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灵活机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474917594
  • 上传时间:2024-05-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3.6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灵活机制    廖振良,沈一帆,姚 强(1. 同济大学 碳中和研究院, 上海 200092; 2. 新疆大学 西北能源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3.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2;4. 新疆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0 引 言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是落实我国“30·60”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经过在上海、北京、湖北等地多年的试点,作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全国碳市场已于2021年正式启动[1]首批被纳入碳市场覆盖的交易主体为发电行业2 162家重点排放单位,年碳排放量超过40亿t二氧化碳当量[2],而中国的燃煤发电量和工业产品产量均占全球的约一半[3],所以该市场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分配采用的是行业基准法(即企业分配到的配额为行业基准碳排放强度与产量的乘积)[4-7],还缺乏对于交易主体之间巨大的地区差异性的充分考虑[8],这使地区间还不能借助全国碳市场开展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以实现各自的双碳目标同时,与基于项目的交易相比,目前基于配额的交易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发展等方面的灵活性还不够[9-11]。

      这些问题会影响全国碳市场的长远稳定发展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可以简述为“西部生产,东部消费”西部(包括部分中部)地区生产的大量能源被输送到东部地区消费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能源的消费及缺口日益增加,在本地进一步碳减排的潜力较小、成本较高,从西部输入能源的量也在持续扩大[12-15]从理论上讲,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应加快碳减排资金和技术向边际效益更大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按照目前的计算方法,配额分配按行业基准,外输能源和产品的碳排放算给生产者(地),地区间不能通过项目投资转移未来配额,只能直接购买现有配额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4-15],这些地区既要承担碳减排压力,又较为欠缺能源系统更新的条件保障这些因素成为了影响碳减排资金和技术转移的障碍,也反过来会影响东部地区双碳目标的实现,并最终加剧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阻碍全国碳市场的良性发展[8]国内已有学者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靳秋晓探究了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对区域协同减排系统的影响,以期找到一种能促进区域协同减排发展的最合适有效的初始碳配额方案[16];汪明月等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背景,研究了低碳技术创新(共享)对减排收益的影响,以及本地区域技术创新和外部区域技术共享行为跨期效应特征[17];陈德湖等的研究表明:促使碳排放权从治理成本较高的地区转移至成本较低的地区,可以减少总治理成本,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并建议各区域要加强合作,相互借鉴成功的碳减排技术与经验等,在执行政策上,应尝试执行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努力降低总减排成本[18]。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19]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意见》,需要:“优先推进区域协作”“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基础、防灾避险能力等因素,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加强地区间产业转移项目协调合作”为此,在现有的行业基准法进行配额分配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增加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灵活机制”,适当考虑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配额的再分配;对于交易主体跨区域投资碳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允许被用于抵充其碳排放配额的清缴通过对交易机制的灵活巧妙的设计,来解决前述问题本文介绍了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交易的理论基础,在碳交易、区域协同和生态补偿等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对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交易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该机制构建的主要工作建议1 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机制的理论基础碳交易起源于排污权交易,所以排污权交易理论是碳交易的理论基础而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其理论基础还包括区域协同和生态补偿以下对上述理论基础进行简介,先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再分别介绍区域协同和生态补偿理论。

      1.1 碳排放权交易起源和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简称碳交易)的理论基础——排污权交易理论,最早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Ronald H. Coase)在1960年提出[20]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科斯提出通过明确环境容量的产权,对其进行初始分配,同时允许产权(排污权)交易,由此促进减污社会成本的最小化碳排放权交易属于排污权交易,是在碳排放总量控制的目标下,政府对碳的排放权进行初始分配,并且允许交易,从而实现碳的社会总减排成本的最小化碳交易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配额的交易与基于项目的交易基于配额的交易是由买家在“总量控制与交易”的制度下,购买由管理者制定、分配(或拍卖)的碳减排配额,即直接对碳排放配额进行交易基于项目的交易是由投资方开发碳减排项目,由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核证后,用于抵充投资方或买家的减排配额[21-22]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3],提出了3种“灵活机制”,以帮助附件一的国家完成减排目标3种机制分别是“联合履约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 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和“排放交易机制(Emissions Trading, ET)”。

      灵活机制”的理论基础即是排污权交易《京都议定书》及其3种“灵活机制”最终催生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和碳市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最终通过了包括全体缔约方共同参与的《巴黎协定》[24],正式确立了合作方法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被视为“后巴黎时代”用于全球碳市场交易的2个市场灵活机制[25]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6]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27]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为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1]国内碳交易机制发展路线如图1所示图1 国内碳交易机制发展路线图Fig. 1 Roadmap of China′s carbon trading mechanism development全国碳市场启动交易以来,价格波动平稳,第一个履约周期(共114个交易日)的累计成交量为1.79亿t,累计成交金额76.61亿元,而履约率则高达99.5%[28]通过全国碳市场以较小的代价实现碳减排和技术进步的效应正在体现[29-31]。

      1.2 区域协同国际上协同论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学[32]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组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就好区域协同的理论基础为协同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区域协同,又被称作区域协调、区域协作、区域合作,既可被认为是一个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也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跨区域协同与合作在本文中,将其定义为跨区域的协同与合作区域协同可以对能源经济目标的实现发挥很大的作用李文文对我国产业生态经济系统跨区域协同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自身的发展需求、生态承载力约束下,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要素配置模式,更有利于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实现[33]汪明月等指出:跨区域的合作能够激活碳减排的协同收益,降低碳交易成本,提高主体的减排投资意愿,是较为科学的减排路径;在国家宏观碳减排目标的导引下,要协调好跨区域各减排参与方的相关利益,设计和确定合作减排收益分配方案,以构建一种柔性、稳定与和谐的联盟关系[17]。

      1.3 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生态补偿机制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以内化环境外部成本为原则,通过调整环境保护者、破坏者和受益者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的[34-35]通过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它们的稀缺程度,可以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2 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灵活机制的提出与分析2.1 全国碳市场中存在的区域平衡与灵活性问题前已述及,与欧盟的碳市场对交易主体采用绝对配额限制不同的是,中国全国碳市场对碳配额的分配采用强度限制(基于行业基准的碳配额分配法),即将单位产量的碳排放量作为限制虽然这一碳市场的设计不直接限制产量,但对于如此大规模且统一的碳市场的稳定运行而言,仍然需要更大的灵活性来协调其内部巨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自然禀赋和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西部以及部分中部(如湖北)地区能源生产规模巨大,并且被大量输送到东部地区图1为我国西电东送示意图2020年,中国西电东送项目的输送能力达2.6亿kW[12],而西气东输项目全年共输送了767.8亿m3天然气[13]随着东部地区在本地进一步碳减排的成本不断上升,从西部地区输入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高比例的能源产量相比(分别为占全国比重52%的煤、59%的水电),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和GDP分别只占全国的21%和19%[14-15];而东部地区能源消费和GDP分别占全国的42%和55%[14-15]图2 西电东送示意图(由汇图网提供)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west-east power transmissionproject of China (provided by Huitu Network)由于目前全国碳市场是按生产者(地)进行配额的分配,这使得当大量的能源和高碳排放产品被输送到东部时,碳排放却被算给了西部地区又由于碳排放配额分配执行的是统一的行业标准,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能源系统效率相对较低,这既使得它们能分配到的配额相对较少,又使得它们比较缺乏能源系统升级改造所必要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同时,根据国际上基于项目的JI/CDM机制和国内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CER)机制等碳交易的实践,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碳抵消方式往往是通过项目投资的方式进行类似于期货的交易而目前全国碳市场仅有的基于配额的交易方式,与基于项目的交易方式相比,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林业碳汇发展等方面的灵活性还不够2.2 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机制的提出根据上述分析,全国碳市场目前仅有基于行业基准的碳配额分配法,不能充分考虑其内部巨大的地区差异性,无益于碳减排资金和技术的转移,也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和林业碳汇发展等方面的灵活性不够这不利于这样一个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的顺利运行,也对区域协同发展不利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碳交易、区域协同、生态补偿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提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机制,即:在现有的行业基准法进行配额分配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者(地)与消费者(地)责任共担的原则,适当考虑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再分配;对于交易主体跨区域投资碳减排项目(包括对能源设施改造的直接碳减排项目或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碳抵消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允许被用于抵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猜您喜欢
      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docx 全息通感一体化:高能效的波束赋形设计.docx 2024年度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能力提升试卷B卷附答案.docx 2024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考前练习题及答案.docx 广州花都皮革产业SWOT分析.docx 六一圆梦活动讲话稿范文五篇.doc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格局演变.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微情景剧教学法的应用探微.docx 2024年度安徽省黄山市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题库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2024年度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x 汽车焊装生产线改造的探索与应用.docx 2024年度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自我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docx 以第九套广播体操对居民体质健康干预措施的分析研究.docx 例析PCR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docx 2024年度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题库与答案.docx 物业公司办公室工作总结.doc 汽车销售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策略分析.docx 《装满昆虫的口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2021-2022年度重庆市万州区活力风湿病医院护士招聘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2024年度山西省运城市乡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之中医临床医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