺钉 2.如皮肤出现肿胀水泡,需推迟手术时期,待皮肤条件好转,方可施术 【麻醉与体位】 1.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2.仰卧位 【手术步骤】 1.单纯距骨颈骨折 ①做踝关节前内侧切口,自内踝前上,略向前弯曲,止于舟骨内侧面,长约 6~7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关节囊注意不伤及胫后肌腱鞘牵拉胫后肌向后,即显露骨折②跖屈足并向后推,即可复位用巾钳暂时夹住两断端予以固定在距骨颈内侧非关节面上,经距骨颈及体部向后外斜行钻一骨孔,拧入螺钉固定③最后缝合伤口,石膏固定于踝功能位(图3.5.11.1-8) 2.如为距骨颈骨折合并距骨体后脱位时,应在踝关节后内侧做一纵切口,牵拉胫后肌、屈趾长肌及跟腱向后,显露脱位的距骨体向前牵拉并背伸足,撬动距骨体部以复位 再跖屈使骨折对位 最后, 由跖骨体后方向前通过骨折线钻孔,拧入螺钉固定 若手术中发现距骨周围韧带及关节囊有严重损伤时,则可固定距骨骨折后,再做距骨下关节融合术,以建立新的血循环,防止发生无菌坏死(图3.5.11.1-9)。
3.距骨骨折如为粉碎型,难以复位或固定时,可摘除碎骨片,切除胫骨下与跟骨上关节面软骨,予以融合,用螺钉由跖侧经骨切面予以固定(图3.5.11.1-10),必要时,可局部植入海绵骨 4.如距骨粉碎骨折合并脱位, 为了保持足的高度, 可经前方切口切除距骨体,由胫骨下端取一骨片,向下滑动与残留距骨头和颈做植骨,固定于距骨头颈处所做骨槽内,用螺钉固定骨片于胫骨上(图 3.5.11.1-11) 【术中注意要点】 1.显露距骨头和颈时,如需剥离距舟韧带,应尽可能缩小范围,避免损伤血运 2.根据具体骨折类型,适当选用不同处理 【术后处理】 1.石膏固定一般 2~3 个月,待骨愈合及融合坚实后,方可负重 2.尽早开始足趾活动锻炼及扶拐不负重下床活动 【主要并发症】 【述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