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全).doc

90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4278581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18KB
  • / 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汉语通论第一单元 词义一、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一)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以特定的编排形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迅速提供某方面基本知识或数据线索,专供查阅的特定类型的图书二)工具书的编排方式:1、按义序排列2、按部首、笔划排列3、按号码排列4、按音序排列v 关于字典和词典⑴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新华字典》⑵词(辞)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三)古代的注音方法:1、譬况法 用打比方的办法,通过描写性、说明性的叙述来指示发音《公羊传》:《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东汉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之齐人语也譬况法注音或对声音长短进行说明,或描写其发音部位,或描写其发音方法,但都不是正式的注音方法2、读若法(也叫“读如”) 用一个和被注字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郑玄注:“皇,读如归往之往”读若法仍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只求近似,所标的音仍不十分准确读若、读如”也用于破假借字,如《礼记》:起居竟信其志 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3、直音法 汉代末年始用直音法注音。

      指用同音字注音,常见格式“某音某,某音某某之某,某音某某” 盅,音古;毕,音必;畔,音叛 贯掼,关去梧,从木吾声局限性:⑴无同音字,如“蹭、糗、欸” ⑵同音字比较生僻,注之无意义如 “然”的同音字“燃、蚺、髯”4、反切注音 某某切,唐以前称“某某反(或翻)”利用汉语双声、迭韵原理,用两个字注另一个字的音,反切上字与所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红,胡笼切;毛,莫袍切;送,苏弄切;东,德红切从东汉末年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5、注音字母 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改称为国音符号6、汉语拼音方案(四)工具书使用注意事项:1、先看序和出版年月,对编纂经过、使用范围和材料收集的起讫点有大致的认识2、细读凡例,熟悉使用方法3、注意书后补遗、勘误、附录之类五)工具书分类1、释义为主的工具书⑴《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 尔,通“迩”,近。

      作者不详,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 用通行的“雅正之言”解释典籍中的古词语、方言词和俗语,保存了大量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尔雅》在汉代和《论语》《孟子》《孝经》同列学官,是当时学习儒家文献的基本教科书《尔雅》是十三经之一,惟一被列于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实际上却是解读经书的工具今本《尔雅》三卷19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普通词语,相当于现代的普通词典,约占全书1/3所释词语跟古汉语学习密切,保存了大量的先秦词语和古义古训,收录4300多个词,词语来源于《易经》《诗经》《尚书》《春秋》三传、《国语》《论语》,可帮助了解古代词义、辨析同义词,了解周秦词汇的面貌,认识古代词汇的发展规律后16篇按物类编排,分类解释,专门解释名物术语,相当于现代的百科词典,如: 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缺点:无检字表,查检困难注本:晋 郭璞《尔雅注》;宋 邢昺《尔雅疏》;清 邵晋涵《尔雅正义》;清 郝懿行《尔雅义疏》黄侃先生评价:“郝疏晚出,遂有驾邢轶邵之势,今之治《尔雅》者,殆无不以为启辟门户之书。

      ⑵《广雅》 三国时魏国 张揖 着,隋时曾改为《博雅》以《尔雅》为本,又有所补充,篇目、次序同《尔雅》,增补了《尔雅》所无的词语词义,是继《尔雅》之后词语及词义汇集最全的工具书,及时记录了《尔雅》之后新产生的词语及词义,总结了秦汉至魏的词汇现象既收古训,又释“今语”,且多以《说文》《方言》及汉代学者的注释为依据,众多雅学著作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书 ⑶《经籍纂诂》(1798年出版,清阮元编)收录唐以前经、传、子、史本文及诸家注解,广收《说文》《尔雅》《释名》《方言》《广雅》中的释义,采用古书100多种,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106韵)编排,对阅读唐以前的古书很有帮助 缺点:查检不便,需先知声、韵,再查卷数,以韵找字⑷《辞通》 近人朱起凤编撰 专门解释古汉语中的双音词,11%为联绵词将古籍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形体不同的词语归并,按经史子集次序排列,援引书证,解释词义,并指出各形体之间的关系(假借、声近义通、同声通用、或形体讹误、别体等)⑸《汉语大词典》 —— 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 1986年11月第一卷出版,至1993年11月全书出齐 1998年9月4日,《汉语大词典》光盘问世。

      迄今为止收录汉语词语最多的一部工具书,12卷,另附《附录·索引》卷,词目37万条,五千余万字,全面收集从古至今的词语, 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基本上都能查到,广用例句反映词语源流,体现词义变化⑹《中文大辞典》(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和中国文化研究所,1968年出版) 全书共四十册,所收单字包括正字、异体、古字、略字、俗字、后起字,字头之下列有甲骨、金文、篆、隶、楷、草诸体所收词语包括成语、术语、格言、人名、地名、年号、书名、职官、动植物、名物制度等,释义采用浅显的文言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该书的解说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或失实之处,另外引书和校对方面的错讹也较多⑺《现代汉语词典》以记录普通话语汇为主,收词目5600余条1956年开始编写,1965年出试用本⒉解释形义兼标音的工具书⑴《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许慎(字叔重)撰,成书于121年, 我国第一系统完备的字典,以分析字形、说解词义、辨识声读为主文与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v 清代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缺点:①检字困难,部首无法确定。

      许慎分析小篆形体,概括出540个偏旁作为部首,然后把九千多字分列各部,此法虽为首创,但部首排列没有统一标准 篆文形体相近或相关的排在一起,如“三、王、玉、珏”“人、匕(化)、从、比、北; 同部首的字意义相近的排在一起,但此法本无法贯彻到底,许氏也没有严格遵守 ②释本义多可靠,但亦有牵强附会之说⑵《玉篇》 南朝梁陈顾野王编撰,分542部,收两汉、魏晋书籍及社会通行的用字16917个 释义与《说文》有别,全面分析本义、引申义、假借义,已经有了完备的解说词义的条例每字先注反切,再释词义,于群书古训中援引例证,但所引书籍多已亡佚《玉篇》仅存残卷5卷⑶《康熙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旨编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完成,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 康熙称其“可奉为典常而不易者”,后世被奉为圭臬圭臬:1.土圭和水臬古代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仪器 2.比喻典范;准则 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字典214部按地支分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缺点:①注音用反切,释义用文言,造成理解困难 ②在引文和释义方面有很多错误,王引之作《字典考证》。

      ⑷《中华大字典》 为纠正《康熙字典》的错误而编撰的现代辞书,1915年出版,收字48200多,按214个部首排列,还收了近代方言和翻译字,可与《康熙字典》参照使用 在新的大型字典出版以前,《中华大字典》还是一部比较好的字典,但缺点错误也还不少,如任意删节引文,沿用错误旧解等⑸《汉语大字典》 (8卷 1990年出齐) 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共收单字56000多个单字条目下先列字头,分列该字形体演变的轨迹,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到楷书,然后解说字形,再注音(现代音、中古反切、上古韵部)释义、引证v 关于汉字部首:《说文解字》分为540个部首 明代《正字通》简化为214个部首《康熙字典》沿用214部《现代汉语词典》有201《新华字典》有189部(旧版) 目前一般以201部为标准⒊标音兼释义的工具书⑴《切韵》与《广韵》——韵书①《切韵》隋代陆法言著,成于601年,收1.15万字,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 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

      ②《广韵》是韵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弥补了《切韵》释义过于简略的缺憾,按韵部收字,先释义后注反切,也收录了很多魏晋唐宋时的俗语词⑵《佩文韵府》——类书 清张玉书等奉敕而作,成书于1711年,书名源于康熙皇帝的书斋“佩文”,此书也是为当时人写作诗词曲赋时押韵选词而编,故名《佩文韵府》 体例:单字—反切—释义—以该单字为末字的二字、三字、四字词语(逆序词典)—文献用例⒋探寻语源的工具书⑴《释名》 东汉末年刘熙撰,借鉴《尔雅》的排列方法(义序),所收词语范围比《尔雅》广,1502条词语刘熙自序云: 自古以来器物事类“名号雅俗,各方名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内容: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丘,释道,释州国,释形体,释姿容,释长幼,释亲属,释言语,释饮食,释采帛,释首饰,释衣服,释宫室,释床帐,释书契,释典艺,释用器,释乐器,释兵,释车,释船,释疾病,释丧制刘熙为说明事物命名的缘由,探寻“其所以之意”,首次大量、有意识地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事物命名之由,因声求义,即声训,也叫音训。

      如:贪,探也,探取入他分也光,晃也,晃晃然也价值:①《释名》用声训探求意义,对后世影响很大,《释名》及后代类似的研究成为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分支,即“《释名》派之训诂”②刘熙不拘泥于文字形体去探求意义,意识到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为汉语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时有牵强附会之处,所求也不全是词语最初的意义⑵《同源字典》 王力著,1982年,商务印书馆 根据词语的音义关系探求词与词之间的同源关系所谓同源字,就是指同源词,是词汇中那些音义相同或相近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词收集原则:以古韵29部为纲,以声纽为目同源字必须双声兼迭韵,必须有古代训诂材料作依据体例:辨声韵关系—分析意义上的联系—引用古训诂材料证明皮、被、帔,兼、鳒、鹣、缣,背和负,麸和肤,洗和跣,煌和晃⒌研究方言词汇的工具书《方言》 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西汉扬雄,与司马相如齐名,汉代最受推崇的经学家、象数哲学家、文学家、天文学家和语言学家,世称“扬马”被当时人誉为 “悬诸日月不刊之书” 收9000多字,今人增补至11000多 字,历时27年 “方”,邦也商周称周边为“土方”、“鬼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