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分析.docx
10页培养农村小学低年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分析 李少英摘 要:文章以农村小学低年级为例,对低年段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予以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支持Key:农村教育;小学数学;计算习惯一、现状分析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农村联办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部分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使他们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一部分孩子又因父母外出打工,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成为空白因而孩子的接受能力受到了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就连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计算能力都不过关,更谈不上有什么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根据观察,低年段的计算学习出现以下几种令人担忧的状况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上马马虎虎,粗心大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上课不认真听讲,到做最基本的计算作业的时候就随便完成,忽略结果的对错2.20以内的加减口算不熟练,造成在进行进位加和退位减出错较多口算能力差,进位或退位混淆3.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以致出错或者算对了结果却写错如把把“+”写成“-”,把“20”写成“26”,或把上一题的数据写到了下一题的计算中。
4.计算的算理掌握不好,四則运算顺序没撑握好,出现错误5.计算习惯不好,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老师专访:每一位数学老师在每学期都注重抓基础的计算过关和计算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还是效果不佳,学生的计算能力总是呈下滑的趋势,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或几何形体的知识过程中常常要停下来反复地讲计算知识,虽然有效果,但孩子的学习的效果也不甚满意,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提高老师刚讲完的时候在课堂还能认真地解决问题,课后很快又忘记了不少老师说:“我们班上有几个学生,每次的作业连最基本的计算都做错了,反而有点难度的思考题没错;口诀很熟练,但每到做乘法时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家长专访:有的家长说:“在这次期末测试中,我女儿好粗心,也好可惜,列对式了,计算时是加的算成减的了,差这1分就满分有的家长说:“我孩子每天放学后总是到处跑,我下班回到家很晚了才开始做作业,写的字好潦草甚至还有家长说:“老师他不认真听课,不认真写作业你就骂他,对他严格点!”以上种种,都表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能随便地把这些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而最关键的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也就是培养学生装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低年段时是计算习惯培养的黄金年段,错过了再来补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很不佳为了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我校低年段的数学老师将行动研究用于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二、“习惯养成”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而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习惯决定人生小学低年级是良好习惯的形成的最佳时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因此,教师想要做好数学教学,就得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起,尤其是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学生有了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一)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实施步骤(2017年3月—2017年7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理论学习学习如何培养计算良好习惯养成的相关理论2.调查学生的计算习惯的状况。
3.成立研讨小组,制定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制定能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2.利用各种面谈、电访、网络信息等渠道,取得家长的支持,家校结合共同教育3.制定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奖励方案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1.调整能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策略2.第一次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形成自己的经验案例二)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总结1.规范书写,师生共同监督进步为促进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推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营造规范书写良好氛围,增强全体教师书写规范的意识,提高书写质量要求全体的师生有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执笔姿势,书写规范宋体字体,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不得出现自造字和错别字等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做到既言传又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要首先做到,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2.立足课堂,常规既细又实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学生不良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入手,从细微处做起,逐步形成学生严谨细致的良好计算习惯。
学校组织定期检查,强化评比,及时反馈纠正在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3.家校合作,齐抓共管,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部分学习习惯的培养,仅凭教师校内的培养还不能使之迅速形成,如:学生预习、复习、按质完成口头的作业等习惯在学生的计算习惯养成上,首先通过信访、电访、家访问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统一思想,并对家长进行有关的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方法,消除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误区,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并和家长明确低年级数学的计算习惯的相关要求,运用有效方法,让学生在家中也能得到良好计算习惯的训练,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延伸,把学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深化三)第一次“习惯养成”行动反思喜:1.通过本次行动的研究,对学生进行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2.审清计算符号和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4.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5.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6.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写规范忧:部分学生的自制力还有待提高,虽然一些行为习惯有改进,但是容易反复出现不良习惯,做题还不够仔细,有时会偷懒不作认真的校对四、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一)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实施步骤(2017年9月—2017年11月)第一阶段:继续加强学习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2.小组研讨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的策略,调整方案3.开展课例研讨,检查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情况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修改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的策略方案2.制定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奖励制度3.实施培养学生计算习惯的养成的策略第三阶段:总结反思阶段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展示、交流、评比典型案例和成果2.在本校内推广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二)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总结1.针对教材,对学生的计算习惯强化训练计算教学内容丰富,有些学习习惯的训练贯穿始终,但还有些习惯的形成,却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在教学时抓好起始阶段的强化训练例如:一年级上册的两步计算中,往年有个别学生因没进行分步计算,而是直接写得数,往往是得数错就全题错我们重点在教学相关内容时,通过“要求学生在两计算的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结果而无法正确计算的障碍。
这一强化训练方法,增强学生掌握二步计算的计算顺序计算,培养了良好计算习惯2、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分析和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对一些特殊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在计算教学中,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让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细致的良好计算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三)第二次“习惯养成”行动反思通过二次“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学生在计算习惯上达到熟练化、自觉化、计算的准确率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计算题枯燥、乏味,在“习惯养成”行动刚开始时,学生还可以认真对待,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厌倦情绪,在今后要改进计算教学的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让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五、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一)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实施步骤(2017年12月—2018年5月)第一阶段1.继续加强学习“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相关的理论2.再次调整“良好的计算习惯”养成的策略和方案3.加强对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指导,并持之以恒。
第二阶段1.合理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分析和指导2.定期开展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作品展示活动3.充分利用家校资源,对每个学生作好记录和评价第三阶段1.通过观察学生现状的改变,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2.在本校内推广低年级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培养方法和策略二)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总结1.定期开展计算能力竞赛,设立奖励制度激励学生实行每月举行一次“我是計算小能手”活动,评出优胜者,颁发获奖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和奖励,学生能保持长久的计算好习惯和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数学素养2.开展了“好习惯,我养成”的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在手抄报的制作过程中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良好的计算习惯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在展示中让小伙伴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制定相应的日常训练计划及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使学生的良好的计算习惯一如既往,长期坚持三)第三次“习惯养成”行动反思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已形成通过三次的“习惯养成”行动,学生的书写规范,看错题的机率变小,在计算中慢慢地克服掉马虎、粗心的不良习惯学生对计算的算理熟练掌握,计算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计算的速度也提高了不少。
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Reference[1]李务龙.农村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名师,2018(22):72-73.[2]程丕雪.新课改下农村中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3杨儒明.探讨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6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