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计划到市场.ppt

59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1340523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1.50KB
  • / 5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计划到市场经济转轨绩效,要点及议程的全球检视“转轨经济学”或“比较转轨经济学” 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评介1截然不同的转轨模式及绩效分析“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 与“一步跨越深渊”(哈维尔)2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 28个转轨国家分为两大类: • 渐进式改革组别:中国和越南2 • 激进式改革组别:26 – 中东欧(CEE国家)10 – 前苏联共和国(NIS国家)15 – 蒙古1 • 同时,将激进模式国家按转轨进展快慢 ,又分为4组14、15图3转轨绩效衡量指标:GDP增长率、通货膨 胀率和社会指标(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 )• 中国1978—1995年间,GDP年递增9.4%,越南改革的1986 —1995年间是7.1%;而激进模式的4组国家1989—1995年改 革期间GDP年递减1.6~9.6%,其中受战乱影响的国家年递 减11.7%1994—1995年,进展快的两组开始以4.3%和4.0% 的速度恢复增长,而进展迟缓的两组继续以12.5和11.4%的 速度下降到1995年底,所有激进式国家的GDP均未恢复到 改革之初的水平 • 激进式改革的打击甚于二战和大萧条:美国大萧条谷底1933 年的GDP,为基年1929年的近70%;苏联二战时期谷底1942 年的GDP,尚及基年1940年的近80%; 而这一次的转轨,俄罗斯GDP直线下降至1995年的最低点, 不及基年1989年的60%,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更仅及基 年的40%强。

      26图20图29图4• 年通胀率指标也同样证实了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的较优绩效 – 中国改革17年间平均8.4% – CEE和NIS国家改革6年间承受了从106%到 809%的年通胀率,战乱国家更达929% – 1994—1995年进展快的两组出现了转机:年 通胀率下降到了两位数,而最糟的组却上升 到了四位数34、39图 • 中国的社会指标也足以傲人,改革17年预期寿 命年递增2.1%,婴儿死亡率年递减11.1%远 远领先于其他各国5俄罗斯如此补偿居民存款损失• 总统1997年12月2日下令补偿1917年至1920年出生居民在1991 年至1995年严重通胀期间存款损失1991至96年间,物价上涨 6168倍,当初一辆小汽车的存款只够乘3至4次公共汽车;当初 一个面包0.13卢布,如今2000至3000卢布但全额补偿须俄罗 斯几年GDP,只能分阶段部分补偿此前已经对1914年前和 1917年前出生居民部分补偿这次补偿的最高存款额1000卢布 ,超过不补;补偿最高倍数1000.适用于迄今仍存钱或今年才停 止存入的存户和1992至1995年的存户;1991年至1994年存户补 偿900倍;1993年和1992年停止存入的分别补偿700和600倍。

      经济参考报19971221• 通货膨胀实现再分配: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是主要赢家;通胀税 夺走了家庭1/4收入,穷人、老人受到最大损失边疆开拓者 一生退休积累不够一张返乡机票38专栏,表6业绩区别归结于 客观的初始条件和主观的政策选择 • 中国的通过部分的和分阶段的改革来实现变革,让市场经济从农 业、农村和非国有经济,缓慢而稳定地扩大到经济中的其他部分 ,这种渐进式改革方案,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 家开始转轨过程的受到压制和剥夺的农业吸收了71%的劳动力 ,社会保障网络只覆盖了劳动力中20%的国有部门职工因此, 一放开农业就立即产生了效益家庭经营激励使农业在改革之初 以10%的速度增长,并释放出大量劳动力配置于新建的乡镇企业 和其他非国有企业,极大地增强了经济的活力和效率,并缓解了 国有经济改革滞后的不利影响,即改革的成本得以转嫁 • 中国的政权基础产生于自身的革命运动,改革时期仍能够保持原 体制中强大的政府实施能力、控制能力这一优势这样,改革很 快提高了人民的收入,加上有效的宏观控制,促进了储蓄增长, 形成了改革—增长—稳定的良性循环7• CEE和NIS国家转轨开始时,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体经 济已经是同质的现代经济,尤其是其中的欧洲部分 。

      农民占劳动力的比重,俄罗斯是14%,号称粮仓 的乌克兰也只有20%,斯洛文尼亚仅6%社会保障 制度实际上保护了全体人民国有体系的体制病无 所不在,各行各业各地都无处逃遁,从而改革的代 价也无以转嫁这使它们不能象中国那样,通过释 放非国有经济能量增加储蓄来取得改革的初始动力 ,实行渐进式改革,而只能“一步跨越深渊”,并因 此经受剧烈的痛苦 • 不能简单地判断渐进式与激进式的优劣,不同的初 始条件决定了人们的选择范围对于CEE和NIS国家 ,只能进行快速的持续的改革,否则反而会导致持 续的混乱8快速的持续的改革要求正确的政策选择• 这有赖于有献身精神的和大胆的领导人• 报告对于俄罗斯公众由拥护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 转向反对的解释是:“如果经济改革只使少数人受益,如果迟迟看不到经济增长的收益,如果腐败 像瘟疫一样到处流行,那么因改革而蒙受损失的 人就完全有理由作出反应12图• 遗憾的是,报告没有给出这一切的根源,更没有 给出其中西方的“教师爷”们误导的那部分责任9启动转轨的三个实施要点激进式和渐进式改革模式有很大差别 但是由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体制的起步,即转轨 的实质内容是有共同点的 • 经济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 • 产权制度改革 • 保护人民10(一)经济自由化与宏观经济稳定的 结合:启动改革最基本的主要步骤• 经济自由化 – 放松或取消政府对国内贸易、价格及市场的限制; – 放松或取消政府对参与国际贸易的限制并使本币可兑换 ; – 放松或取消对企业自由进入国内市场限制,即市场准入 。

      • 宏观经济稳定 – 减少通货膨胀和抑制对内和对外的收支不平衡(减少财 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账户经常项目逆差) • 在宏观经济稳定环境中的经济自由化,有助于市场形成反映 成本、反映供求的真实的价格信号,这是形成有效市场的一 个基本条件 • 报告认为,哪怕其他条件都不具备,仅这一条,改革也能取 得很大成功11中国的真正“自由化”与前苏联的“赝品资本主义”• 经互会和苏联的解体导致它们之间贸易的崩溃; • 急于与过去的一切决裂的思维定势,使它们在新的市场规 章制度建立起来以前就抛弃了所有的计划控制 • 替代“不自由”的市场、价格和贸易的,不是稳定的规范自 由市场,而是混乱的非正规市场,破坏了既有生产力,降 低了人民已有生活水平,并以此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与 此同时,繁琐的规章制度和高额税收使企业对正规环境产 生敌意,非正规经济中东欧国家平均22%,独联体国家高 达37%经济的非正规化减少了政府岁入并促使资本外流 • 唯“自由化”或“自由化”意识形态“先验”,反而破坏了自由化• 而中国在保持原有计划体制下的贸易联系和控制的同时, 积极发展新的经济成分、经营形式和调控方式,积极对外 开放,却实现了“实质性的自由化”。

      42图12• 非正规化 游离于受到法律规章及税收制约的那部分经济之 外,且涵盖于官方经济统计中的经济活动 • 报告中所指转轨国家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非正规化, 不是由于发展程度不足的二元社会中的前现代经济;而是由 于这些国家政治控制削弱而经济自由较少,企业为了逃避高 额和多变的税收和和其他繁琐的规章制度转入地下这些地 下的经济活动虽然缓和了产量下降,但这主要是一种“逃生” 经济,它把注意力集中于短期目标,投资极少并侵吞国有资 产,企业为逃避控制和税收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这些效率 损失和非正规经济中交易困难都限制增长经济非正规化减 少政府岁入,促使资本外流,滋生贪污腐败,损害正规市场 和政府机构信誉所以非正规经济不可能替代正规的开放的 私营部门,最后只能阻碍它的发展相应的可以用价格贸易 和外汇自由化,紧缩宏观经济政策,规章制度约束急剧减少 ,政府更多实行专业性行政管理等方法,使之返回正规经济13无论是自由化还是稳定,中国的 最大制约都是国有体系改革滞后• 国有企业活力的缺乏,在软预算约束的条件下 • 或者迫使信贷过度扩张,致使负的实际利率和 大量坏帐 • 或者索要巨额财政补贴、拖欠国家税收而造成 财政增支减收、赤字过高 • 由此引发的周期性通货膨胀,将国有企业低效 率的代价转嫁给了全社会。

      37图• 以此看来,宏观形势与微观形势本来就是不可 分的14(二)产权与企业改革 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核心• 经济自由化和宏观经济稳定造就了适宜 的市场价格信号 • 产权与企业改革是造就真正的市场主体 的关键 • 而信号和主体,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不 可分割的两大部分15产权与企业改革:原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新的非国有和私人企业的准入• 报告在认为“一定程度的私有化是不可避免的”同时 ,指出了关于私有化的两难选择: • 不分散所有权不能增加竞争和改善业绩, • 而“不良”私有化又会带来不利的后果• 因此,没有简单的答案,一切取决于国家的力量及 其管理机构的能力:如果政府和工人们自身有足够 的能力控制企业,而且能防止企业管理人员窃取资 产,而且如果非国有部门的储蓄率很高的话,那么 缓慢的私有化是可行的(虽然它未必是最优的)16• 私有化,这里可以认为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通称 ,在许多场合指产权的非国有化,产权的个人 化即对由国家或集体直接掌握企业、土地或 其他资产的产权制度实行改革,使所有权人能 够有效行使各项财产权利而真正获得产权收益 (承担财产亏蚀),并由此激发产权关系人对 市场信号作出正确及时的反应,使财产得到最 有效的经营,最大限度地获得净资产量最大化 和净资产收益最大化。

      • 产权是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的核心,有效的产权 制度所造就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与经济自由化 一起,构成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框架 17政府实际控制能力软弱、又实行缓慢私有化或 极力避免正式私有化,“自发私有化”危险 • 企业管理人员与政府官员勾结,通过种种方式,使企业资产和利 润脱离国家的控制而进入私人控制之中,给国家留下的基本就是 亏损和债务绝大多数转轨国家中“资产私有化”比企业私有化的 速度要快得多这种不合法的私有化激起人们的广泛不满 • 在许多条件下,私有化受到阻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政治哲学或对 最佳方法的不确定性,而更多的是因为继续实行国家所有制可以 保持模棱两可的财产权,这种产权允许利润的转移、避税及对资 产的掠夺,这些主要是有益于在任的企业管理人员 • 这种不良私有化与产权改革的原旨相违,它将经济和政治权力集 中于国内“精英”或外国投资者手中,而不是扩大独立的,比较分 散的中产阶级,不能造就分散的产权,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局面 ,无助于真正的资本市场的形成,而产权的广泛分配本来可起到 抵消政治系统权力集中的作用,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 这种企业的亏损连累银行体系濒于破产,使“产权不明确正从一 个法律问题变成一项重大的宏观经济问题”18• 自发私有化 • 不合法的私有化,在企业尚未私有化的时候企 业资产私有化的现象 • 国家或集体公有企业管理人员与政府官员勾结 ,通过种种方式,使企业资产和利润脱离国家 和集体的控制而进入私人的控制之中,给国家 或集体留下的基本就是亏损和债务 • 这是一些转轨国家政府实际控制能力软弱、又 实行缓慢的私有化或极力避免正式私有化的情 况下的一种较普遍现象• 这种经营者对所有者的财产侵权,与产权制度 改革的原旨相违,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弊病 的结合,同时违背了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19大型企业私有化的四种方法比较• 大型企业私有化四种途径: – 公开出售 – 管理人员和职工购买 – 全体公民平等获得私有化凭证以分配资产 – 自发私有化 • 进行五个方面优劣评判 – 改善企业管理 – 迅速而可行 – 更好的获得资本和技术 – 增加政府收入 – 更加公平 • 自发私有化在前两个方面的作用不确定,在后 三个方面起坏作用,是最不可取的52图20捷克私有化做法和评价• 报告认为捷克共和国的大规模私有化计划最 为成功: • 实行凭证投资不受限制、对企业内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