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家信用与公债的信用管理(共56页)(00002).ppt

55页
  • 卖家[上传人]:876****10
  • 文档编号:209988279
  • 上传时间:2021-11-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5.50KB
  • / 5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国家信用与公债的信用管理,本章结构,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增长 的作用第二节 国家信用风险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国家信用的内涵 内涵:国家信用(也称财政信用),是以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则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如发行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财政统借统还外债等;二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供应资金,如以有偿的方式安排的某些财政支出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国家信用的内涵(一)西方经济学对国家信用问题的认识 古典经济学家斯密、穆勒都反对公债的发行萨伊把公债的立足点植根于政府与人民的信用关系上,这是他的信用理论的独到之处,正因如此,他对政府的不信任就反映在他对持有公债的否定态度上凯恩斯肯定了公债发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国家信用的内涵(二)国家信用发生的前提条件1、是国家财政的需要2、由于社会闲置资金的存在3、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一、国家信用的内涵(三)国家信用的性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国家信用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论述。

      他说:“国家对借入资本每年要付给自己的债权人以一定量的利息在这个场合,债权人不能要求债务人解除契约,而只能卖掉他的债权,即他的所有权证书资本本身已经由国家花掉了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二、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一)国家信用的两种形式 1、国家筹资信用形式 发行政府债券,如国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国际债券等; 借款,包括国外借款、国内政府间财政借款; 存款,如邮政储蓄、有偿吸收社会保险基金等2、国家投资信用形式 债务资金的有偿投放; 财政有偿性支出,如各种财政周转金、基本建设拨改贷、小型技改贷款等,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二、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二)我国国家信用形式 1、从财政收支看(1)财政收入信用发行政府债券借款存款社会保险基金(2)财政支出信用财政有偿投资(债务资金运用)财政周转金小型技改贷款基本建设拨改贷,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二、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 (二)我国国家信用形式 2、从信用层次看(1)中央财政信用财政部信用(主要指国债)财政部委托信用(中央各部门发行的专项债券;基本建设拨改贷)(2)地方财政信用各种形式的周转金;预算外专户存储;地方公债,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三、国家信用的基本特征 (一)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相比较所具有的特征 1、国家主体性2、政策性3、计划性4、稳定性5、广泛性,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三、国家信用的基本特征 (二)国家信用与其它财政范畴相比所具有的特征 1、自愿性2、有偿性3、灵活性,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四、公债、国债和国库券(一)公债 中央公债(简称国债) 公债 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四、公债、国债和国库券(一)公债按发行的地域分为: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按发行的主体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国债)和地方政府公债;按偿还期限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国债、长期公债;按公债的流动性分为:可转让公债和不可转让公债;按举债的方式分为: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四、公债、国债和国库券(二)国债 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其他经济主体承担一定行为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这一关系的建立导致政府有了国债收入因此,经济界有这样的说法: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同时,国债是一种借贷,属于信用关系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四、公债、国债和国库券(二)国债按契约形式分:债券型国债(国债券)和非债券型国债(政府间借款、财政透支等);按发行地域分:国内国债和国外国债;按购债意愿分: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按计量单位分:实物国债和货币国债;按利率决定分:固定利率国债和浮动利率国债;按流通条件分:流通国债和非流通国债;按使用方向分:一般国债和专项国债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四、公债、国债和国库券(三)国库券 国库券是一种可转让公债,是短期国债的最主要形式,期限有3个月、6个月、9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其面额多样,可大可小国库券一般不记名,不按其付息,债券上只有票面金额,而不载明利率,但出售时按票面金额打一定折扣发行,到期按票面金额足额还本第一节 国家信用的内涵及其 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五、国家信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国家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2、国家信用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需要3、国家信用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益4、国家信用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节 国家信用风险,一、国家信用风险的类型 1、国债风险。

      2、财政周转金形成的风险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第二节 国家信用风险,二、国家信用风险的特殊性 (一)国家信用风险具有隐蔽性(二)国家信用风险程度与政府对国家信用的依赖性同方向变化(三)国家信用的可持续性与国家财政风险程度反方向变化(四)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五)国家信用风险一般不会剧烈爆发,第二节 国家信用风险,三、国家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 首先,国债发行规模过大,未清偿国债余额过多,将会给未来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其次,国债规模不合理会导致通货膨胀政府举债规模持续增加,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若规模超出了现实经济可以承受的水平,则会带来通货膨胀预期 再次,国债流通可能会将资源排挤出商业领域,即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最后,国债的偿还有可能引发财政风险,,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一、国家信用管理的特征 1、国家信用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2、国家信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国债的管理3、国家信用管理是分阶段的管理,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内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1)衡量内债发行风险时的因素:内债发行规模与国债投资者投资能力的适应程度:国债应债率 (国债累计余额占当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 ),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内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1)衡量内债发行风险时的因素:内债发行规模与社会经济承受能力的适应程度:国债负担率 (指一定时期的国债累计余额占GDP的比例,国债累计余额相当于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额,也被国际上公认为国债规模的最高警戒线。

      ),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内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1)衡量内债发行风险时的因素:内债发行规模与财政偿债能力的适应程度:财政收入偿债率(指国家用于偿还内债债务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 ),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内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1)衡量内债发行风险时的因素:内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支出之间的适应程度:债务依存度(指当年的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支出的比例 ),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内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2)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策略:定量分析法数理手段法,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2、外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外债发行规模风险调剂指标:偿债率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外债本金和利息偿还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国际上一般认为,这一指标保持在20为宜,最高不要超过25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2、外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外债发行规模风险调剂指标:负债率负债率是指一国对外债务的负担程度。

      具体用什么指标来衡量负债率,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大致有四种观点:,四种观点,外债余额占同期商品及劳务出口外汇收入额的比重,一般应保持在100左右;外债余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不应超过20;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应控制在5以内;年末利息支付额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应控制在3以内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2、外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1)外债发行规模风险调剂指标:债务率是指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之比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一)国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2、外债发行规模风险管理 (2)外债规模风险管理的思考 外债和外资是发展中国家特别需要的经济资源,它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机遇一方面,国际资本寻找出路和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资金和技术,这两方面的结合是顺乎潮流、强国富民的好事然而,东南亚国家的债务危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鉴于历史的教训,我们对待外债规模应该始终持谨慎的态度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二)国债发行结构风险管理 国债发行结构风险管理是指国债发行人通过合理确定发行条件的不同组合和量的比例,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就实践而言,国债品种单一、利率偏低、期限比较集中、币种不够对称,构成了当前国债结构风险的可能性因素因此在对国债结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推进品种结构多样化、利率结构基准化、期限分布平缓化、币种结构相关化,应是目前可取的积极对策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二、国债发行管理(三)国债发行风险综合管理 实证分析表明:投标竞争不足、利率定价偏高、投资主体弱小、市场准入较严、政策告示不强,是形成当前国债综合管理风险的潜在因素对策论研究结果证明:分布推进发行方式竞争化、利率水平市场化、投资主体机构化、市场准入宽松化、公开操作告示化、债务管理规范化,应是一种合适的市场化推进方式事实上,多重价格竞争、二次加权定价、基数均衡曲线、充分预示信息,均为化解发行风险提供了综合分析的技术手段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三、国债流通管理 (一)流通规模管理 1、国债流通规模的衡量指标 衡量国债流通规模的指标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两种绝对指标有:国债流通规模国债自营买卖交易额国债代理买卖交易额国债自营买卖交易额国债自营买入额国债自营卖出额国债自营库存国债自营买入额国债自营卖出额,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三、国债流通管理 (一)流通规模管理 1、国债流通规模的衡量指标相对指标有:国债流通率国债流通规模/国债累计发行规模 100 国债余额流通率国债流通规模/国债余额100 证券国债流通率国债流通规模/全社会证券流通 规模100,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三、国债流通管理 (一)流通规模管理 2、国债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量的影响 处于准货币地位的流通国债的换手对货币流通量将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是弥补货币流通量的不足,帮助物质商品实现其社会价值;二是排挤信用货币量,引发通货膨胀。

      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三、国债流通管理 (一)流通规模管理 3、国债流通规模的临界值 在考虑这一问题时通常考虑的四个关键性的指标有:国债流通率、国债余额流通率、证券国债流通率、流通国债需要的货币量因为这些指标反映了国债流通的这一过程和主要方面,同时又具有简洁、便于业务部门进行实际操作的基本特点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三、国债流通管理 (二)国债流通结构管理1、国债收益率曲线和流通结构管理 国债收益率曲线是描述在某一点上一组上市交易的国债收益率和它们剩余期限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曲线通过二级市场的流动性所形成的国债收益率,反映市场利率的期限结构,揭示市场利率的总体水平,推动流通市场发展,并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进行利率调控和市场风险监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三节 国家信用管理,三、国债流通管理 (二)国债流通结构管理2、国债流通期限结构管理 总体来看,一个国家政府债券的流通期限结构的特点是由很多因素形成的如国民储蓄的特点、投资者的构成、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